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元月30日,农历正月初八,北京的冬夜寒意刺骨。
晚上九点多,一辆大通道公共汽车缓缓驶入北京公汽五场的终点站。
最后一名乘客下车后,车厢里只剩下五名司售人员——这本该是个平静的收班时刻。
前门售票员正低头清点票款,突然,准备下车的搭班女售票员发出一声轻呼:“看看,这是谁的箱子忘了拿?”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双人座位前侧——一个用塑料绳仔细捆扎的黄色纸箱静静立在那里,箱面上“超级果茶”的字样在昏暗的车灯下格外醒目。
“打开看看是什么?”有人提议。
两个年轻男同事蹲下身,麻利地解开绳结。掀开箱盖,一层泛黄的报纸覆盖其上。
当手指掀开报纸的刹那,两人像触电般猛地后仰,一屁股坐倒在地,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点票的女售票员好奇探头,随即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手中的钞票如天女散花般撒落,在车厢里飘飞旋转。
纸箱里,惨白的人肢与暗红的血污交织,断臂残腿赫然在目……
血腥气瞬间弥漫了整个车厢。几个人连滚带爬地冲下车,语无伦次地向同事描述着这骇人一幕。
在惊魂未定中,职业责任感促使他们向值班室报告,随即拨通了110。
当调度员建议司机挪车时,这个壮实的汉子连连摆手:“饶了我吧!别说现在不敢上,明天也得申请换辆车。我这是拉了个死人现场’满街跑啊!”
警车的红色顶灯很快划破夜幕,一拨又一拨警察涌入停车场。
勘查灯的强光束将车厢照得雪亮,技术人员严格按照程序,将纸箱恢复原状后重新开启。
每一个步骤都在沉默中进行,只有快门声此起彼伏。
在车队办公室,调查访问紧张展开。这条横跨海淀至丰台的漫长线路,春节期间乘客成分复杂,给侦破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前门售票员努力回忆:“从公主坟站开始,车厢突然挤满了人。
好像有个穿黑皮夹克的三十多岁男人站在我旁边……”但她无法确定这个男子是否带着纸箱,更记不清他的上下车站点。
现场勘查揭示更多细节:这个天津津港食品有限公司的“超级果茶”纸箱,出厂于1992年12月11日。
箱内除了六块人体四肢,还有《中国电视报》、《北京广播电视报》、《南方周末报》,以及用酒泡过的枸杞子、粉红色卫生纸和一块沉甸甸的红砖头。若有若无的酒味在空气中飘散。
这显然是精心策划的抛尸现场。犯罪分子利用公共汽车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抛尸,其胆大妄为令人发指。
法医的初步检验结果震惊了所有人:死者竟是个年幼的男孩!更精确的鉴定很快出炉——男性,O型血,身高约1.2米,死亡时间在24小时以内。
当晚,全市派出所都收到了协查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