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夜商讨与完善,霍启煊将所有关键因素纳入考量,制定了包含十项原则、三十七项细则的三千多字投资准则。
这一准则将成为全球动力未来在浙江投资的核心指导思想。
魏浩和杨乘风需以此为准绳,在处理浙江事务时严格执行,不得偏离半分。
这是分公司投资理念的最高纲领,凡违背此准则的项目或公司,全球动力一律拒绝投资。
此外,针对违反准则的企业,全球动力还将支持其竞争对手,加速这些企业的市场淘汰进程。
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投资效率,还优化了市场资源配置,使符合准则的企业获得更多成长机会。
这是一种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方法,既能淘汰低效企业,也能支持优质企业,从而持续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
霍启煊注视着手中的投资指南,对魏浩二人说道:“分公司设立后,将这十条原则对外公布。
此举能起到筛选作用,自动剔除企图通过虚假承诺获取投资的公司。”
“公布这些原则后,很多不达标且仅想夸大其词骗取资金的公司将自行退出竞争。
如此一来,你们便能专注于真正契合这十条原则的优质企业,对其进行细致评估与投资。”
“遵循这些原则,具备真实实力与价值的企业定会脱颖而出,而那些意图投机取巧骗取资金的公司则会被自然淘汰。”
“公开这些准则,能有效完成初步筛选,极大减轻工作负担,不必逐一对比就能排除不合格的企业。”
“这样,你们便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有潜力的企业上,深入了解并作出投资决策。
这也是制定这些准则的目的之一。”
魏浩与杨乘风对视片刻,随即点头同意:“遵照您的指示,我们一定会严格执行这十条原则。”
霍启煊再三叮嘱后才让他们离开。
待魏浩二人走远,霍启煊来到套房的落地窗前,窗外是朦胧的西湖水面。
忽然间,玻璃窗上积起了雨水,伴随而来的还有连绵不断的雨声。
这场雨来得毫无征兆,仿佛天际开启了一道巨大的水闸,倾泻而下。
霍启煊眉头微蹙,陷入深思。
这场骤然而至的暴雨让他想起了厄尔尼诺现象。
凭借前世的记忆,他判断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很可能在未来一两个月内发生。
此现象会导致太平洋海水温度上升,进而改变桦夏沿岸的气候格局。
其中最显著的影响之一便是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洪灾的加重。
海水升温会生成低气压,促使热带气旋与暴雨侵袭桦夏东南沿岸。
若这些暴雨席卷长江流域,极可能导致毁灭性洪水。
更糟糕的是,海水倒灌可能淹没整个流域,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霍启煊凝视窗外雨幕,本计划结束浙省行程后直接回燕京。
然而此刻,他改变了主意,在回燕京前决定再去一次沪城。
他想亲自勘查长江入海口的地势,评估能否通过疏浚或筑堤来抵御海水倒灌。
如果能建起适当规模的海堤或防潮闸,将显著降低灾害影响。
这需要实地调研确认河口条件是否适合此类工程。
入海口能否借助接下来两个月的机会,建成部分防洪设施,为防洪增添保障?这仅是霍启煊的初步设想,最终还需考察结果验证。
若可行,他必须起草详尽报告呈交内阁,提议在入海口构建工程以引导江水流向,避免海水涌入。
无论如何,他决心尽力将洪水危害降至最低。
思索至此,他走向办公桌拨通电话:
“喂,林秘书,有件事需要您帮忙……”
林秘书是沪城市长王崇的秘书。
霍启煊说明情况后挂断电话,回房梳洗休息。
翌日清晨,霍启煊告别徐文容等人,乘郭光昌的车赴沪城。
途中,他一直沉默,眉头紧锁,神情凝重,似在深思重大事务。
郭光昌未打扰他,任其专注思考。
尽管不清楚霍公子此行返回沪城的原因,但郭光昌判断此事绝非寻常。
两个小时后,车辆抵达沪城市区。
郭光昌本打算让霍启煊先到和平饭店稍作休憩,却没料到霍启煊忽然说道:“去崇明,我想去看看长江入海口。”
郭光昌虽感意外,却没有多问,仅吩咐司机转向崇明方向。
不久,车辆便朝崇明岛驶去。
一个小时后,他们来到崇明岛边缘的长江入海口附近。
司机将车停好后,郭光昌陪同霍启煊下车,一同走到江边查看。
此时,已有几人在此等候,他们是沪城方面派来的代表,还有几位来自桦东师范大学的地理学专家。
这些人的到来是昨晚霍启煊通过林秘书安排的。
自我介绍完毕后,霍启煊微笑着对领队的方简教授说:“方教授,劳烦您带我走一遍这里,详细介绍下入海口的情况,比如水位、水量、季风影响之类的。”
方简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学者,戴着眼镜,气质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