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怛罗斯(1 / 2)

赤谷城的清晨,薄雾如纱,笼罩着这座乌孙故都。城墙上的汉军旌旗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旗面上的“张”字隐约可见。

张辽站在城头,远眺着逐渐苏醒的城池。三年前,他奉命经营大宛、康居、乌孙三地时,这里还是一片混乱。贵族割据,奴隶贫民备受压迫,各部族间仇杀不断。

“将军,识字班的孩子们已经等在学堂了。”太史慈走上城头,打断了张辽的思绪。

张辽转身,脸上露出难得的笑意:“子义,那些胡人孩子学得如何?”

“进步神速,尤其是那些奴隶出身的孩子,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太史慈感慨道,“有几个孩子已能背诵《论语》篇章了。”

张辽点头,目光再次投向城外那片新开垦的农田。三年来,他不仅以铁腕肃清了三地负隅顽抗的贵族势力,更重要的是,他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治理方式。

“周仓和管亥何在?” “一早在帮城南的寡妇修缮房屋,那家的儿子去年病死,留下老母幼子,田地无人耕种。” “褚燕呢?” “正带领兵士们为百姓挑水劈柴,这是今天的轮值任务。”

张辽满意地颔首。他麾下的将领们已不再是单纯的军人,更成了这西域之地的父母官。三年前,当张辽初到大宛时,面对的是贵族们的傲慢与平民的恐惧。

他记得第一场面对贵族的宴会,那些身着锦袍的城主们言语间满是试探与不屑。

“汉将军远道而来,不知带了多少兵马?我大宛勇士亦是能征善战之辈。”一位肥胖的贵族举杯笑道,眼中的轻蔑毫不掩饰。

张辽不动声色地饮尽杯中酒,缓缓道:“我带来的不只是兵马,还有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方法。宴会不欢而散。不出半月,那些贵族暗中勾结,试图以数千私兵围攻张辽所在的城池。

那一战,张辽仅以八百并州铁骑,便击溃了贵族联军。战后,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将俘虏尽数屠戮,而是做出了令所有人惊讶的决定。

“贵族及其家眷,一律迁往并州安置,不得携带财物。其土地、牲畜、奴隶,尽数分与平民和奴隶自己。”张辽的命令迅速传遍三地。

反抗的声浪此起彼伏,但更多的平民和奴隶看到了希望。

随后三年,张辽与部下们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心。

太史慈组织兵士开凿水渠,引天山雪水灌溉农田;周仓力大无穷,带领士兵为百姓修建房屋;管亥粗中有细,负责分发农具种子;褚燕则因出身贫寒,格外体恤民情,成了平民与军队间的桥梁。

夜晚,各城的识字班里灯火通明。胡人孩子们咿呀学语,跟着汉人老师念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成人班则更注重实用,学习汉字和算术,以便更好地管理分得的土地和牲畜。

“学得好的人,可送往并州学院深造,学成归来造福乡里。”张辽向众人承诺。

三年过去,三地涌现出大批平民出身的管理人才。昔日奴隶成了村长,放羊娃当了账房,甚至连女子也因学习能力强而被提拔为文书。

这日清晨,张辽召集众将在赤谷城府衙议事。

“朝廷有令,命我打通西域商路,直抵怛罗斯。”张辽展开地图,手指划过预设的路线,“我们从赤谷城出发,经姑墨、温宿,翻越拔达岭,西行至怛罗斯。”

太史慈皱眉道:“将军,怛罗斯王阿而斯汗有三万精兵,兵种完备,装备精良。我们虽有三地归附军队五万,但真正能倚重的只有一万二千并州军。”

仓拍案而起:“怕什么!咱们并州铁骑天下无敌!” 管亥也附和道:“就是!那些西域兵虽然战力一般,但壮声势也是好的。”

张辽抬手止住众人的议论:“阿而斯汗确实是一强敌,但我们的目的不是征服,是打通商路。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是上策。”

褚燕沉吟道:“将军,我们在三地的治理已见成效,何不派使者先往怛罗斯,陈述利害?若怛罗斯王愿开通商路,岂不免去刀兵之灾?”

张辽赞许地点头:“正合我意。但也要做好战的准备。太史慈,你领三千骑,先行侦察;周仓、管亥整顿步兵;褚燕负责粮草辎重。”

众将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