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果然奏效(1 / 2)

“这项工程需要大量的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以及挖掘机械、水泵、管道等设备,从而推动这些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

经过计算,全国176个城市的地下工程改造,至少能创造上亿个就业岗位,同时带动相关产业新增产值超过万亿元。”

“这些行业,例如水泥、钢材、机械设备及管道制造等,本身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与经济效益的双重丰收。

地下工程的建设将有效缓解防洪初期的就业压力,为农民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

“当然,这一庞大工程需要巨额资金支持。

但据评估,随着未来防洪效益逐步显现,这项投资预计十年内即可回本并产生可观收益。

可通过 ** 与社会资本合作,采用多元融资手段,确保不会给国家财政带来过重负担。”

“此外,工程完成后将显著提升城市防洪能力,避免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其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无法估量。”

“总体来看,此方案不仅在经济上可行,而且社会影响深远。

各地动员本地青年劳动力参与,我们有信心在半年内完成全国所有城市的地下工程改造。”

秦勤听罢二长老的话,略一思索,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霍启煊的身影。

这家伙反应真快!

不过,这计划似乎也有几分道理。

秦勤心思敏锐,瞬间抓住了方案的核心:增加就业机会。

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汛期来临之前,原有的工业生产和农业活动必须暂停,否则会被后续洪水摧毁。

然而,一旦停工,工人和农民将何去何从?他们的权益如何保障?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

必须寻找新形式的生产活动,以替代旧有的生产方式,既要确保劳动者收入,又要具备防汛功能,如此才能达到多方受益的效果。

地下工程恰逢其时地填补了这一需求缺口。

它能创造出大量临时性岗位,将原产业中因失业而闲置的劳动力重新吸纳进来,保障其收入来源,从而避免社会不稳定因素滋生,同时维护生产队伍的稳定性。

而这些由临时工建成的地下设施,不仅能改善城市排水系统,还显著提升城市防涝水平。

如此一来,既缓解了就业难题,又达成防洪目的,真是一举两得之举。

全国上百个城市同步开展地下工程虽规模宏大,但若各城市自行招募本地农民工参与,再根据地域特点分步实施,则并非难以完成。

以桦夏为例,劳动力资源充裕,只需有效组织动员,调动数亿农民工并不困难。

资金方面,通过 ** 与民间资本的合作模式,可大幅缓解财政压力,同时以市场化方式运作。

社会资本也能从中获取长期收益,实现双赢局面。

这些工程本身就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消化过剩劳动力,增加城市资产价值,推动整体经济发展。

可以说,此方案全面兼顾防汛、就业及经济发展的多重目标,巧妙融合看似对立的需求,不仅应对了紧迫的防汛挑战,还兼顾了社会和谐与经济繁荣,充分展现了决策者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对了!”二长老忽然想起一事,说道:

“霍家那孩子已在鄂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布局防洪防涝相关产业投资。

据我所知,霍启煊目前在鄂省、湘省等地的总投资已达到二十六亿,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水泥、钢铁等行业。”

“例如,他投资了湘省的三一重工,为这家机械制造企业注入充足资金,迅速扩大了生产规模。

如今,三一重工已成为全国防洪设备的关键生产基地,各类挖掘机、抽水机及运输车辆增大规模投产,直接助力防洪工程的建设。”

此外,霍启煊还向粤省多家大型钢铁和水泥企业注资,包括沙江水泥、粤城钢铁等企业。

在资金加持下,这些企业提升产能,成为防洪工程所需水泥和钢材的重要供应商。”

二长老稍作停顿,接着说道:

“据我所知,霍启煊不仅投资防洪相关的上游企业,还直接参与了部分防洪项目,如鄂城堤坝、荆城抽水站等均得到了他的资金支持。”

“不仅如此,他还凭借个人影响力,鼓励其他民营企业家也加入防洪领域。

已有十余家民企跟进,推动防洪产业快速发展。”

“以当前态势来看,在霍启煊的带领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产业链将在未来数月内趋于完善,上下游企业均将获益,这为应对潜在洪涝灾害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

二长老话毕,大殿内一片沉默。

秦勤更是满脸震惊。

这家伙竟悄无声息地做了这么多大事?

不过……这速度和效率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其余长老亦面露惊色,对霍家小辈的行动有些意外,他是如何笃定未来必然发生洪涝灾害的?难道不怕投入付诸东流吗?

他甚至未等内阁决策,便已率先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