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港岛:霍家三代,资本风暴眼 > 第257章 这样一位天才般的存在,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第257章 这样一位天才般的存在,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1 / 2)

霍启煊展现出的知识广度、计算能力和创造力已达到超凡境界。

郭光昌站在他身后观察时,尽管完全摸不透他在做什么,但通过其他气象与地理学家的表情,他察觉到事情并不简单,迅速将视线从图纸上移开。

“完成了!”霍启煊写完最后一步,将图纸递给方简,“这是根据长江入海口及周边水文数据,结合你们提供的工程参数得出的堤坝设计方案。”

方简接过图纸,神情复杂。

霍启煊补充道:“此模型能够模拟各类压力条件,包括地基承重、潮汐反压、河流排水压力、混凝土强度以及深层水压等,均可精准再现。”

“借助该模型,工程师能提前预测极端天气下的压力分布,从而调整堤坝设计以增强稳定性。”

例如,模拟特大暴雨场景,验证堤坝能否抵御巨大水位冲击;或分析海洋活动对底部结构的影响,决定是否需加强基础支撑……

每句话都让在场者愈加惊叹。

作为行业权威,他们深知这项成果的意义非凡。

传统堤坝规划往往受限于固定模式,而如今只需输入算法与数据即可生成动态方案,不仅提升了效率,还确保了安全性。

相比传统方式,这种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堤坝建设的科学性与效率。

不仅是防洪工程,这套通用的数学物理算法同样适用于桥梁、高层建筑及水电站等其他领域的设计与优化。

这些项目均能借助精确模型,在实际施工前模拟各种极端状况,并整合应对策略,从而大幅提升工程的可靠性。

霍启煊讲解完后,方简及其他人都陷入了沉默。

他们需要时间去理解和吸收霍启煊所展示的内容。

每个人都觉得难以置信!

这样一位天才般的存在,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此外,他们不明白霍启煊为何要提供这样一个堤坝模型。

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要在入海口修建堤坝?

霍启煊并未察觉众人的思绪,他站在甲板上,凝视着无边无际的大海,静静思索着。

不知过了多久,他转过身,看向那些正在探讨他公式的气象与地质专家们,微笑着问:

“几位老师,能否详细谈谈东海的季风与洋流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之前制定的仅是堤坝模型。

但这还不够,还需加入气象模型。

方简等人先是一怔,随即停下讨论,来到霍启煊面前开始讲述。

率先发言的是方简,作为桦东师范大学的顶尖气象与地理学者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初高中地理教材编委会成员,她对东海的季风与洋流,及其相互作用了如指掌。

她毕生研究此领域,堪称行走的地理百科全书。

方简略作思考,便回应霍启煊的问题:

东海的主季风包括冬季由蒙古高压南下形成的冷风,以及夏季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带来的暖风。

这两种季风主导着东海的洋流走向。

冬季吹北风,引发的湍流向南流动;夏季吹南风,则促使洋流朝北推进。

尤其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东海受冬季季风控制,风向多为北至南,这会在近海区域形成向南的冷水急流。

而5月至8月间,夏季季风占主导,风向转为南至北,推动温暖的西太平洋洋流向北流入东海,形成自南向北的暖流。

因此,东海的季风对洋流方向起决定性作用,其变化直接导致洋流方向的调整。

此外,这两种季风也显著影响着东海的气压分布。

冬季北方高压明显,夏季则向南移动,造成季风交替时气压的剧烈波动。

洋流与季风相互作用密切,洋流能强化或减弱季风,反之季风也能促进或阻碍洋流的流动,两者之间关系错综复杂。

霍启煊专注聆听方简的阐述,将她分享的信息悉心记下。

构建气象模型的前提是对洋流与季风关系的深刻理解,同时掌握各个月份的季风方向及气压变化等关键要素。

若要精准模拟东海的气象状况,就必须深入研究该地区的气象水文特性。

他如同解剖生物般细致分析东海的气候体系,逐步揭示每个环节的运作机制。

首先聚焦于季风,这股无形的力量需探索其随季节更迭的风向和风速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