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招,与“白衣渡江”有本质区别。
奇兵仍是堂堂正正的王师,只是选择了出其不意的攻击路线和时间,玩的是极高难度的战术穿插,而非伪装欺诈。
同时,陈恪亲笔书写的一封密信,以最快速度送达了浙直总督胡宗宪手中。
信中,他并未详述自己的全部计划,只是极力强调琉球局势之危急、远征之必要,并以极其诚恳的语气,向胡宗宪“借将”。
“……惟俞大猷将军,勇略冠三军,忠贞贯日月,尤擅水战,熟知倭情。若得将军助一臂之力,率一支偏师,自闽浙海域悄然东进,于我军主力与贼麈战正酣之际,突袭琉球侧翼或断其归路,则贼寇必首尾难顾,一战可定!宗宪公素以国事为重,望念在海疆大局,割爱暂借俞将军与此精兵,功成之日,恪必上表朝廷,首功归于公与俞将军!”
俞大猷乃胡宗宪麾下最得力也最纯粹的将领,若能请来,自然是一大强援。
但更深层的用意在于,将胡宗宪也绑上征琉的战车。
俞大猷若参战,无论以何种形式,都代表了胡宗宪的态度和支持。
此举既增强了实力,也在政治上预先堵住了可能来自浙直方向的非议和掣肘,更是一步分散潜在政治风险的暗棋。
胡宗宪会如何回应?陈恪在等待。
时间一天天过去。
新军在张居正的严苛操练下日渐精悍,舰船维修补给完毕,火药铅弹堆积如山。
终于,在一个夏末的清晨,陈恪召集所有文武官员,高调宣布:
“八月初一,黄浦江心,举行征讨琉球倭寇誓师大会!昭告天地,鼓舞士气,克日东征!”
消息瞬间传遍上海港每一个角落,自然也以最快的速度,被潜伏的倭寇细所得知。
那些细作在震惊于明军行动如此之快的同时,也不禁流露出几分嘲讽。
“明人就是喜欢搞这些华而不实的仪式!誓师?是怕我们不知道他们要来吗?”
“也好,正好让萨摩的大人们有充足时间准备,在那霸港以逸待劳,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
“天朝上国的体面嘛,总是要的,哈哈!”
他们迅速将这一至关重要的情报加密,通过秘密渠道火速传回琉球。
陈恪站在总督行辕的望楼上,仿佛能感受到那些隐藏在阴影中的目光和悄然送出的信息。他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要的就是你们知道!要的就是你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八月初一誓师”这个时间点和“正面进攻那霸港”这个看似唯一的选择上!
誓师大会,固然是鼓舞军心、彰显王师正义的必要仪式。
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巨大的、精心设计的战略欺骗的组成部分。
它将成为吸引敌人所有注意力的磁石,为另一支悄然驶向黑暗的奇兵,为可能来自远方的另一把匕首,创造最有利的战机。
八月初一,将是明牌与暗牌同时打出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