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停于一号楼下层停车场,稳定驻车。
车门开启,一位身着军装的中年男子走出。
这位中年将军身披棕黑色大衣,肩章表明其 ** 为少将。
但这位少将与众不同,尽管身上挂满了军功章,一举一动却流露出书卷气息,少了军人惯有的锋芒。
他步伐稳健,神情沉稳,戴着眼镜,浑身散发着儒雅气质。
这位少将名为周统,是沈城东北地区某军部的副司令。
同时,他也是铭工大的校长,军方顶尖科学家。
多年军旅生涯中,他战功卓著,深受全军敬仰。
然而,周统从不炫耀功绩,始终保持谦逊温和的态度。
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军事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被赞誉为新时代的“智将”。
在周统的带领下,铪工大积极推行军民融合发展,培养出众多优秀科研人才。
在周统的指导下,他们研发出多项拥有自主产权的尖端武器装备,极大提升了国防科研能力。
在他的推动下,铪工大与多家企业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得益于周统的精心布局和不懈努力,铪工大已成为国家军事科研创新的关键枢纽,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也因此被誉为引领新时代军事科技发展的先锋。
当周统到达一号楼时,并未引起其他住户过多关注。
毕竟,这并非他首次来访。
依旧是那副熟悉的模样,他平静地走进电梯。
他的警卫员留在车旁。
抵达目标楼层后,他轻车熟路找到一间房,按下门铃。
不久,一位年轻姑娘开门,见到周统,她眼中闪过惊喜,热情招呼:
“周叔叔,您来啦,快请进!”
"小若冰,你又变漂亮了。
"周统温文尔雅地说道。
魏若冰热情地邀请周统进入房间。
"周叔叔,您怎么从外地回到燕京了?
"魏若冰一边走一边与周统交谈。
"若冰,这次回来燕京是有事情要处理,顺便来看看老师。
"周统一边笑着回答。
很快,两人来到了客厅。
客厅不算宽敞,大约五十平方米左右。
整套房子总面积约一百二十平方米,被打理得井然有序。
房间内的装饰简约,墙壁涂成白色,地面铺设实木地板。
所有家具摆放得整整齐齐,纤尘不染。
客厅的布置朴素而简单,主要家具包括一套六人座的老式天然棉布沙发、一张长方形茶几和一台老式的立体电视机。
电视机
电视柜旁立着一个装满书籍的书架,大部分是军事著作,也有一些经典文学作品。
书架与电视柜间挂着一幅铜质壁挂相框,里面是一张老人与部队官兵的合影。
在电视墙左侧,整齐排列着一排军功章和勋章,在白墙的映衬下格外显眼。
每一枚勋章都熠熠生辉,镌刻着主人参与的每一场战斗的记忆。
最上方的勋章是功勋荣誉章,虽已破旧褪色,却意义非凡。
这代表着主人曾参与过抗日战争。
再往下一层是援朝战争胜利功勋荣誉章,中间的半岛图案依旧清晰。
它下方是出国作战纪念章,这是老人赴朝作战的凭证。
在其右侧则是援越战争瑞莲勋章,象征着参战老兵的身份。
再下一排是胜利勋章,上面绘有火炮图案,象征守护边疆的成就。
每枚勋章都在诉说主人为国家奋斗的过往,也是其军事生涯的重要见证。
书房内,两对银发夫妇正激烈争执。
桌上摆放着文房四宝,一位老妇身着水蓝纱裙,气愤地叉腰指责对面的老者,后者身穿湖蓝上衣,短发斑白却毫不退缩。
他们隔桌对峙,声音清晰而有力。
老妇言辞犀利,眉宇紧锁,手指不断指向对方质问。
老者虽面露不悦,但仍沉稳回应,语气温和却不失坚定,目光中透着自信。
房间里气氛紧张,却无暴力或恶语,双方仅以理服人,寸步不让。
这场对话如战场般胶着,却又充满智慧交锋。
“看来他们又开始了。”周统早已习以为常,平静地说。
“嗯,爷爷奶奶总是为小事争执,我都无法劝止。
周叔叔,您能帮忙劝劝他们吗?”魏若冰望着书房里的场景叹息。
周统微微一笑,摘下帽子,缓步走进书房。
“为何不能在自传中提及她?她抗战时曾助我一臂之力,我只是如实记录,你为何如此纠缠不清?”魏老爷子眉间紧锁。
“哟,当年地主家的大 ** 啊,您至今还对她念念不忘?”老妇人语气带刺,虽已年过七旬,却仍流露出几分醋意。
“胡言乱语!知恩图报乃我军传统美德,我写她不过是心存感激,你不必总挑刺。”魏老爷子面露不悦。
听完这对夫妻的对话,周统表情微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