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5月14日下午两点多,哈尔滨动力区体育街10号的居民潘玉琴,像往常一样回家。
路过自家菜窖时,她不经意瞥了一眼,心里咯噔一下——菜窖盖好像被人动过。
她下意识伸手掀开盖子,一股腐臭味扑鼻而来。
借着光线往下看,一具女尸蜷缩在冬储白菜堆上,面目狰狞。潘玉琴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跑去报案。
警方迅速赶到现场。女尸衣着完整,却没穿鞋,脖子上有明显的勒痕。
法医判断,死者是被勒颈窒息而亡,死亡时间大约在36小时前。
侦查员们面色凝重——这已是两年内在这一带发现的第六具女尸了。
马葫芦里的残肢
早在1991年4月9日,哈尔滨电工学院的两名水暖工在疏通宿舍楼前的马葫芦(下水道井)时,就曾钩出一条人腿。
法医检验确认,死者为23-30岁女性,大腿根部被整齐切开,手指甲染成金黄色,脚趾甲却是黑色。
一个多月后的5月28日,动力区市政排水工人在农林二道街的马葫芦里,又发现两具被肢解的女尸。
同样是从大腿根部分割,其中一具身穿绿色绒衣和深蓝色涤纶脚蹬裤,长直发,圆脸,汗毛较重,
乳房较大,血型为AB型。两人都是被扼颈致死,死亡时间在一个月左右。
同年10月29日,哈尔滨汽轮机厂的农民工在清理宿舍楼旁的马葫芦时,脚下踩到软绵绵的东西。
用铁钩一捞,竟钩上两具高度腐败的裸体女尸。
尸体软组织已呈泥状,无法判断死因,只能推测一号尸体20-30岁,二号35-40岁,死亡时间约四五个月前。
艰难的侦查
警方投入大量警力,排查近百名嫌疑人,虽破获了杨勇致、程玉莲夫妇杀人抢劫碎尸案等案件,但这一系列马葫芦碎尸案仍毫无头绪。
技侦部门综合分析发现,所有被害者都是被勒死,分尸部位都在大腿根部。
凶手年龄应在25-30岁之间,对女性怀有极端仇恨,可能有前科,具备反侦查能力。
抛尸地点集中说明,第一现场距离不远。从被害人衣着看,很可能是风尘女子。
专案组推断,凶手可能以嫖娼为名,将人诱骗至住处,杀人劫财后碎尸抛尸。
但由于排查工作陷入僵局,警方决定从确认被害人身份突破。
《哈尔滨日报》和《新晚报》刊登认尸启事后,很快有家属认出“5.28”案中的被害人是苏某,“5.14”菜窖抛尸案的被害人是李某。但深入调查后,线索再次中断。
突破口:一个BP机
1992年6月16日,专案组召集全市百家舞厅、影剧院等场所负责人开会,通报案情,要求协助注意可疑人员和情况。
9月3日,哈尔滨铁路局某俱乐部负责人提供重要线索:朋友赵某的妻子王某去年4月离家出走,杳无音信。
赵某曾传呼过妻子的BP机,回电的却是个男人,说BP机已转卖给他,别再打了。
侦查员立即到电信局查询,发现该BP机现用户名叫韩明,竟是一名警察,户口落在动力区体育街14号,实际居住者却是他的弟弟韩利。
29岁的韩利,1979年因强奸女学生被判15年徒刑,1987年假释出狱。
1989年结婚时,哥哥韩明将体育街14号的房子让给他住。
1991年,韩利因盗窃两次被公安机关收审——他完全符合专案组对凶手的刻画。
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