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凶杀,凶手为何不在第一现场直接结果受害者的性命?
回到公安局解剖室,徐功伟对尸体进行了细致的检验。
他发现死者舌体右侧有明显的瓣状爆裂创,整个右颊以爆炸点为中心呈放射状皮肉外翻,上下颌骨粉碎性骨折。
所有这些迹象都指向一个结论:爆炸确实是在受害人口腔内发生的。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他受伤后还能行走。徐功伟在案情分析会上指出,爆炸的能量主要向上方和右侧释放,虽然造成了面部的严重损伤,但并没有立即破坏维系生命的重要器官。
与此同时,对死者衣物的检验也有了重要发现。在烧焦的衣襟内侧,技术员找到了几颗比米粒还细小的铁屑。
经验丰富的老技工辨认后认为,这很像是当地农具厂里常见的铧犁碎片。
难道是有人把爆炸物塞进了他嘴里?刑侦科长李明提出了假设。
不太可能。徐功伟摇头,如果是强行塞入,口腔内壁应该会有挣扎造成的擦伤,但尸体上完全没有这类痕迹。
案件侦破一时陷入了僵局。
转机出现在对周边村落的大规模走访中。第三天,侦查员在新台子镇获得重要线索:当地一名叫金善义的精神病患者已经失踪五天。经家属辨认,死者正是金善义。
善义虽然脑子不清楚,但从不惹是生非。金善义的老母亲老泪纵横,他就是饿极了会到处找吃的...
与此同时,另一位猎人提供的关键线索让案件豁然开朗。
猎人赵大山得知案件后,主动找到专案组:公安同志,我在那条山沟里也布过,就是专门炸狐狸的土炮。
在赵大山的家中,他向侦查员展示了这种土制装置:约鸡蛋黄大小,用油纸包裹着炸药和铁屑,外面牢牢绑着一块烤熟的雀肉。
雀肉烤出油香,狐狸一咬就炸。赵大山解释道,我布设的地方,正好就是你们说的第一现场附近。
专案组立即请赵大山指认他布设装置的具体位置。令人震惊的是,那里正是金善义被炸的第一现场所在的灌木丛。
所有的线索终于串联起来了。精神失常的金善义在野外流浪多日,饥寒交迫中,被散发的烤肉香味所吸引。
在饥饿的本能驱使下,他将这个危险的装置放入口中咬下,瞬间引发了爆炸。
强烈的求生欲望支撑着这个不幸的人,他带着致命伤,跌跌撞撞地行走了两里多路,最终倒在了那条荒凉的山沟里。
案件水落石出后,当地公安机关立即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清查的专项行动。这种危险的土制猎具被彻底禁用,再也没有在沈阳周边的山区出现过。
每一个参与此案的老公安在回忆这起案件时,都不免唏嘘:那两里多的血迹,不仅记录了一个生命的最后挣扎,也改变了一个地区的狩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