许多富二代都有脱离家族独立创业的念头,一方面是为了摆脱家族的某些束缚,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证明自身的实力。
特别是李阚,他曾与霍启煊朝夕相伴,亲眼见证了他的成功。
霍启煊无需依赖家族,仅凭自身就打造了一个商业帝国,地位丝毫不逊于任何一个大家族。
这无疑极大激励了李阚,他也渴望能在家族之外开辟自已的天地。
霍启煊的地位和影响力甚至已超越霍家本身。
霍鹰东不仅将南沙湾转交给他,还将澳岛赌业中价值数百亿美元的股份赠予他,因为他深知,霍家唯有霍启煊有能力驾驭这些资产,并将其发挥更大价值。
当然,李阚也清楚自已与霍启煊的巨大差距,难以达到他的高度。
但如果与其他人比较,他依然充满信心,只是霍启煊太过耀眼,掩盖了周围所有人的光辉。
创业之路充满艰险,缺乏霍启煊那样的能力和胆识,仍需步步为营、谨慎前行。
李阚并非盲目行动,而是希望先了解霍启煊的态度,听取他的意见。
相较普通人,李阚的起点已高出许多,只要不贪婪,循序渐进,建立个人商业帝国的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李阚静默倾听霍启煊的话语,眉宇间透着一丝慎重。
旻月宛如一位温婉的侍者,细心斟酒后悄然退至一旁,安静地守候。
霍启煊轻啜一口酒,静静等待李阚的回答。
李阚深吸一口气,郑重开口:“小煊,你是我在乎且敬佩的人,索罗斯之流远不及你。
能结识你,我感到无比荣幸。
我如今所拥有的一切,都源于你。
我知道你定有办法助我。
我渴望自主创业,但未来一片模糊。
我不愿与父亲冲突,只盼凭已力有所建树。
家族企业虽兴旺,却未必契合我的志向。”
“你想从事什么领域?”霍启煊笑着问。
“做些既能盈利,又造福社会的事。”李阚答道。
霍启煊神情微异。
他未曾料到李阚会有此想法。
实则,李阚仰慕的不仅是霍启煊的地位与影响,更钦佩他的行事方式及成就。
李阚并不匮乏物质财富,但他受霍启煊启发,深感人生需有所担当,方不负此生。
霍启煊凝视李阚,目光中带着质疑:“你确定?”
“绝对确定!”李阚坚定点头。
霍启煊陷入思索,李阚略显忐忑地注视着他,而旻月坐于一侧,指尖也情不自禁收紧。
许久,霍启煊才开口:“有一行当,或许适合你尝试。”
“说吧!”李阚眼中燃起希望。
“教育!”霍启煊直截了当地吐出两字,继而徐徐说道:
“教育关乎长远发展,不出意外,未来国家将开放教育市场,允许私人资本介入。
此举本意在于节约资源,借助民间力量推动教育进步。
然而,你得清楚,一旦资本涌入,很多问题都会偏离轨道。”
“资本本质追求利益,它们会依据市场需求设置各类盈利专业,而非社会真正所需。
贫寒家庭负担不起这些私人学校,只有富裕阶层才能就读,长此以往,必然加剧社会阶层固化。”
霍启煊凝视着李阚,语气坚定地说道:
“若你想做既具经济效益又对社会有益之事,不妨投身教育行业。
投资创办大学最为理想……李阚,你需认识到,我们在教育上的差距,不在小学,也不在中学,而在大学。”
“无论中小学成绩多么优异,真正培养顶尖人才的地方是大学。
但目前,我国中小学人才辈出,一入大学便快速衰退。”
“并非大学本身不足,而是中小学管理过于严苛,将学生逼迫过甚,到了大学这种相对宽松的氛围,大部分人都缺乏自制力,荒废时光,不求上进的现象屡见不鲜。
西方则相反,中小学注重放任孩子天性,到了大学则极其严谨,因此其大学不断涌现出世界顶尖人才。”
“我国教育资源应更集中于高等教育。
中小学已足够严格,关键在于解决大学生自控力弱的问题。
如何在宽松环境中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才是我们需要深思之处。”
“然而,当前的财政状况无法为高等教育集中更多资源。
我们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已耗费大量教育资源,让十几亿人免费接受基础教育,实在难以再为高等教育分配更多资源。”
“如果你能创办多所一流大学,重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营造严谨的学术氛围,使大学真正成为培育顶尖创新人才的关键阵地,这对中国意义非凡。
私人资本若能在此有所作为,定会功德无量。”
“嗯……需要不少资金吧。”李阚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无可否认,霍启煊提出的这件事确实代价高昂。
从霍启煊口中说出的每件事几乎都需巨额投入。
“钱可以从别处赚取,但若你在教育领域有所建树,便是造福后世。
你所培养的学生都将铭记你的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