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铈长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尽管无限投资听上去诱人,但企业资金与管理能力终究有限,过度消耗会反噬自身发展。
霍启煊微微一笑:
“王主任,请您放心,全球动力集团的资金状况良好。
我们拥有几乎取之不尽的自有资金和稳定的营业收入。”
“并且,我们已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确保资金链稳定运行。
因此,我们的支持是长期可持续的,完全可以满足沪城发展的各种需求。”
王崇注视着霍启煊,难以置信这个年轻人能如此轻松地谈论巨额资金,仿佛那只是寻常之事。
他怀疑霍启煊是否只是空口白话,或者他确实具备这样的实力。
考虑到霍启煊是霍老的孙子,不可能撒谎。
这表明他真的有这个能力!
天啊,这是怎样的人物?
王崇意识到自已对这个少年的判断过于轻视。
他也明白了霍鹰东为何信任这个小孙子掌控如此重要的战略投资。
随着谈判推进,沪城高层都被霍启煊的举动震惊。
他是沪城见过的最大私人投资者,其投资规模几乎接近桦夏的外汇储备。
没人知道他从哪里获得这么多资金。
“王市长,若有疑虑,我们可以签订协议,我先前的承诺会写入其中,若未能兑现,沪城可撤销所有针对GDG集团的优惠政策,甚至无条件收回GDG在上海的投资。”
“霍总,您的诚意我们都看到了。”王崇笑着回应,片刻后认真看着霍启煊,“我们需要内部讨论,请问能否稍等?我们尽快完成。”
“当然可以。”霍启煊点头同意。
王崇笑了一下,宣布会议暂停,带着众人来到休息室。
关门后,王崇转向其他领导,语气严肃:
“大家如何看待刚才的谈判?”
“霍家那个小家伙的投资力度超出预料!”尚华率先发言。
“他这是想独自承担起沪城一半以上发展资金的需求。”
“没错,这种无上限的投资规模令人震惊。”
发改委主任附和道:“我有些担忧,这样大手笔的投资,他真的能撑住吗?”
“确实如此,很少有企业具备这样的资金实力。”办公厅主任皱眉说道,“但那孩子看起来很有把握。”
“你们认为这是夸大其词?”王铈长笑着问。
“倒也不全是。”尚华解释道,“凭借他爷爷的支持,他的话应该不是空谈。
只是投资范围太广,压力巨大。
我们担心执行中资金链可能出现问题,这对双方都不利。”
王铈长沉思片刻后说:“我相信他自有考量。
不过你们说得对,协议里可以加些保障措施,比如分阶段注资、中期评估等,既能缓解资金压力,也能方便监管。”
“正是如此!这样可根据进展灵活调整资金投放。”发改委主任点头表示同意。
尚华提议:“建议先签框架性协议,具体项目及金额再协商确定,这样我们有足够时间分析每个项目的可行性。”
“好,我赞成。”王崇表态支持。
众人达成一致,决定与霍启煊签署投资框架协议。
具体项目和资金需按步骤落实。
王崇并非质疑霍启煊的能力,而是从稳妥和全局角度出发。
通常听到这笔巨额投资承诺的人,恐怕早已喜形于色。
如此大的投资力度,几乎可成为政绩中最耀眼的一环,甚至更进一步。
但王崇不同,他有着更强的战略耐心,不会因短期利益迷失方向。
沪城正处于关键转型阶段,维护社会稳定是首要目标。
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难以挽回的后果。
尽管霍启煊的投资能够解决大部分难题,但王崇并未因此轻视责任或急于求成。
他坚持对每个项目进行详尽评估,确保投资具备可持续性,避免为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王崇始终将沪城的整体利益置于首位,而非追求个人政绩。
对他而言,沪城的持续稳定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一名睿智的政治家,他深知权力运行中的微妙变化。
若因短期利益放弃原则,极易导致错误判断与局势失控。
因此,即便面对霍启煊的承诺,他也未放松审慎态度,反而提议分阶段投资及中期评估,以保障计划顺利实施。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稳中求进”成为改革开放的核心方针。
此时,稳定优先于一切。
任何过于激进的措施,都有可能诱发社会动荡和危机。
王崇对霍启煊的承诺持谨慎态度并非出于怀疑,恰恰相反,他非常认可霍启煊的战略眼光与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