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霍启煊却微微一笑:
"方教授,能否先让我看图?
"
方简一怔,怕他难以理解,忙安抚:
"霍先生,图纸中的数据与术语较专业,若有不解之处,请随时询问。
"
"多谢!
"霍启煊笑意盈盈地接过图纸,仔细审视。
众人静静等待,只盼他发问。
许久未闻其声,众人不禁困惑:难道他看不懂吗?为何默不作声?
就在大家疑惑之时,霍启煊忽抬眸,朝方简问道:
"方教授,可否借用您的笔?
"
"啊,当然可以!
"方简愣了一下,递过笔。
霍启煊执笔,在图纸上书写起来。
方简本欲阻止,唯恐他随意涂改,但瞥见图纸内容后,双眸骤然收缩,随后专注凝视,再无分神。
但见霍启煊在图纸上列出诸多公式,每项重点皆标出记号,再以原始参数代入计算。
霍启煊首先列出长江口区域的水文压力计算公式,综合考量江水与海水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以及泥沙与水流对堤坝的冲刷影响。
所有相关参数均被他清晰地标记于图纸之上。
随后,他进一步罗列了大堤需应对的各种外部力量计算,如波浪冲击力、台风风浪推力及船舶撞击接触压力等。
部分公式直接引用图纸已有数据,而另一些则由霍启煊 ** 推导得出,使原始设计方案在他的手中得以完善。
紧接着,霍启煊着手计算大堤所需的抗压强度与抗倾覆稳定性,涉及水泥抗压性能、混凝土抗拉强度及大堤几何形态下的抗扭力矩等要素。
一系列复杂的公式在他的笔下逐一呈现。
他的运算速度极快,仿佛信手拈来,令人叹为观止。
最终,霍启煊整理出一组优化后的参数,重新规划了大堤的尺寸、结构、材质及其强度标准,这一切均基于精准运算,在确保大堤最高安全性的同时实现优化目标。
方简目睹霍启煊迅速在图纸上书写复杂公式与参数,不禁为之震撼,作为地理学专家,她对这类工程计算难以完全理解,只能关注最终成果。
众人见方简沉默,亦觉困惑,纷纷凑近查看,随即被图纸上的公式深深吸引,目光专注至极。
渐渐地,有人流露出难以置信的情绪。
实在太快了!霍启煊的运算速度超乎想象,几乎无人能跟上他的思维节奏。
所有人凝神注视图纸,表情交织着震惊与难以置信。
即便借助计算机进行如此精密的计算,也需耗费数日时间,而霍启煊仅用几分钟便完成任务,过程中更未使用计算器,全凭心算达成。
天啊,他是随意猜测还是确有把握?
无人知晓,所有人都默默注视着霍启煊的推演过程。
他的笔尖飞速划过图纸,密密麻麻的公式填满每一片空白,直至无处可写。
方简迅速递上自已的备用图纸。
霍启煊微笑着道谢,接过图纸,随即继续演算。
先前的图纸,则由方简接过整理。
众人围绕着方简,凝视着图纸上的公式演算步骤。
其中一些部分难以理解,但多数内容尚可解读。
大家逐渐明白,霍启煊正基于原图纸的设计与参数,构建一个全新的数学模型。
这一模型几乎覆盖了图纸的所有细节,毫无遗漏。
其计算精度更达到小数点后五位,令人叹为观止。
就在此时,方简心中忽有所悟,将目光转向霍启煊正在处理的第二张图纸。
一瞥之下,她不禁愣住。
霍启煊在新图纸上延续推导,仿佛无需参考之前的步骤。
方简终于领悟,这是数学与物理学原理的应用。
这些知识足以诠释世间万象,而在霍启煊脑海中,这些公式早已熟稔于心,随时可用。
因此,他无需重复推导,便能在新图纸上自如书写。
目睹霍启煊行云流水般的操作,众人无不震撼。
他列出的矩阵方程组规模庞大,至少50行50列,意味着其中包含2500个未知变量!换作常人手算,恐怕需耗费数日。
霍启煊仅用一两分钟便精准解出了方程组。
随后,他提出一系列复杂的偏微分方程,用于描述流体的运动特性。
他不仅提供了这些方程的解析解,还巧妙运用了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高深数学工具。
同时,他在图纸上绘制出精美的三维立体图,从多个视角模拟了海水倒灌时的流动状态,展现出超越常人理解的高维想象力。
最终,霍启煊归纳出一个全面的堤坝模型。
该模型融合了气象、水文、地质及工程等多学科知识,结合数学与物理,对长江口的环境进行了全方位模拟。
其核心由高级数学工具构成,包括矩阵方程组、偏微分方程及矢量分析等,能够精确量化各种影响因素并优化堤坝参数。
模型内部构建了一个细致的三维实景系统,可动态展示堤坝形态及海水倒灌时的流态变化。
只需输入相应数据,即可即时呈现模拟结果。
这一成果集成了霍启煊深厚的数学功底,其计算能力远超传统软件。
工程师若想改进设计方案,都需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极大提升防洪工作的现代化程度。
面对如此复杂的公式模型,方简震惊得难以言语,其他专家亦是久久回不过神来。
他们深知,眼前所见并非堤坝外观设计,而是高度精密的数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