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那个自动化系统如何,单论论文本身已近乎完美。
但他更想知道,这个系统究竟能否实现。
依旧是在之前的教室会面。
“叶教授,有劳了。”霍启煊微笑递过文件夹。
叶为民接过,里面是他急需查看的附件。
翻阅间,他神色悄然变化。
随着时间推移,他越看越专注,最初的震惊转为沉静,最终忍不住赞叹:
“非凡!”
一个大一学生竟完成如此复杂的设计,这完全超出他的认知。
纵览过往,他见识过不少才华横溢之人,但像霍启煊这般天资卓绝的,还是头一次遇见。
即便该系统未必可行,但至少他真的做到了。
这个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所有潜在隐患,并提供了针对性解决方案。
撇开其他不论,叶为民尤其关注系统的安全性。
因此,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这部分。
银行系统首要重视的便是安全性!
必须防范非法入侵,否 ** 众资产安全将受到威胁。
为此,这位学生构建了一套多层次网络安全防护机制。
核心数据库拥有最高权限防护,所有数据传输均加密处理,严格访问控制确保仅授权用户可触及核心模块。
系统具备完善的入侵检测与拦截能力。
此外,设置自动审批风险漏批机制,涵盖多类风险控制功能,如评分预警、重点审查等。
一旦发现异常,系统即刻启动人工复核,防止问题贷款通过。
最后,关于数据质量,霍启煊构建了完整的数据治理体系,从采集管控到清洗,再到质量监控,全程保障数据可靠性。
为防系统故障,他设计了多重容灾方案,包括热备份、冷备份、异地双活及自动检测修复功能,力求将潜在损失降至最低。
总体而言,霍启煊的设计兼顾安全、稳定与可用性,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动化审批系统的可靠性,堪称典范。
这让叶为民深感震撼!
谁能想到,这位金融专业学生竟有如此能力?
难道请了外援?
叶为民心生疑虑。
霍启煊的表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老师,我的论文如何?”霍启煊询问。
叶为民回过神来,沉思片刻说道:“需在答辩时充分证明。”
霍启煊是否真 ** 完成,还需观察。
答辩会上,评审团将深入质询相关内容,依据他对自动化系统的理解与解答,便可大致判断是否出自其手。
“我帮你安排评委,你先回去,下午再来!”叶为民说道。
霍启煊点头回应:“那就多谢老师了。”
两人又商议了一番,各自离开。
看着霍启煊离去的身影,叶为民思索片刻,随即拨通电话:“喂,老孙,帮个忙。
我有个学生要参加论文答辩,想请你加入评委组。
我觉得这次会遇到一位非常出色的毕业生。”
“下午三点,地点在燕大答辩室!”
挂断电话后,他又拨通了其他人的联系方式。
身为经济学家和国家经济政策的智囊学者,叶为民的人脉广泛。
组建一个小规模的评委组对他而言易如反掌。
但这次不同,他不仅需要经济学领域的专家,还要邀请自动化系统方面的权威人士,以测试霍启煊的专业能力。
最终,叶为民邀请了共计十二位评委,这是有记录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论文答辩评审团。
换作别人,面对如此多的学术权威,恐怕早已紧张得无 ** 常发挥,更别提顺利通过答辩。
然而,叶为民并不在意这些,他只想确认霍启煊的论文是否存在瑕疵,是否由他自已 ** 完成。
这是一个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时代,同时也是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阶段。
无论是论文的质量要求还是考核标准,都远超后来的年代。
在这个时代,学生们若无条件支持,只能全手动撰写论文,无法依赖电脑辅助。
他们需在图书馆中查找大量文献,从海量信息中提炼关键内容,逐一抄录于纸张之上。
一篇格式严谨的论文通常需要书写数十万字,对体力与脑力都是极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