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神医王妃:重生之带着娃走天下 > 第981章 秘纹溯往事,童试君臣佐

第981章 秘纹溯往事,童试君臣佐(1 / 2)

景和三十年二月初八

赤霞关,元帅府后院。

雨后初霁,空气清新。秦沐歌的身体日渐好转,内力已恢复了七八成。她对母亲医札中那些神秘符号的探索并未停止,只是变得更加谨慎。她不再试图临摹或激发它们,而是转而研究这些符号出现的规律和上下文。

她发现,这些符号大多出现在论述镇压心神不宁、驱散阴邪寒毒、或是涉及极寒之地特殊病症的章节旁。它们似乎并非随意涂抹,更像是一种辅助说明或强调,指向某种更深层次的力量或方法。

“母亲当年,定然是接触过远超寻常医者认知范畴的力量……”秦沐歌喃喃自语,指尖抚过一页记载着某种罕见寒毒解毒法的文字,其旁便有一个形似雪花与锁链交织的符号。“这些符号,或许是记录,或许是钥匙,又或许是……警告?”

她静静地坐在桌前,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坠星峡冰层下那诡异的场景。那扭曲的黑色能量如恶魔般在冰层下涌动,散发出令人心悸的气息。而那惊鸿一瞥的幽蓝“眼睛”,更是像隐藏在黑暗中的幽灵,让人不寒而栗。

她的心跳渐渐加快,母亲苏雪柔的身影在她眼前不断闪现。她越发坚信,母亲所知道的、所见到的,远远超过了任何人的想象。那些未知的秘密,或许就隐藏在这些神秘的符号之中。

她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开始仔细地将这些符号出现的位置以及对应的病症描述记录下来。每一个符号都像是一个谜团,等待着她去解开。

这项工作异常繁琐,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她反复比对、分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她的眼睛因为长时间盯着纸张而感到酸涩,但她毫不在意,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找到规律,揭开真相。

随着记录的不断增加,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符号和病症之间,似乎开始显现出某种微妙的联系。她的眉头渐渐舒展,一种逐渐接近真相的感觉涌上心头。

* * *

**七王府,澄心院。**

姜仁老先生的教学进入了新的阶段。在巩固了药性相生相克的基础后,他开始引入“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

这日,他以治疗最常见风寒感冒的“麻黄汤”为例。

“小公子请看,”姜老先生将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依次排开,“麻黄发汗解表,为君药,如同军中主帅,直捣病邪;桂枝温通经脉,助麻黄发汗,为臣药,如同副将,辅佐主帅;杏仁降肺气、平咳喘,针对兼证,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缓和麻黄桂枝的峻烈之性,为使药。”

他的讲解不仅深入浅出,还通过沙盘画出了详细的示意图,将用药比喻成了用兵布阵,让明明仿佛置身于一场激烈的战争之中。明明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睛越来越亮,对这种形象的比喻理解得非常快。

就在这时,明明突然灵机一动,举一反三地问道:“先生,如果主帅太厉害了,副将跟不上他的节奏,或者兵士(其他药)不听话,是不是就会像在战场上打败仗一样,不仅无法战胜敌人,反而会伤到自己呢?”

姜老先生惊喜不已:“正是此理!小公子悟性天成!故而医者组方,需知药性,更要明医理,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患者体质的强弱虚实,来斟酌君臣佐使的配伍与剂量,绝非简单堆砌药味。差之一钱,谬以千里啊!”

为了加深理解,姜老先生让明明尝试用几种最平和的药食同源之材(如生姜、红枣、葱白、红糖等),模拟“君臣佐使”来组合一个驱寒的小方子。

明明歪着小脑袋,仔细感受着这几样东西的“气息”,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生姜定为“君”,红枣定为“臣”,葱白定为“佐”,红糖定为“使”,还像模像样地规定了各自的“兵力”(用量)。

姜老先生看着他稚嫩却认真的模样,抚须微笑,心中感慨万千。这孩子不仅天赋异禀,更能沉得下心思考其中道理,实属难得。他仔细点评了明明的“方子”,肯定了其思路,又细微调整了“兵力”配比,讲解了为何如此调整。

课后,姜老先生对张嬷嬷道:“世子进步神速,已初窥医道门径。然医道浩瀚,愈往深处,愈感自身渺小。老夫需回去好生准备接下来的课程了。”言语间,竟是将明明真正当成了需要精心栽培的弟子,而非仅仅是一个聪慧的孩童。

* * *

**北境,通往大庆境内的一条隐秘山道。**

一队打扮成商旅模样的西凉死士,正沿着宁王旧部提供的“安全”路线悄然潜入。他们携带着淬毒的兵刃和引火之物,任务是在边境城镇制造混乱,焚烧粮仓。

然而,就在他们刚刚踏入那处峡谷的瞬间,两侧高耸的山崖上突然传来一阵尖锐刺耳的梆子声!这声音在峡谷中回荡,仿佛是死亡的丧钟被敲响。

“不好!有埋伏!”带队头目脸色剧变,满脸惊骇地失声喊道。他的声音在峡谷中回响,带着无法掩饰的恐惧和绝望。

刹那间,峡谷上方的山崖上,无数的滚木和礌石如雨点般砸落下来!这些巨大的木头和石块带着巨大的冲击力,狠狠地砸向下方的小队。与此同时,无数箭矢如同蝗虫过境一般,从各个隐蔽的角落激射而出,密集得让人无处可躲!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击,这支不足三十人的小队瞬间陷入了绝境。他们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就被这凶猛的攻势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