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384章 无声的证词:上海首例蝇蛆断案实录

第384章 无声的证词:上海首例蝇蛆断案实录(1 / 2)

2002年10月22日,上海天潼路一处寻常民居内,一幕极不寻常的景象让见多识广的刑警们也感到心惊。

卧室的双人床上,一对老夫妇的尸体以诡异的姿态交叠:体型肥胖的老汉仰面躺着,颈部紧勒着一根塑料绳,尸体已高度腐败,肿胀成骇人的“巨人观”;

瘦削的老太太则俯身压在他胸前,头部遍布狰狞的锐器伤,面部青紫,但遗体却远未如丈夫那般腐烂。

同一张床,两种截然不同的腐败状态——这个无法解释的矛盾,成了撬动整个案件的第一道裂缝。

当日上午8时许,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总队长郭建新接到报案后,立即带队出动。

刑技中心法医室主任阎建军接到命令,领着得力干将马开军及一众技术人员,携带着全套勘查设备,分乘数辆警车,风驰电掣般赶往现场。

案发现场门窗完好,门锁没有被撬的痕迹,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凶手是“正常”进入的。

卧室是主要的陈尸空间,墙壁和浅色地板上溅满了已经发黑的血点,形成一片片触目惊心的喷溅状图案。

衣柜和抽屉都有被明显翻动的迹象,物品凌乱,初步判断可能有财物丢失。

最先抵达的派出所民警曾有一个直观的推测:这会不会是老太太不堪长期照料重负,杀死丈夫后自杀?这个想法在了解到老两口的生活状况后,似乎更有了些依据。

据邻居们反映,老汉因疾病瘫痪在床已有七、八年光景,日常生活全凭老太太一人忙前忙后地伺候。

子女只是偶尔前来探望。老汉身体胖硕,被照顾得颇好;相比之下,老太太则瘦弱而憔悴,岁月的操劳刻在她的面容与身形上。

然而,法医阎建军并没有轻易采信这个看似合理的推论。

他顶着室内浓烈得令人作呕的尸臭,俯下身,几乎将脸凑到尸体前,手持放大镜,在老汉脖颈那道深深的索沟里、在老太太面部绽开的皮肉创口中,一寸一寸地仔细搜寻。

汗水顺着他的额角滑下,但他浑然不觉。突然,他的动作停住了——在两位死者不同的伤口深处,他都发现了一些正在微微蠕动的、黄白色的小生物:蝇蛆。

他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将蛆虫取出,放入样本瓶。经过比对测量,这些从不同尸体上采集的蛆虫,体长都约为0.2厘米,形态与发育阶段极为一致。

“这些苍蝇的幼虫,几乎是同一时间、在同一批蝇卵中孵化出来的。”

阎建军直起身,说出了他的初步判断,“这意味着,这对老夫妻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同时死亡的,而不是一个先死一个后死。死亡时间大概在两天前。

而且,能从内部锁好的门窗进来,凶手很可能是熟人。”

为了给这个基于昆虫学的推断找到铁一般的科学证据,阎建军当场提议,立即将这些珍贵的活体蛆虫样本,送往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上海昆虫研究所。

那时,上海法医部门正与昆虫学家陈之梓教授的团队进行一项前沿课题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利用蝇蛆的生长规律来辅助刑侦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