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地形的影响(2 / 2)

她听完点头回应:“好的,请跟我来。”

随后,方简开始讲解长江入海口的相关信息。

途中,众人对这位年轻人的身份充满好奇,他究竟是何许人也,能让官方如此重视?林秘书曾简单叮嘱大家尽力满足霍老板的要求,这一句话令所有人意识到此人的不凡。

因此,众人详尽介绍了崇明岛及长江入海口的地貌特征与水文状况。

方简带领霍启煊等人沿江缓步前行,同时利用地图标示位置并解释周边地貌对入海口的影响。

她详尽讲述了长江入海口的水深、水流方向与速度、潮汐变化及各季节的水文特征,并解析了江水汇入海洋后的流动模式。

……

方简教授进一步从气象学角度,剖析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风向风速分布,以及季风对该地区入海口的影响。

用浅显语言梳理复杂内容,让她对长江入海口的状况有了直观认识。

其余专家也补充了具体细节,分享多年科研经验。

霍启煊边听边记要点,适时提问,众人讨论一个多小时,气氛热烈。

最后,众人登上江心小山丘,眺望江水奔流入海的壮阔景象。

方简总结道:“虽然我讲了很多,但入海口的水文状况依旧复杂,研究仍在继续。”

霍启煊笑着回应:“您的讲解已很详尽,我对情况有全面了解,实际远比想象复杂,科研不可或缺。”

他转向郭光昌:“郭总,能否安排船只出海?”

郭光昌略感意外,但仍点头:“可以,立刻安排。”

他转身拨打电话。

郭光昌人脉广泛,获取船只轻而易举。

方简等人虽不解其意,却未多问。

方简等人察觉到,这位年轻人非同一般,无论是气质还是学识,都让众多专家学者为之侧目。

主要在于霍启煊提出的问题极为专业且针对性极强。

然而,众人依旧不解他的真实意图为何。

郭光昌没让大家久等,很快便有一艘游船沿岸抵达码头。

此船外观粗犷,船身为长方形,船头稍尖,吃水适中,显然具备一定的海运能力。

船体漆成纯白,两侧设有防撞梁,尾部连接拖缆。

双层甲板设计,底层为电力与动力系统,上层为驾驶舱及乘客区。

从构造分析,这是艘小型拖船,专用于近海拖曳作业。

装备了柴油发动机,兼具动力与发电功能,还配备了基础航海与通信设施。

尽管吨位不大、载客有限,但其结构简洁实用,完全适合本次短程考察需求。

这是郭光昌在最短时间内能找到的最佳选择。

若时间充裕,他或许能调配更大的船只。

但他无法让霍启煊长时间等待,因此选择了这艘拖船。

观察霍启煊的状态,似乎仅是为了查看出海口,并无休闲娱乐之意。

于是,郭光昌迅速决定采用效率优先的方式,租用了这艘拖船。

作为沪城商界老手,郭光昌熟识不少同行,其中一些人拥有私人游艇。

他立即联系友人寻求借用,可惜对方或不在沪城,或正在维修。

最终只能转向船运公司求助,才找到了这艘拖船。

考虑到霍启煊仅是单纯进行海上考察,这艘简朴的游船已足够满足需求。

靠岸后,郭光昌迎上前与驾驶员简短交流,确认船只设施完备、航行安全无虞,才带领霍启煊等人登船准备出发。

游船启航后,逐渐远离岸边,朝江心驶去。

霍启煊立于甲板上,迎着海风,凝视前方水域。

江水拍击船舷激起浪花,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方简教授向霍启煊解释近海气象状况:

“这里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夏季多南风,冬季则以北风为主。

风速亦因季节差异而异,通常夏秋风速较强,冬春较弱。”

“同时,近海气压和湿度也会对风力产生影响。

当气压降低、湿度增大时,风力增强;反之,高压天气风力减弱。

接近台风时,风力甚至可达十二级及以上。”

方简进一步说明近海各区域风向分布,并指着地图为霍启煊标注:

“近岸地带受陆地影响,风向较为复杂,但离岸数公里后,风向才逐渐稳定。”

另一位专家补充道:

“近海还需关注季风作用,每年5至8月为夏季风期,11月至次年3月为冬季风期,这些季风均会对近海风力强弱造成影响。”

霍启煊认真记录这些信息,他需全面掌握近海风力分布,以推断海水流动方向,这对判断长江口是否易受海水倒灌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