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459章 塞北枪声震西宁——1981年特大流窜悍匪李世旺伏法记

第459章 塞北枪声震西宁——1981年特大流窜悍匪李世旺伏法记(2 / 2)

紧接着,宁城商店发生盗窃案,一名守夜更夫被枪杀。时间、地点、物证完美衔接,尹高峰的嫌疑急剧上升。

第五章:公安部挂帅,并案侦查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侦查,“王林/尹高峰”的面目逐渐清晰:他是一个伪造身份、冒充干部、流窜全国、持枪抢劫、杀人越货的江洋大盗。

其作案手法凶狠专业,常从房顶挖洞入室,撬盗保险柜,若被发现则毫不犹豫开枪杀人。其销赃网络遍布大半个中国。

案情重大,青海省公安厅立即上报公安部。时任公安部部长赵苍壁高度重视,指示由公安部三局(治安局)牵头,协调相关省份并案侦查。

一场由公安部统一指挥,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公安机关协同作战的大网悄然撒开。

第六章:攻心为上,智破铁嘴铜牙

面对国家级别的侦查力量,“王林/尹高峰”的顽抗开始出现裂痕。专案组采取了多项措施:

1. 升级看管: 将其转移至看守更严密青海省看守所,粉碎其逃跑幻想。

2. 狱内监控: 运用特情贴身监视,掌握其心理动态。

3. 信息压制: 适时透露一些已查实的信息,如“我们已经知道你是张家口一带的人”,给予其心理震慑。

4. 分化瓦解: 侦查中发现部分案件可能有同伙参与。预审员便抓住其江湖义气重的特点,巧妙地透露“你的同伙已经把事儿都推到你头上了”,并选择性宣读部分口供。

这一招击中了其要害,他虽然表面强装镇定,但眼神中闪过的慌乱没能逃过预审员的眼睛。

终于,在长时间的僵持后,他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我的事,会牵连家里人吗?”

这是心理防线即将崩溃的信号!预审员立即抓住时机,郑重向其宣示政策:“我们党的政策一贯是罪责自负,绝不株连无辜。只要你的家人没有参与犯罪,就一定不会受到影响。”

第七章:真相大白——“李世旺”其人与滔天罪行

一声长叹之后,这个使用了无数化名的悍匪,终于交代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李世旺,小名润来,1952年1月9日生,河北省崇礼县下三道河大队人。

他的犯罪履历令人咋舌:

· 罪恶启蒙: 早年即在锡林郭勒盟多次盗窃,1972年在张家口作案被拘,后被判刑5年,送至锡林浩特劳改农场。

· 狱中结恶: 在劳改期间,他结识了潜入军分区盗窃枪支的于世明。于世明刑满释放后,将枪交由仍在服刑的赵连库保管。

以表换枪: 1977年11月,李世旺刑满释放。但他对那支枪念念不忘。1978年7月,他在苏尼特右旗盗窃115块手表后,用其中7块手表,从同样获释的赵连库手中,换来了那支改变他命运的五四式手枪和60发子弹。

·如虎添翼: 1980年,他在赤峰市城郊公社武装部盗窃了那支“狗牌撸子”手枪。

疯狂作案: 自此,双枪在手的李世旺,彻底沦为疯狂的罪犯。从1978年1月至1981年12月,他单独或伙同他人,在内蒙古、辽宁、青海、甘肃等地,实施盗窃50余起,其中重大、特大案件6起。

其犯罪足迹甚至远达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共杀死2人,杀伤5人,盗窃财物不计其数,销赃后所得均被其挥霍。

团伙覆灭: 根据李世旺的详细供述,警方迅速出击,将其供出的10名同伙及销赃人员一举抓获(其中3名已在控,7名新供出),一个庞大的流窜盗窃销赃团伙被连根拔起。

警方随后在涉案人员住处起获了那支“狗牌撸子”手枪、5发子弹,以及108块手表、2台录音机、4台收音机、2架照相机和大量衣物赃物。

终章:正义的审判

1982年11月27日,青海省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公开宣判。证据确凿,铁证如山。悍匪李世旺因盗窃罪、故意杀人罪等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宣判后,李世旺被立即押赴刑场,执行枪决。清脆的枪声再次响起,这一次,是为无辜的死难者告慰,为这场横跨万里、历时数年的追凶之旅,画上了一个正义的句号。其同案犯也分别依法受到了严厉的惩处。

这起案件的侦破,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公安干警不畏艰难、抽丝剥茧的办案精神,以及全国公安协同作战的强大威力,成为新中国刑侦史上一个经典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