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峰,这就没啦?我听说有暖水瓶,紧赶慢赶过来……”
“是啊,菜也没了?我还想买点明天吃呢!”
陈业峰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带着歉意对那几位没买到的乡亲说:“对不住啊,各位叔伯婶子,这次带得不多,都卖完了。下次、下次我回去再多运些过来!一定让大家都能买到!”
好说歹说,才把几位失望的邻居劝走。
人群散尽,喧嚣退去,小院又恢复了宁静。
陈业峰看着空荡荡的院子,长长舒了口气,虽然身体疲惫,但心里充满了首次尝试成功的喜悦。
他开始动手收拾地上的狼藉,把散乱的包装纸、绳子归拢到一起,又用扫帚把地面扫得干干净净。
这时,大嫂张凤也笑眯眯地走了过来,显然今天这场热闹的销售她也与有荣焉。
陈业峰把卖货收来的那个鼓鼓囊囊的布包递给正在帮忙清扫的周海英:“阿英,你心思细,来,把这些钱点一点,看看数目对不对。”
周海英接过钱袋,沉甸甸的,她走到屋里,就着昏黄的煤油灯,仔细地清点起来。
纸币、硬币,分门别类,哗啦啦的声音在安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
另一边,大嫂已经把饭菜做好了。
简单的海岛家常菜,但因为今天心情好,似乎也格外香。
一家人围坐在小桌旁,就着海鱼、白灼虾、螃蟹、炒鸡蛋、炒青菜,再配上香喷喷的米饭,吃得格外香甜。
饭桌上,自然离不开讨论“双向小生意”的事情。
陈业峰顺便说了一下晒鱼干的事情,既然码头都不收巴浪鱼,那他们就收回来,然后自己杀了晒干,到时候再由他跟阿财拉到大陆上去销售。
等到鱼干卖完,他们就大陆那边搭运一批物资过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不单只有巴浪鱼干,像鱿鱼、墨鱼、海兔、带鱼,鳗鱼跟鲅鱼都可以收一些回来晒成鱼鲞……”
“大嫂,这阵子就辛苦一下你了,帮着晒下鱼干,到时我给你算工钱。”
“对了,阿英,你明天让大舅妈她们告诉岛上的渔民,谁家有晒好的鱼干,吃不完的都可以送过来,你跟大嫂就负责在家里收一下,不过收的时候要仔细一些,不要让人浑水摸鱼。”
“还有,在岛上找几个手脚动作麻利,请他们过来帮忙杀鱼,这阵子要多收些海鱼回来晒。”
他们那艘船,连同大哥跟两个舅舅的渔船,一共是三艘。
这三艘船上的鱼货要是合适的都可以晒成鱼鲞,还可以去岛上那些渔民那里收购一些回来。
现在刚开始做,那些贵一点的鱼也不敢多收。
张凤听到说给她开工资,脸上也是乐开了花,对陈业峰更是赞不绝口,连带看着自己男人陈业新的眼神都带着点“恨铁不成钢”的意味,陈业新只是埋头吃饭,偶尔憨厚地笑笑。
吃了饭,收拾完碗筷,陈业峰跟大哥陈业新,还有阿财,搬了小凳子在院子里坐下。
海岛的夜晚,空气带着咸湿的海风,吹走了白日的燥热。
陈业新拿出那杆用了多年的水烟筒,咕噜咕噜地抽了几口,然后把烟筒递给陈业峰。
兄弟俩也没多说话,就这么静静地坐着,享受着忙碌后的片刻闲暇,烟雾在朦胧的月光下袅袅升起。
没过多久,远处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和招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