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李对电影的评价不是特别高,胡连欣看向了小陈。
小陈家里条件是三女里面最差的,经常被请客,所以“情商”比较高。
所以她说道:“我是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看。
你看周围的观众,兴奋的占大多数,说明大家的情绪都被带动了起来。
我看这部电影,只是觉得前期好压抑,后面噼里啪啦的打得很爽。
至于电影更多的剧情和深意,我也不太懂。
我感觉以江一锋的才华,肯定在电影里做了很多设计。
但我们是少女不知愁滋味,缺少了阅历和知识储备,所以还看不出来。”
小陈这个回答,让胡连欣和小李都很满意。
她又说道:“电影看完了,我们去滑冰吧。”
万象城四楼的冰纷万象滑冰场,号称是东亚冰面最大的真冰滑冰场,很多申圳人喜欢来这里消暑。
来到这里后,小李和小陈去滑冰了,胡连欣还在回味着刚刚的电影,没有滑冰的心思。
她跑到了5楼看台,买了一杯冰饮坐了下来。
拿出手机下载了猫眼APP,胡连欣就看到在APP上除了购票板块之外,还有个“猫眼看电影”板块。
点进这个板块,最上方有个标语——“猫眼看电影,让每个人都能看到最真实的评价。”
标语
排在第一的是环太平洋:黄金分9.7分(978372人评价)/印象分9.2分(502382人评价)。
胡连欣点击了一下黄金分,就看到如下解释:由在猫眼买过票的观众给出的真实评价,这是真金白银的评价,故称为黄金分。
再看印象分:未买票观众的评价,代表大众对这部电影的印象。
看到这两个解释,胡连欣就明白了,黄金分的含金量比较高,是买票观众看完电影后的感受。
而印象分则可能存在刷分或者带节奏的嫌疑。
但印象分是必须要有的,因为猫眼才刚发展起来,以前的很多电影都不存在买票观众,只能有印象分。
而且一部电影必然存在大量观众不是上映期看的,是通过其他渠道看的,这些人也要有评论的地方。
这个“猫眼看电影”的板块,是江一锋让郑志浩做的,目的是想让华国电影的评分市场,尽量能够真实客观一些。
虽然这样做短期内可能会得罪一些电影方,甚至影响猫眼自己的利益。
但长期坚持下来,还是对市场有益的。
既能够让圈子里的一些人,听到真正花钱买票的观众的声音——至少锋行传媒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调整和优化创作方向。
又能让观众少被烂片恶心,把票房给到真正的好电影,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为此,猫眼还推出了评论送优惠券之类的活动,鼓励更多买票的观众发声。
胡连欣看了一下,环太平洋热评第一的影评很简单——“看完环太平洋后我热泪盈眶,终于可以骄傲的大喊一句:世界最好的科幻电影在华国!”
就这条评论,得到了十几万的点赞,
看到这一幕,胡连欣由衷生出一股自豪感,也理解了为什么小李还想再去看环太平洋。
热门电影排在第二位的,是张一某的长城。
这部电影的黄金分只有3.7分,而印象分则是5.8分。
值得一提的是,黄金分的评分人数只有两万多人,但评论区大部分都是在骂的;
而印象分的评论人数有二十几万,评论区还能刷到不少好评。
很显然,印象分区域有水军在控评。
但是意义不大。
因为只要是脑子正常的观众,都知道黄金分更有含金量,买电影票之前会参考黄金分的高低。
胡连欣继续往下滑,魔女暂时排在第6,评论热度低于缝纫机乐队、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
毕竟这部电影今天才刚上映,评论人数还比较少。
她点进魔女的页面,黄金分目前在9.2分,一个很高的分数。
热评第一的人叫“魔人浩克”,他的账号有星号认证。
点击头像,可以看到他的一堆头衔——好莱坞知名影评人/洛杉矶时报高级供稿人/多届奥斯卡评委……
这也是猫眼电影的创举,跟烂番茄网站进行合作,双方在影评数据上实现部分共享。
魔人浩克评论道:
“在看到魔女之前,疯狂的麦克斯系列一直是我心理最好的暴力美学电影——昆汀的“杀死比尔”固然不错,但动作设计僵硬、画面简单粗暴,杀死比尔只是胜在剧本结构和电影配乐,并不是最高级的暴力美学。
看完魔女后,我必须坦白的说,这才是真正的暴力美学。
首先,这部电影有高度风格化的视觉体系,利用高饱和度的红与黑,搭配昏黄的天幕与巧妙的灯光,形成奇特的光暗对比,构建出荒凉无序的末世废土美学。
江一锋是真正的色彩学大师,同时拥有完美的构图天赋。
魔女里的每一帧镜头,单独截出来,都可以当做末世幻想的电脑壁纸。
观众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无需懂什么色彩和镜头学。
你身体里自带的基因本能,就会让你看到这些画面后,产生混乱无序的负面感受,在打压你情绪的同时,也积攒你内心的愤怒。”
看到这里,胡连欣频频点头。
她刚刚看电影就有这种感受,只觉得电影里每一帧画面都很美,但又如此破碎无序,看得人心里闷闷的,想要发泄。
“其次,魔女有非常严谨的叙事逻辑,引入宗教更是神来之笔。
电影完美阐述了一个邪教的诞生过程,以及它对人性的摧毁,这方面我就不展开了。
我只是想说宗教在暴力美学当中的重要作用——仪式感与狂热反差。
宗教场合的种种仪式,可以把暴力美学给推升到艺术化的层面,给观众一种集体力量压迫个体力量的感受;
而信徒们不怕死、不知痛的狂热表现,又跟正常人类形成了反差,让观众感受到不可控的恐慌。
这恰恰是魔女这部电影的精髓之处。
电影前半部分的很多暴力,并没有直接用在主角身上,但就是给人很不舒服的感受。
我把这种电影艺术称之为“冷暴力”。
江一锋用冷暴力的拍摄手法,一直压迫着观众,不断的挤压我们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