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法度所言,图谋下邳就是孙坚给袁术出的主意,趁着陶谦去职笮融被杀,联络曹豹挑起浮屠教信徒闹事,让曹豹固守下邳等待袁术大军。
如果曹豹多守几天,就能等到袁术的大军,单靠张飞是不足以攻破下邳的,还能诱使张飞杀浮屠教信徒,引发下邳全面反抗刘备。
配合曹豹招信徒在下邳‘护教’的,当然就是法度。
如果张飞杀了城外信徒,浮屠教暴动,曹豹也就无需再耗费粮食供应信徒守城了,也不需要逃离下邳。
下邳如果全面暴动不服从刘备统治,被袁术得手,袁术又取了粮,张超等人必然会投奔袁术。
徐州南三郡与淮南连成一片,势力会暴涨,徐州各家本就是墙头草,多半也会屈从。
只不过刘备大军来得太快,张飞也没对信徒下手,曹豹怂了,荀攸又设计故意引诱曹豹出城,这计划也就破灭了。
这事对袁术而言似乎没有损失……但这只是看起来没损失而已。
实际上,只要袁术从刘备手里抢下邳,那袁术和刘备必然大打出手,这其实是在坑袁术。
无论输赢,袁术都得面对刘备的反击。
而孙坚此时在江夏,他可没在徐州周边,不会当炮灰上前线。
这事对孙坚才是真的没损失,袁术赢了他有功,袁术死了他能摆脱控制,反正他只是给袁术出了个主意而已,又不费力。
但既然刘备知道了,那当然不能让孙坚太潇洒。
“法度,你既然与孙文台相熟,不妨给他也写封信,就写一句……浮屠已大起,袁刘必争于徐,天子辟公讨虏。”
听法度讲完他所知道的情况后,刘备似笑非笑的看着法度,扔给了他一片竹简。
考虑到袁术的理解能力,刘备没用太复杂的隐喻。
法度打了个冷战,见刘备将手搭向刀柄,颤抖着拿起了笔。
……
下邳南部,淮陵县北。
这是淮河北岸的丘陵地。
淮陵一带视野开阔,水网密布,冲积平原上零星分布着一些低矮残丘,高度大多只有几丈,本来也不算很好的伏击地点。
赵云正在一个土丘上望着河道。
河对面,淮河南边来了一支大部队,看起来有一万多规模,正在分批渡河。
看旗帜,应该是纪灵和吴景,都是袁术的人,吴景是孙坚的舅子,吴夫人的弟弟。
这年头的淮河是没有桥的,淮陵渡口船只不多,而且河面有冰层,渡河只能分批进行。
不过,敌方的船竟然是分散的,而且分得特别散……
看起来这第一批渡河的每条船都是斥候,不是运兵。
“去向主君传报,袁术部曲纪灵、吴景率军万余来袭……敌军斥候极多,且行止谨慎,无法设伏,本部只能据守北岸。”
赵云确认了对方部队构成后,派人向刘备回报军情。
“将军,可要向主君请援?”
近卫问了一句。
“不用求援……但这纪灵颇为棘手,斥候船太多了。”
赵云摇头,脸上颇有些遗憾:“传令各部分散接敌,待敌靠岸便截夺敌船,尽量别让那些船回到河对面。”
目前赵云手里有三千人马,其中包括一千两百玄甲骑。
本来刘备的指令是只要在淮陵遇到军队就可以直接伏击,赵云也早早的在北岸丘陵设了伏。
但问题在于,这次遇到的是纪灵。
纪灵本来就是下邳人,对下邳地形极为熟悉,这种把所有船只先分散撒出去的方式,显然是向每个可能设伏的地方都派了大量斥候。
数十条大船只,上千人,全都被纪灵用作了斥候。
斥候本身并不难对付,难的是对方很谨慎,这是没法伏击的。
赵云只能尽可能的守住河岸,不断截杀斥候夺取船只,从暗处转到明处,阻止对方过河。
这不是伏击了,而是据守。
这种据守通常很难短时间结束,因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夺取所有船只,只能一直守住河岸。
但五天后,刘备便传令让赵云撤军了。
……
淮河南边,纪灵大营。
纪灵远远望着河道上凌乱的船只,脸上极其心痛:“我军中斥候损失太重了……对面阻截之人竟是赵云,看来曹豹欲献下邳之事靠不住啊!”
“曹豹和祖郎在丹阳时就与我不睦,本来就不算可信之人。”
吴景在其身边道:“曹豹虽答应了归顺袁将军,但只怕是想待价而沽。这些丹阳人本就如此,皆是摇摆贪婪之辈……”
袁术勾搭曹豹,让曹豹据守下邳,纪灵和吴景本来是去下邳增援的。
当然,是增援,实际上是接收。
但他们确实来得晚了点,还不知道此时曹豹已经没了——他们暂时还得不到淮河以北的消息。
“可惜了我军中斥候……”
纪灵满脸都是不爽:“眼下赵云看起来像是撤军了……可这必是有诈!这赵云难不成以为我会上当?”
其实赵云真的撤军了……
“退兵吧。”
吴景摇头道:“你我受阻于此好几天,淮北消息断绝,曹豹显然不可靠,下邳怕已是无法攻取了。”
“可主君缺粮……”
纪灵转头看向吴景:“若是就这么退兵,你我恐怕都要受主君责罚。”
倒也未必只是因为要被袁术责罚,纪灵毕竟是下邳人,当然是想回故乡的。
“报!北岸有使者渡河,送了封信是要交给吴府君。”
两人正在纠结时,有士兵抱着个信匣来报。
吴景打开信匣,看了一眼里面的信,脸色大变。
纪灵有些疑惑,打算看看信匣里的内容,可匣子里的简牍却被吴景一把揣进了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