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29日,上午11点的旧鼓楼大街,车流如织,表面平静。
北侧地下通道的阴凉里,一场决定生死的较量骤然爆发。
西城公安分局刑警支队的侦查员李戎和王力勇,经过五分钟的殊死搏斗,在战友周寿山和社区巡逻员的协助下,终于将一名疯狂反抗的壮汉死死按在地上。
当冰冷的手铐“咔嚓”锁住对方手腕时,侦查员们从那个不起眼的双层纸袋里,掏出了一根直径3厘米、长50厘米、重达10公斤的冷硬螺纹钢筋棍——
这,就是笼罩北京城长达一年之久,制造了百余起惨案的“闷棍”噩梦的根源。
噩梦频发,京城震动
时间回溯到1999年7月,一种极其残忍的犯罪模式像幽灵般出现在北京的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起初是零星的抢劫案,但进入2000年8月,这股恶流骤然升级,变得密集而疯狂,几乎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8月22日11时20分,紫竹桥南侧人行天桥。正值壮年的戴某,后脑遭受钝器重击,瞬间昏迷。醒来时,手机和5000元现金已不翼而飞。
8月23日11时许,海淀区定慧寺东里附近地下通道。张某在此殒命,死因同样是头部遭猛烈打击,随身钱财被洗劫一空。
8月24日10时22分,北京西站附近地下通道。一名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轻女子,生命在此戛然而止。
8月25日12时20分,三元桥西过街天桥。一名无辜男子倒下,再未醒来。
· 8月27日13时许,海淀区北太平庄地下通道。事主刘某虽侥幸生还,但身负重伤,财物被抢。
8月28日12时25分,玉蜓桥南侧过街天桥下。北京市某局干部王某, 利用午休外出买药,却遭此横祸,倒在便道旁,被群众发现时已身亡。
一桩桩血案,记录在市公安局刑侦处的值班登记簿上,触目惊心。
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民众人心惶惶,大白天行走于这些本为便利而设的公共设施时,也不得不提心吊胆。
市委高层震怒,分别在8月24日上午和27日下午连续召开紧急会议,成立“8·22”专案组,下达死命令:此案必破,否则无法向首都人民交代!
张网以待,猎手出击
压力如山,北京市公安局全警动员。刑侦处根据局长指示,精准分析了作案特点,迅速组织各分、县局刑警力量,对全市范围内的人行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布下天罗地网。化装设伏、蹲守监控,多种侦查手段齐上阵。
西城公安分局刑警支队闻令而动。他们对全区42个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进行了周密排查,深入研究案件规律,制定了“打、防、控”相结合的周密方案。
自8月25日起,在案件高发的上午10点至下午1点时段,一张无形的巨网悄然撒开。
在马甸桥、人民医院、鼓楼大街等重点区域,出现了许多“新面孔”——他们是化装成卖香烟、水果小贩的侦查员。
目光如炬,警惕地扫视着每一个经过天桥和通道的行人,等待着“闷棍恶魔”再次现身。
狭路相逢,勇者制胜
8月29日上午,侦查员李戎、王力勇、周寿山等人再次进入岗位,潜伏在旧鼓楼大街北口西侧地下通道的南北入口附近。
李戎和王力勇守在南口,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神经紧绷。
11时许,目标出现了。两个身高均约1.80米的男青年,一前一后,相隔不远,从南口走进了地下通道。
走在前面那个,手里提着一个用两个纸袋套在一起的袋子,里面的物品显然非常沉重,压得纸袋深深凹陷,步履也显得有些吃力。
“袋子有问题!”李戎和王力勇交换了一个眼神,瞬间达成了默契。
这种重量和谨慎的包装,极不寻常。两人立即悄悄跟上。
就在通道中段,李戎突然一声断喝:“站住!”
两名男青年身体一僵,猛地回头,脸上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慌。这瞬间的反应,更加深了侦查员的怀疑。
“警察!盘查!”李戎和王力勇一个箭步冲上,迅速将两人逼至墙根。王力勇一把夺过那个沉重的纸袋,放在地上。
“你们是干什么的?”李戎厉声问道。
“你们是干什么的?”其中一名男青年竟强作镇定,反问道。
“我们是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