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臣附议(2 / 2)

“况且防洪工事能否防止水患发生,少则也要观察十年八年。”

“总不能说事办了就解决了所有隐患。”

“此时就奖赏陆承祖,实为不妥,何况陆承祖还是......”

燕王不待他把戴罪之身说出来,就上前一步,给予反对意见。

“观察个十年八年?睿王当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朝中官员不论官职大小,只要是尽心尽力不辞劳苦为朝廷,为百姓办事,都该论功行赏。”

“哪能像睿王这般,公私不分,处处针对,百般刁难。”

“陆郎中此次前往南方治水,是领了皇命去地方为百姓办实事。”

“他亲自带人勘测,不惧南方天气酷热。”

“对每一处细节都反复推敲,这等敬业精神就值得称赞。”

“至于新砌石工艺是否稳固,工部专业人才比睿王——你这个分不清五谷杂粮的更具发言权。”

“再说款项使用,都有详细的记录。”

“还有当地县衙的官印盖章,司礼监也已妥善保管文书。”

“如此严谨的流程,又怎会轻易出现贪腐问题?”

“若因为睿王你无端的怀疑,就要对其进行审计,这岂不是寒了地方官员们的心?

“至于百姓劳役报酬,二十文一天在当地就是合理的价格。”

“据本王所知,在农忙期间免费服劳役的百姓多不胜数。”

“陆郎中这也是保障了贫苦百姓放下地里的活计时,还有收入。”

“增强了百姓们的积极性,也加快了工事进度。”

“睿王你从没去过偏远地区做过考察。”

“就妄言有压低价格、剥削百姓的嫌疑,实在是有失偏颇。”

“你可知百姓们累死累活一年下来,又能存下几个银子?”

“年景不好的时候,他们甚至没有粮食裹腹,要靠山里的野菜树皮来充饥。”

“朝廷设立奖赏制度,本就是为了激励官员们积极做事。”

“如今陆承祖郎中治水有功,若不及时给予奖赏。”

“以后谁还愿意尽心尽力地为朝廷和百姓办事?”

“难道要像睿王你说的这样,做事前先有个心理准备。”

“得等个十年八年才能得到该有的奖赏,掂量一下自己能否等到?”

“陛下圣明,向来对有功之臣不吝奖赏,以彰其功,以励后人。”

“陆郎中此次治水,于南方百姓而言,是救命之举。”

“于朝廷而言,是稳固地方之策。”

“他殚精竭虑,为朝廷和百姓排忧解难。”

“若此时因睿王无端质疑而搁置奖赏,实在是让忠良寒心。”

燕王说着面向排列整齐的文武百官。

“为官者,当以百姓福祉为念,以朝廷社稷为重。”

“陆郎中做到了,他深入地方,真抓实干,将皇命落到实处,让百姓免受水患之苦。”

“这等功绩,众位大臣以为该不该赏?”

大殿里有了短暂的安静。

须臾,老丞相出列。

“陆郎中治水保地方安稳,免朝廷后顾之忧,老臣认为:当赏!”

紧接着,礼部尚书周大人走出队列。

他双手捧着笏板,恭敬说道:

“礼者,天地之序也。”

“陆郎中治水之功,亦是维护天地秩序、保障百姓生活之礼,臣以为,当赏。”

官员们有序出列。

“臣附议....”

“微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