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508章 雨夜魅影:枝江十七万窃案与三年千里追凶

第508章 雨夜魅影:枝江十七万窃案与三年千里追凶(1 / 2)

(一)边境擒魔

1996年7月17日正午时分,云南打洛口岸热浪灼人。

中缅边境的慧源食家餐馆里,四个身着便装的男子看似在纳凉喝茶,实则目光如炬,紧盯着从缅甸方向入境的每一个人。

为首的杨毅副科长端起茶杯的手突然一顿,瞳孔微微收缩——那个让他们追捕了近三年的身影,正混在人群中,悠然自得地迈过界碑,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行动!杨毅低喝一声,手中的茶杯重重顿在桌上。

四个身影如猎豹般从餐馆内外同时扑出。被按倒在地的中年男子惊慌失措,用浓重的云南方言挣扎叫嚷:吗嘎?什么事!搞哪样名堂!

郑朝旭,好好看看我们是谁?民警李红立用纯正的湖北话在他耳边沉声说道。

听到这熟悉的乡音,郑朝旭浑身一僵,随即像泄了气的皮球般瘫软在地,喃喃自语:还是...还是栽在你们手里了...

这个在边境线上戏剧性擒魔的瞬间,要追溯到三年前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二)雨夜窃案

1993年10月24日深夜,湖北枝江百里洲镇笼罩在罕见的秋季暴雨中。

豆大的雨点砸在棉叶上噼啪作响,两条黑影如同鬼魅般穿过泥泞的棉田,悄无声息地逼近付渡棉花收购加工厂坝洲收购组。

为首的黑影低喝一声,一个灵巧的蹬踏,双手已扒住三米高的院墙墙头。他熟练地甩下一条麻绳,另一人顺着绳索笨拙地向上攀爬。

挎包里的撬棍碰撞发出轻微声响,立即引来同伴凶狠的眼神制止。

财会室后窗的木质窗框在雨水中泡得发软。撬棍插入缝隙,轻轻一别,插销应声而断。两人如泥鳅般滑入室内,湿透的鞋底在水泥地上留下模糊的水渍。

借着门缝透进的微弱灯光,两人直奔墙角那个墨绿色的保险柜。

较高的黑影从帆布包里取出特制撬棍,精准插入柜门缝隙。使点劲!他压低声音,额角青筋暴起。

另一人用大号起子配合撬动,金属摩擦发出令人牙酸的声。

约莫半小时后,随着的一声闷响,保险柜厚重的门终于被强行撬开。成捆的百元大钞在黑暗中泛着诱人的光泽,两人呼吸顿时急促起来。

快装!快!压低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帆布包迅速鼓起。临出门时,较矮的黑影突然从包里掏出一个农药瓶,拧开盖子,仔细地将刺鼻的液体泼洒在保险柜内外,连周围的土地也没放过。让警犬闻不出来。他阴狠地说,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三)迷雾重重

次日清晨8时,会计方某撑着雨伞匆匆赶来上班。发现财会室大门虚掩时,他心头一紧。

推开门,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瘫软在地:房间中央那个重达两百多斤的保险柜不仅被移动了位置,柜门更是被撬得扭曲变形,存放在里面、准备用于收购棉花的巨额现金不翼而飞。

9时05分,新任局长张进国亲自率领刑侦科科长杨朝军和所有侦技民警,火速赶往现场。警车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颠簸前行,每个人的脸色都凝重异常。

现场勘查结果令人震惊:保险柜被暴力撬开,17万元现金被盗!这是枝江县自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宗现金盗窃案。

更让技术人员头疼的是,犯罪分子具有极强的反侦察意识:地面被扫帚仔细清扫过,关键部位泼洒了刺鼻的农药,连指纹都被仔细擦拭。

技侦人员费尽周折,才在后窗台提取到几枚残缺的水渍鞋印,在墙根处的泥地里发现一个被丢弃的牌葡萄糖注射液瓶,标签上的批号还清晰可辨。

10月26日凌晨,专案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张进国局长站在案情分析板前,听着老刑警们的激烈讨论:

从撬棍的使用力度和技巧看,作案者应该是两人以上,其中一人很可能有机械操作经验。

直接翻墙钻窗进入财会室,目标准确,说明熟悉现场环境,极有可能是本地人作案。

泼洒农药、清扫现场,这不是一般的盗窃犯能做到的,应该有前科或者受过打击处理。

(四)瓶上玄机

侦查工作兵分三路展开。最关键的药瓶溯源任务落在了经验丰富的老侦查员身上。

侦查员们三赴宜昌制药厂,在堆积如山的销售记录中仔细翻找。

终于,销售科长指着一条记录说:批号的药液,我们只生产了200件,其中89件在8月26日销往枝江百里洲供销社医药门市部。

这个发现让专案组精神一振。然而,在对全乡20多个村卫生室进行拉网式排查时,这个批号的药瓶却如同人间蒸发,一个都找不到。

收旧货的回收了?张进国局长指尖轻叩桌面,或者是有人故意藏匿?重点查代家渡村!

就在侦查陷入僵局时,11月26日,百里洲派出所指导员廖明元收到一封匿名信。信纸上的字迹歪歪扭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