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陈业峰心里那一点点对于捕捞的负罪感也烟消云散了。
而且,小管鱿鱼的繁殖能力强得惊人,一只雌鱿鱼一次能产几十万枚卵,密密麻麻附着在礁石或海草上,根本不用害怕将它们捞灭绝,反而趁着旺汛捕捞,既能收获鲜美的渔获,也算是一种自然的筛选。
这些活蹦乱跳的小管是应季的丰饶渔获,是大海的慷慨馈赠。
通体透明的躯体,口感鲜甜脆嫩,尤其是那些肚子里抱满了卵的,更是极品。
要是有籽的,口感更好,煮熟后,那籽粒在口中轻轻爆开,带着一种独特的醇厚香气,混合着鱿鱼本身的鲜甜,一口下去满嘴留香,那种满足感足以慰藉所有的辛劳。
无论是用滚水简单白灼,还是用浓油赤酱来一番红烧,味道都是十分的美味。
而且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是海岛人餐桌上最珍贵的时令美味。
除此之外,活小管还能晒成干货,他们这里称之为海兔干。
用盐腌制后挂在船舷或屋檐下,风吹日晒后收缩成深褐色,只需吃的时候泡发,用来炒辣椒或炖排骨,越嚼越香。
并且,海兔干易于保存,不仅深受本地人喜爱,也深受内陆人们的喜欢。
看着海面上一片水波颤动,鱼影憧憧,鱼群搅动的动静越来越大,连远处另外两艘渔船的灯光下,也能看到类似的热闹景象。
陈业峰搓了搓手上的水渍,跟阿财对视一眼,齐声说了句 “收网”,便一起握住船舷边的转绞盘,开始发力。
绞盘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发出酸牙的旋律,带着渔网缓缓脱离水面。
网绳绷紧,沉甸甸的感觉通过手柄传递到掌心,这让两人精神一振。
看来收获不错!
等到渔网从水里收上来,顿时就看到里面翻涌的渔获,密密麻麻的小管鱿鱼在网里扭动着身体,墨汁时不时喷出,在网眼上留下一块块深色的印记,除了小管,还有不少巴浪鱼,银闪闪地挤在一起,偶尔蹦跳着拍打着网面,小鱼小虾也混在其中,叽叽喳喳地蠕动着,像是一锅沸腾的海鲜盛宴。
让人意外的是,还有一种小鱼特别多,那就是凤尾鱼。
它们体型细长而侧扁,通体银白,尾巴部分像凤凰尾羽一样展开,呈现出漂亮的金黄色,密密麻麻的缠在网丝上,在灯光下闪着细腻的光泽。
凤尾鱼又称之为鲚鱼或者子鲚,因其形状像一把小巧的柳叶刀,有些地方也被叫做刀鱼。
这也是一种洄游性鱼类,遵循着季节的指令在海洋与江河间穿梭。
每年这个季节,会跟着小管鱿鱼的洄游路线一起来到近海,它们同样是趋光性的,被灯光吸引之后,便成群结队、飞蛾扑火般扎进网里。
陈业峰看到这么多凤尾鱼,脑子里立刻浮现出油炸凤尾鱼那极致的美味。
这凤尾鱼虽然多刺,但味道却丝毫不逊色于小管,尤其是油炸之后,堪称一绝。
脑子里浮现出其食材的烹饪…
将新鲜的凤尾鱼处理干净,用少许盐、姜片和料酒略腌片刻,去除腥味,然后均匀地拍上一层薄薄的淀粉。
待锅中的油烧至七八成热,将小鱼一条条滑入。
只听“刺啦”一声,小鱼在热油中迅速蜷曲,定型,颜色从银白逐渐变得金黄。
炸到酥脆捞出控油,那香气便肆无忌惮地飘散开来。
趁热夹起一条送入口中,外层是极致的酥脆,伴随着“咔嚓”的轻响,内里的鱼肉却依然保持着细嫩,一种混合了油脂焦香和鱼肉鲜甜的复杂滋味在口腔中炸开,连那些细小的骨头都被炸得酥透,可以一并嚼碎咽下,满口留香。
吸溜~
这可是绝佳的下酒菜!
由于凤尾鱼多细刺,鲜食稍显麻烦,因此价格也不算高,通常也就比常见的巴浪鱼贵上一点,但它却是制作小鱼干的绝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