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巷尾流传着采花大盗的种种传闻,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一去不返。
更令人发指的是,在公安机关全力侦破期间,案犯竟顶风作案。
8月27日夜,他潜入周某、胡某的缝纫理发店,用缝纫剪剪断周某的胸罩欲行不轨。发现屋内还睡有两个女青年后,才盗走40余元仓皇逃离。
9月16日深夜,他在粮油所东街门市部故伎重施,只因受害人大声呼救引来路人,才未能得逞。
面对嚣张的罪犯,公安局长佘立柱亲自挂帅,成立专案组。
经过对多起案件的梳理,警方总结出作案规律:时间都在下半夜;目标多是外来打工的独居女青年;手法一律是拨门入室、破坏照明、持刀威胁;体貌特征描述基本一致。
8月25日,专案组决定实施以秘密守候为主的侦查措施,在城关镇设下五个埋伏点。28日晚,10名精干民警分成五个班组,进入预定阵地守候。
狡猾的案犯两次与警方擦肩而过。8月27日,西街守候小组发现可疑人影,对方凭借熟悉地形逃脱;9月16日,东大街再现鬼影,同样被其溜走。
但天网恢恢,10月7日凌晨的这次守候终于奏效。当孟晓农在那家理发店门前故伎重演时,守候了九个夜晚的民警终于将其擒获。
经查,这个罪恶累累的案犯有着漫长的犯罪史。早在1977年,16岁的他就因扒窃40余起被判刑7年;
1990年又因盗窃“二进宫”;1993年刑满释放后变本加厉,最终堕落成轰动一时的采花大盗。
1995年12月,孟晓农被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小城重归宁静,但此案留给人们的思考远未结束。案犯作案手段并不高明,为何能屡屡得手?
这与受害者法律意识淡薄不无关系。有的受害后忍气吞声,有的报案时语焉不详,更令人遗憾的是,几乎所有受害人都扔掉了被害时穿着的内衣,给取证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街市依旧太平,但这段血腥的记忆,已成为山城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