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筑牢防线 清风永续(2 / 2)

老张的问题,专业而犀利,直指要害。会场瞬间安静下来。评审专家们有些愕然,负责采购的指挥部工作人员面露尴尬。A公司代表支支吾吾,无法给出合理解释。

最终,在监督工作组的建议下,评委会启动了对A公司的深入质询和外围调查,发现其确实存在业绩造假和供应能力不足的重大风险,最终取消了其中标资格,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质量和廉政问题。

这件事在工程指挥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些原本认为监督是“走过场”的干部,开始真正重视起程序和规矩。监督工作组并非一味找茬,而是帮助指挥部堵塞漏洞,完善内控机制。他们推动建立了供应商“黑名单”制度、工程变更“联合会签”制度、资金支付“三级审核”制度,将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

类似的嵌入式监督,逐渐推广到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国有企业重大投资、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纪委监委的身影,出现在项目评审会、资金调度会、资产处置会的现场,监督从“软约束”变成了“硬杠杠”。

面对日益复杂的腐败手段和庞大的监督对象,传统的“人盯人”模式难以为继。李静带领纪委监委团队,将目光投向了科技手段。在一次向周海洋和秦风的专题汇报中,她展示了正在建设的“江泉市权力运行大数据监督平台”雏形。

大屏幕上,全市财政资金流向、公共资源交易、公职人员亲属经商办企业等信息,在授权范围内实现了数据联通和智能分析。

“这个平台,就像一张‘数据天网’。”李静介绍道,“它可以自动预警异常情况。比如,某个干部或其亲属名下的银行账户出现与其正常收入明显不符的大额资金流动;某个工程项目的中标价明显高于或低于市场合理区间;某项专项资金在短时间内被集中拨付到关联企业……系统都会自动发出警报,为我们精准发现问题线索提供支持。”

平台还设置了廉政风险等级评估模块,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进行常态化“廉政体检”,画出“廉政画像”,实现差异化管理。

秦风对此大加赞赏:“太好了!这就是用科技为监督插上翅膀,让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猫腻无处遁形。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首先得让数据说话。”他当即指示市大数据管理局全力配合纪委监委,打通数据壁垒,完善平台功能。

周海洋也强调:“科技是手段,关键在人。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运用大数据的能力培训,人机结合,提高监督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要严格数据安全管理,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智慧监督平台的构建,使得监督工作从“瞪大眼睛”向“数据跑路”转变,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警、事中监控转变,极大地提升了监督的威慑力和穿透力。

在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的同时,秦风、周海洋和李静都深知,最根本的,还是要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这需要一场润物无声的廉洁文化建设。

市纪委、市委宣传部联合发起“清风江泉”廉洁文化创建活动。组织新提任干部到廉政教育基地进行宣誓,观看警示教育片,听落马官员忏悔录;开展“廉洁家风”建设,邀请干部家属参加助廉活动,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创作一批以本土廉洁故事为蓝本的文艺作品,在城市广场、公交站点、网络平台广泛传播;在党政机关推行“廉政谈话”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

秦风在一次全市领导干部廉政党课上,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每一分公款都凝聚着人民的汗水,必须用在刀刃上。希望大家常怀敬畏之心,敬畏党纪、敬畏国法、敬畏人民。要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自由账这‘四笔账’,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周海洋也多次强调:“廉洁是底线,更是竞争力。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要让清廉成为江泉的鲜明标识和每一位干部的自觉追求。”

通过这些持续不断的努力,一种“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氛围在江泉逐渐形成。虽然无法完全杜绝个别铤而走险者,但崇尚廉洁、抵制腐败正在成为大多数干部的内心认同和行为习惯。

数月后,市纪委全会召开。李静在工作报告中对“嵌入式监督”和智慧监督平台的试点成效进行了总结,虽然问题依然存在,但权力运行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显着提升,信访举报量中涉及重大工程和关键领域的比例有所下降。

周海洋和秦风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将权力监督体系建设的成果固化为长效机制,持续深化。

散会后,秦风和李静并肩走出会场。夕阳的余晖洒在市委大院庄严的建筑上。

“李静书记,辛苦了。”秦风诚恳地说,“有你们纪委监委这把‘利剑’高悬,有这套不断完善的监督体系保驾护航,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底气就更足了。”

李静微笑道:“秦市长,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目标是共同的,就是让江泉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不让‘蝼蚁’蛀空我们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