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忙碌的电话…(1 / 2)

嗯,为郑丽君‘创作’哪些歌比较好呢?

刘青山的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桌面,目光投向窗外,思绪却已飞向了未来那片浩瀚的音乐星河。

他的脑海中,如同打开了一座巨大的、尘封的宝库,里面珍藏着无数跨越时空的旋律与词句。但这一次,他检索得更加谨慎,必须确保选中的是此刻尚未问世,且最适合80年代初期郑丽君风格的经典。

“郑丽君…”

他默念着这个名字,这位华语乐坛永恒的传奇。

她的声线甜美、温婉、深情,极具感染力。

80年代初的她,正处于艺术风格的成熟期,既能演绎缠绵悱恻的情歌,也能驾驭略带轻快或深情的作品。

他的指尖在桌面上划动,几段在“未来”耳熟能详、但在此刻绝对“新潮”的旋律碎片自然而然地流淌过他的心间。

“《我只在乎你》……”

这首发表于1986年的经典之作首先浮现。

它的旋律优美深情,歌词真挚隽永,情感表达极为深刻,非常适合郑丽君细腻婉转的唱腔,能够极大地展现其歌声的感染力和艺术深度。

这首歌注定会成为不朽的传世经典。

“《爱人》……”

这首1985年的歌曲也极为合适。

旋律带着淡淡的东洋风情,优美动听,歌词描绘的爱情细腻又带着一丝哀怨,非常符合郑丽君当时的一些歌曲风格,能很好地延续并升华她的歌路。

况且,现在宝丽金正在酝酿并计划推动郑丽君在东南亚发展,比如东洋、新家皮、棒子等地,那这首东洋风情的歌曲无疑是十分合适恰当的。

还有……

刘青山凝眉沉思,突然心中一动,又想到一首。

《偿还》!

这首歌同样是经典,前世是发表于1984年。

这首歌旋律流畅,情感表达直接而强烈,副歌部分极具记忆点,既能展现郑丽君的演唱功力,也具备大流行的潜质。

就是它们了!!

刘青山心中笃定。

《我只在乎你》、《爱人》、《偿还》。

这三首歌均诞生于80年代中期,在此刻的1979年底,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新作”。

它们风格统一在抒情优美的框架内,情感表达各有侧重,或深沉、或哀婉、或强烈,足以全方位展现郑丽君的声音魅力和艺术表现力,并且每一首都有成为时代金曲、传唱数十年的巨大潜力。

用这三首歌作为“敲门砖”和“见面礼”,分量足够重,诚意足够满,也足以让宝丽金和郑丽君本人认识到他“创作”能力的惊人价值。

想到此处,

他甚至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创作”出来,对于他而言,这更像是一次神圣的“转录”,将那些本属于未来的天籁之音,提前赋予它们最完美的诠释者。

刘青山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转身走到书桌前,铺开稿纸,拿起钢笔。

窗外阳光正好,落在洁白的纸面上。

他微微闭上眼睛,那些来自未来的经典旋律仿佛就在耳边回响。

笔尖落下,第一个音符跃然纸上……

……

不到一个小时,

刘青山便将三首歌的歌词和曲谱都誊写完毕。虽然他不通乐理,但凭借脑海中清晰的旋律记忆,他能够像反推数学公式般,将那些熟悉的音符一个个还原到纸面上。

写好新作后,他又将《爱你一万年》的词曲重新工整地誊写了一份。

找了个厚实的牛皮纸信封,他将四份手稿仔细地装入封好。,但他并不打算立刻寄给黄伯涛。

时机未到。

最起码也要等自己从华阳归来再说,若是现在就拿出如此成熟完整的作品,速度未免快得吓人,反而容易引人疑窦。

做完这些,

他想了想,目光落在崭新的电话机上。

拿起,拨号。

电话很快被接通,传来一道清亮而柔和的女声,带着一丝询问:“喂?您好,哪位?”

“宫雪,是我。”刘青山的声音透过话筒传去,自然而然地放缓了些许,带上了一种只有在面对她时才会流露的温和。

“青山?!”

宫雪的声音瞬间明亮起来,透着毫不掩饰的惊喜,“你怎么打电话来了?今天没课吗?”

“没什么事,就是想跟你说说话。”

刘青山顿了顿,有笑道:“另外,有件事想告诉你。上次你提到的那位香港宝丽金的黄先生,我跟他通过电话了。”

“真的?怎么样?”

“谈得还不错。”

刘青山将洽谈的进展,选择分成模式的决定,以及对方的态度,用尽量简洁但清晰的语言告诉了她。

电话那头安静了几秒钟,似乎在消化这个信息,随即宫雪欣喜的声音传来,带着由衷的骄傲:“太好了!青山!我就知道!你的才华一定会被更多人看到的!宝丽金那么大的公司都这么认可你!”

“我真为你高兴!”

刘青山能清晰地想象出她此刻眼角眉梢定然漾满了笑意,或许还会下意识地轻轻拍手,那是她高兴时的小动作。

听到她真诚的喜悦,刘青山心里也暖融融的。

他沉吟片刻,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可能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我最近,找到了我爷爷失散多年的亲兄弟。”

“什么?”

宫雪果然惊讶地提高了声调,“失散多年的兄弟?这……这是怎么回事?”

刘青山便将这段堪称奇遇的认亲经历,尽量简单地叙述了一遍,还提到了两位爷爷如今的身份。

宫雪在电话那头听得惊叹不已,连连感叹:“天哪……这真是太难以置信了!像小说里的情节一样!青山,这……这真是天大的喜事!爷爷他老人家知道了该多高兴啊!”

“嗯。”

刘青山接着说道:“还有,为了方便以后创作和联系,我最近在燕京的华侨公寓买了套房子,也装了一部电话,电话你记一下。”

“……好,我记下了。”

宫雪的声音再次响起时,似乎比刚才更柔和了几分,“以后找你更方便了。你在那边……要照顾好自己。”

“我会的,你也是。”刘青山轻声回应。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日常,语气轻松而温馨。

直到感觉话已说得差不多了,才互道珍重,依依不舍地挂断了电话。

放下发烫的听筒,书房里恢复了安静。

刘青山独自坐在桌前,心中却并非空荡,而是被一种温软而充盈的情绪填满,仿佛被黄浦江畔那带着水汽的、温柔的晚风轻轻拂过心房。

和宫雪在一起,对方总能给他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

哪怕只是说说话,心中也会感觉一片安宁。

这是别人都无法给他带来的。

……

结束与宫雪的通话后,

刘青山又拨通了朱中华家的电话。想到朱霖,他心中泛起的是另一种情愫,那感觉不像江南朦胧的烟雨,更像是盛夏午后,透过浓密银杏叶洒下的、明亮而热烈的阳光,温暖、直接,充满活力。

接电话的是白婉茹。

“喂,您好,哪位?”

“阿姨您好,我是青山。”

“是青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