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后复仇开始的时候,从冷暴力转为热暴力!
我们的心情就像是火山喷发一样,情绪喷涌而出!
最后,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江一锋在电影里的动作设计。
电影前期的打斗都是写实的,拳脚以偷袭要害为主;到后期魔女进化为新人类后,则是天马行空起来。
如果说疾速追杀里江一锋的动作设计是抽象和娱乐化的,那么魔女里的动作设计就是情绪流。
没有任何固定招式,但每一招每一式都要带着情绪,让你感受到暴力输出的发泄和舒爽。
这种动作设计,正好呼应了电影前期冷暴力的压迫,让观众在最后的40分钟里,肾上线素狂飙,从头发丝爽到脚底板!
我相信,很多观众并不懂我所说的理论,但是他们会有跟我一样的感受。
看完电影后大汗淋漓,心情舒爽——这就是极致的暴力美学所带来的刺激。
除此之外,魔女这部电影的配乐、反暴力主题以及人文关怀,都是有的,但我就不说了。
因为这些东西其他电影也都有,并不是魔女的特色。
在我心里,魔女已经超过了疯狂的麦克斯系列,成为暴力美学的天花板作品。
江一锋是真正的电影大师,不必用复杂的故事来欺骗观众,直接用最简单却最高超的拍摄技法,完成了一部永恒的经典电影。
另外我还要说一句,魔女的扮演者田茜薇真的很有魅力,她的武术动作独树一帜,我已经成了她的影迷!”
一口气看完了这段长长的影评,胡连欣这才有一种心满意足的感觉。
浩克的话说到了她的心坎里。
她刚刚看电影就是这种感受,今年暑假各种爱好班和补习班所带来的苦闷,都在看完电影后发泄了出去。
整个人的心情好多了。
而且看完魔女后,胡连欣也被江一锋圈粉了,看到浩克吹江一锋是电影大师,她非常开心。
胡连欣想给浩克的评论点个赞,却收到了提示:“您并非购票用户,无法在黄金分板块进行点赞操作。”
刚刚的电影票是小李买的,胡连欣不是购票用户,连点赞都不行。
猫眼评分非常严格,但胡连欣却更加有好感了。
她已经下定决心,以后看电影,就用猫眼APP的黄金分作参考。
胡连欣也不着急,准备等会儿用小李的账号点赞,顺便让小李把她拉到江一锋的粉丝群里,
喝了一口冰饮后,胡连欣又登上微博,看了看魔女的口碑。
她发现确实有一些观众,因为讨厌暴力而不喜欢魔女这部电影,但是大部分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评价都很高。
主要原因是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大家的压力都很大。
这种压力在心底积累,形成了不少负面情绪。
看完魔女之后,相当于一次心理上的排毒,大家还是很满意的。
而且江一锋的宣传做得很到位。
前面用“手可摘星辰,仍怜世间人”的话术,告诉大家魔女是聚焦于个人视角的电影故事。
这样既跟环太平洋形成了特色差异,也让观众降低了期待。
不然观众抱着看环太平洋的心态去看魔女,必然会出现心理落差。
在魔女首映礼之后,江一锋又多次在微博上发文,提醒大家魔女有暴力镜头,不适合小朋友看。
虽然不一定有多大作用,但起码尽到了提醒的义务。
也让很多观众留下了印象,知道魔女比较暴力。
在预期管理上,江一锋做得很好,再加上电影确实很不错,把江一锋的“构图”和“暴力美学”天赋展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魔女上映后口碑很好,票房也非常坚挺。
8月8日上映首日,魔女的票房就达到了2.32亿(含6300万点映票房)。
这成绩虽然比不上环太平洋,但也是华国市场第二!
到8月8号周六,魔女票房依旧有2.13亿,剔除掉前一天的点映票房,实际周六票房是比周五多了4400万。
到8月9号周天,魔女票房仍旧在2亿以上,达到2.07亿。
首周末三天票房达到6.52亿!
在这种情况下,口碑崩坏的长城颓势尽显,单日票房已经跌到了2000万以下。
因为要赶暑期档的尾巴,所以魔女在北美的上映时间,跟国内是同步的。
电影在北美的票房也很不错,首周末三天票房有5840万美元。
这个首周末票房成绩比环太平洋肯定是不如,但已经超过了极速追杀的5300万。
而且这还是一部全华班的电影。
取得这个票房成绩,可以说是一个极大的惊喜!
同时也给了长城这部电影一记响亮的耳光!
长城为了海外票房,让外国人当男主拯救古代华国,但票房却在海外遇冷。
魔女根本没有考虑那么多,就是正常的华语电影,却能在北美取得票房成功。
两部电影一前一后上映,对比非常强烈,引发了公众对于华语电影到底该如何出海的讨论。
长城再次被鞭打,而张一某也遭到了更大范围的批评和嘲讽。
其实魔女之所以在北美成功,还是沾了环太平洋大电影的光。
更准确的说,魔女是江一锋执导的电影。
江一锋在北美的人气和口碑很旺,观众还是很认可他的。
再加上魔女的故事主题是黑暗风英雄主义,如同赛朋博克一般反官方,电影风格是展示暴力美学的动作片。
这在北美还是很有市场的。
电影受到了大量观众的喜爱和追捧,反过来又助推了江一锋在北美的声望。
魔女在北美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电影在欧洲和东瀛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尤其是在东瀛,魔女的形象被广泛讨论,不少观众在网上请愿,想要看魔女的漫画。
伴随着魔女的热映,田茜薇的人气和咖位都是暴涨,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公司小花里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