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沉重的历史使命(2 / 2)

原来是为此事争吵啊……

只是……老师为何要写自传呢?

周统轻咳一声,笑着打破僵局,打断了二人的争论。

魏和平听见咳嗽声转头,看见是周统,眼中一亮,笑声爽朗:“小周来啦,快来坐。”

“老师、师母好!”周统点头致意。

魏老夫人见晚辈来访,态度也柔和下来,“小周来啦,坐下歇会儿,若冰,给周叔叔泡杯茶。”

“好嘞。”魏若冰见二老不再争吵,心情舒畅,转身去准备茶水。

待周统落座后,魏和平直入主题:“小周,我打算写一本自传,记录抗战至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那段岁月艰难,我亲历其中,希望能留给后人借鉴。”

周统豁然开朗,郑重点头表示认同:“老师的想法很好,我完全支持。”

魏和平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我经历过抗日战争,参与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等重要战役。

后来投身于解放战争,经历了三大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我又奔赴战场。

每一场战争都无比惨烈,无数优秀战士为此献出了生命。

我有义务用我的笔,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

“不止如此,在投身国家建设时,我也参与了三线工程,修建边防战备设施,经历过数不清的艰辛与困难。

这些历史不应被遗忘,必须写出来。

这些年,我见证了许多,也参与了许多,这些东西值得留存。”

周统凝视着魏和平,深切理解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有些幸存的老兵,对曾经经历的战争和大事始终铭记于心。

他们或通过口述,或亲手书写,留下那个时代的诸多细节。

这其中,也包含着他们深深的愧疚与无奈。

作为幸存者,他们并未感到庆幸,反而常常被过往的阴影笼罩。

看着身边的亲朋好友一个个倒下,而自已得以生还,这种心境并非普通人能够体会。

他们也不认为自已功勋卓著,反倒觉得不该活下来,宁愿与战友们一同牺牲,这样内心的负罪感或许还能轻一些。

这些老兵在幸存之后,内心充满矛盾。

一方面,作为最后的见证人,他们肩负记录历史的责任;另一方面,他们又深陷愧疚,无法释怀自已独自生存的事实。

很多老兵在战场上目睹了无数战友的牺牲,甚至眼睁睁看着同伴倒在眼前却无力回天。

他们是唯一从血与火的战场上归来的幸存者,而战友们则永远长眠在那里。

每回想起那段岁月,内心的痛楚便如刀割般袭来。

不少老兵并不认为自已有何丰功伟绩。

他们从不夸耀自已的勇敢,因真正的英雄早已长眠。

能活下来不过是偶然,这偶然却令他们深感愧疚——为何独我苟活?我值得吗?

这种自责的情绪始终盘踞在老兵心中。

更有甚者,许多老兵亲历过战争的冷酷无情。

他们曾目睹平民百姓在战火中的无助与绝望。

他们无法理解,为何世间存在这般苦难。

这也成为许多老兵挥之不去的噩梦。

这些老兵虽侥幸存活,却未因此欣喜,反而被战争的阴霾久久笼罩。

他们以自已的方式书写历史,却非因骄傲,而是出于愧疚——为何我还活着?

战场上的幸存者,其人生轨迹迥异于常人。

独特的人生经历使他们肩负沉重的历史使命。

这份使命压得许多人喘不过气,但他们仍坚持用笔记录历史。

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心境,旁人难以体悟。

然而每位老兵都清楚,自已存活下来有其意义,没有理由欢欣,反倒该感到愧疚——若命运调换,自已本该与战友们一同牺牲。

魏和平凝视着周统续道:

“我的自传将记载抗战期间的亲身经历,以及建国后参与的一些无需保密的重要事件。

也会提及一些老战友,他们为国献身,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我要将他们的事迹流传下去,绝不能让他们的奉献被遗忘。”

"自传中会提及一些其他人物,像抗战时期结识的知已好友,他们都曾给予我帮助,对此我心存感激,仅限于友谊与知遇之情,别无他意。

我会详细叙述,留下他们存在过的印记。

"

周统听罢魏和平的话,点头道:

"老师,撰写自传意义非凡。

您亲历众多重大历史事件,有义务将其记录下来留给后人。

我完全支持您的决定。

"

"哈哈哈,你这么理解我很开心。

"魏和平开怀大笑。

"是啊,就连初恋都可以写进去,确实令人高兴。

"忽然有人插嘴。

魏和平的脸微微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