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关键的线索来自白色手提袋——83厘米长的袋身用三种线缝合,机器扎底手工缝边,原料竟是造纸机滤布。
轻工质检站的工程师指着显微镜说:纬纱含毛22.75%,这种破斜纹织法只有天津、青海三家工厂能生产。
当物证线索与石河子造纸厂的滤布批次吻合时,乌鲁木齐至石河子的公路上,慈新光副大队长正带着那个手提袋疾驰——杨德禄副厅长亲自下令:把物证送还案发地,让缝制者自己现身!
水渠里的摩托车谜团
玛纳斯县民警王辉发现摩托车时,前后胎布满刀孔。
8月20日午后,两个民工正推着这辆铃木车在镇上行走。我们在夹河子干渠摸鱼时捞到的。
民工的证词让刑警大队长魏新生警觉:车辆被故意沉渠,车主王吉平失踪月余。
勘验桥栏的摩擦痕迹时,他注意到摩托车牌被卸,油箱却异常干净——仿佛刚有人擦拭过使用痕迹。
这个看似独立的案件很快引起石河子警方注意。时间线索令人玩味:7月29日摩托车失踪,恰好在7·5袭警案和8·8抢枪案之间。
但由于缺乏直接证据,它暂时被归档为疑似抢劫杀人案存入档案柜,等待更多线索浮出水面。
缝鞋匠的惊人指认
8月22日清晨,147团农贸市场刚开市。
慈新光挨个询问鞋匠时,朱新志拿起手提袋端详两分钟突然说:这包我缝过,跳线了让刘兵接手。
南边摊位的刘母确认:是我儿子用三股棕线手缝的。
当26岁的刘兵比划着回忆两个男人骑黑色油箱摩托车时,专案组民警强压激动——犯罪嫌疑人竟在警方重点排查地活动长达两小时!
刘兵提供的细节令人振奋:缝包人提及147团粮站职工名字,摩托车不见长途跋涉的尘土。
这些线索与早前姜玉斌工作证出现在147团中学的疑点交织,终于让侦查焦点锁定在这片绿洲农场。
自治区公安厅当夜下达指令:集结精锐警力,直扑147团场!
……
军区靶场的枪声此起彼伏。
刘豪杰蹲在弹壳收集区,比对八一式五六式的射痕差异。某个目击者曾说:那枪托形状像扁担平直八一式的塑料托特征正与此吻合。
8月23日的鉴定会上,他将100多发实验子弹的弹道照片铺满会议桌:八一式枪机框痕迹与现场弹壳完全吻合。
张海副局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着弹壳底缘的撞针凹痕:差异率多少?不足千分之三。
这场严谨的枪种鉴定,为后来跨省并案提供了关键支撑——只是当时无人预料,这个结论将悄然连接起北京与新疆的枪案密码。(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