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故作高深(2 / 2)

“自动审批程序。”霍启煊笑意盈盈地说。

程梁陷入沉思。

自动审批程序……事实上,目前并没有这样的系统,所有流程仍依赖人工审批。

一方面,现有技术尚未成熟,无法实现高效智能的自动化审批;另一方面,复杂的审批环节需依靠人工判断,机器难以达到这种水准。

此外,人工审批能让监管方更有掌控感,因为机器处理终究只是机械化的操作,缺乏人的智慧。

重大决策依然需要人为判断,这也是央行出于风险防控的考量。

不过,霍启煊提出的自动审批也有其合理性。

看似可靠的人工审批实则暗藏隐患:人性易受外界干扰,可能引发违规操作、过度放大杠杆或非理性放贷等问题。

后世的银行体系因僵化停滞,错失发展机遇,最终促使马云推出支付宝,试图推动银行改革。

尽管如此,马云的步伐过大、策略过于激进,受到监管机构的严厉打压,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传统银行审批系统的滞后。

不仅如此,某些个人或团体利用人工审批中的漏洞牟取私利,甚至酿成系统性危机。

相较之下,自动审批能够避免人为干预,程序不会被贿赂或人情左右,能更公平地执行审批流程,这对系统风险管理更为有利。

当然,自动审批的前提是技术革新与完善的治理机制,这需要时间和努力去逐步完善。

自动审批系统的引入势不可挡,其与人工审批相结合,不仅能提升审批效率,还能确保体系的可控性,有效规避系统性风险。

霍启煊认为,这正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程梁沉思片刻后说道:“霍同学,目前自动审批的技术尚不完善,难以直接应用于央行系统中。

尽管你的论文提及了自动审批,但该方案现阶段并不适合央行的实际需求。”

霍启煊微微一笑,并未直接回应,而是站起身走向讲台。

众人立刻集中注意力,好奇他会讲述什么内容。

霍启煊展示了一张央行系统的平面图,开始详细讲解。

令人意外的是,他并未立刻提到自动审批系统,而是先阐述如何改进现有的业务模块。

他指出,支付清算系统能够实现全链条数字化,以区块链技术取代传统清算流程,从而大幅提升清算效率;统计系统可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化报表生成;监管系统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自动检测异常交易模式。

“我们必须先升级这些基础系统模块,为自动审批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霍启煊强调。

待基础系统优化完成后,霍启煊才正式介绍自动审批系统。

他建议自动审批与人工审批同步运行,人工审批负责监督指导,同时自动审批可以模仿人工审批的方式,逐步优化自身算法。

“自动审批不必一步到位,它需要借助大量实例持续学习,逐步完善。”霍启煊平静地说。

会议室内的所有人专注聆听霍启煊的讲解。

他既认可自动审批的必要性,又充分考虑了当前条件下的局限性,通过 ** 制稳步推进目标的达成,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保障了风险可控。

台下技术专家们聆听霍启煊的讲解,纷纷面露惊讶之色。

他竟然全都能理解!

不仅理解,还能根据各系统的优劣,提出具体可行的升级方案。

从支付清算数字化转型到监管系统机器学习应用,霍启煊的思路新颖独特,令在场专家无不叹服。

这种系统化的思维与精准的业务洞察力,绝非短期突击所能达成。

这表明霍启煊不仅对银行系统了然于胸,更能统筹全局,提出高效整合的优化策略。

一人堪比全场专家水平……

天啊,究竟是怎样的天才!

会议室中,唯余霍启煊清晰有力的讲解声。

他语气平稳,言辞却掷地有声,专业术语独具匠心,条理分明。

内容既高端又通俗,引导听众轻松跟上他的系统构想。

逻辑清晰、观点鲜明的论述源源而出,毫无赘述。

台下专家专注倾听,眼神满是震撼与钦佩。

这不仅是对系统的掌握,更是深度思考与全局把控的成果。

表达流畅、逻辑缜密、思考全面,充分展现了这位青年非凡的才华。

尤为惊艳的是,他对银行业务与技术的认知已远超专家层次,不似刚毕业的本科生,更像是资深行家。

单凭一人之力,便达到全场专家的高度。

如此才智,令人不得不心生敬意。

霍启煊详细阐述了近半小时,听众们聚精会神,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部分人因跟不上他的逻辑而感到吃力。

这位青年的思想实在令人惊叹!

讲解接近尾声时,他重点介绍了如何将论文中的自动化审批系统无缝融入央行现有的架构中。

自动化审批的核心在于运用算法与大数据实现智能化决策,减少人为判断的主观误差,同时极大提升处理效率,尤其适用于海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