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绝望的挣扎
2006年2月7日,19岁的张某走下公交车,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小县城。这个来自南方的姑娘不知道,她哥哥特意嘱咐的一定要坐正规出租车,竟成了生死之间的分界线。
去机场多少钱?她问一个开着面包车的矮胖司机。
30,出租车要50呢。赵在鑫露出憨厚的笑容。
车子驶向机场方向,却在岔路口突然转向一条偏僻的土路。张某紧张地抓住车门:师傅,路不对吧?
这条近,能省十分钟。
当钢珠枪顶住她额头时,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做出了最错误的决定——她试图讲道理:你这样做是违法的,现在停手还来得及...
她的遗物在机场附近的山路上被发现,其中一本日记的最后一页写着:哥哥说要来接我,我说不用了,不想耽误他工作...
第五章:唯一的生机
2007年8月18日,这个注定要被载入定襄县史册的夜晚,20岁的银行职员梁某展现了惊人的冷静。
被侵犯时,她强忍泪水配合歹徒;被押往抛尸地点时,她暗中记下路线;当看到远处鱼塘小屋的灯光时,她果断选择在车辆转弯时跳车。
我当时想,横竖都是死,不如拼一把。躺在病床上的梁某对民警说,我知道他肯定要杀我灭口。
她的判断完全正确。尸检报告显示,其他受害者后脑的击打伤都在2-3处,而梁某的后脑被连续重击4次——赵在鑫誓要置她于死地。
第六章:迟来的正义
2008年7月3日凌晨1点30分,晋昌镇派出所民警老张在车站巡逻时,注意到一辆可疑的面包车。
这么晚了还在拉客?老张敲开车窗。
民警同志,混口饭吃。司机陪着笑脸,但握着方向盘的手在微微发抖。
在检查后备箱时,老张发现一个塑料编织袋异常沉重。打开后,两支自制钢珠枪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DNA比对结果出来的那个凌晨,专案组办公室里爆发出压抑多年的欢呼。当
民警带着检测报告走进审讯室时,赵在鑫正在用残缺的左手中指敲击桌面——那是他当年在监狱自残的见证。
我知道你们会来。他出奇地平静,只是没想到这么晚。
在他的木工房里,警方还发现了更可怕的计划:3公斤炸药和20枚雷管,目标直指县政府大楼。我想做个大案子,让所有人都记住我。赵在鑫在供词中写道。
尾声
2014年8月20日,赵在鑫被执行死刑。但定襄县的伤痛远未平息:
· 小娟的坟墓至今仍在村外乱葬岗,按当地习俗,横死之人不能入祖坟
· 张某的哥哥因此事提前转业,如今在老家开出租车维生
· 梁某虽然活了下来,但需要终身佩戴助听器,后脑的伤疤永远无法消除
这个案件最令人痛心的是,所有受害者都有逃生机会:拒绝黑车、警惕异常路线、及时呼救...但最终只有梁某用智慧和勇气改写了结局。
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小县城里,恶魔就在身边,而防范意识的缺失,往往比恶魔本身更可怕。
每个独自出行的女性都应该记住:你的安全意识,就是保护自己最坚固的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