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满十八岁的铭阳,也上到高中,因为乡下没有高中点,铭阳只好去往县城上学。
由于交通不便,回不了家,尽管粮食紧张,金珠为了铭阳在学校不受委屈,一家人省吃俭用,积攒的粮食,磨成面给张静送去,让铭阳在张静家吃着热火饭,就这样供着他上学。
自己的女儿铭芳就在县城,金珠觉得女儿上有公婆,下有孩子,铭阳寄吃她家,会惹出许多事来,恐引起家庭矛盾。还是觉得,孩子吃住在姑姑张静家比较合适,照顾侄儿,张静也是没有二话。再说张静家,里外都是张静当家,也就少了矛盾。
自己的两个女儿,也仅仅在村子里上了几年小学,就算是圆了上学梦。大女出嫁,二女就在家里帮着金珠做家务。小儿子河生,也在村子里的小学上学。在金珠心里,铭阳是张家的希望,自己受苦受罪,都要让他上学,未来的希望,就寄托在他的身上。
铭阳每次回家,金珠都要给他叮嘱一番:“你去要好好念书,不要贪玩。离家远,我管不上你们,你要听姑姑的话。不好好念书,就辜负姑姑和一家人的一片苦心,更对不住我给你拿的几袋面,粮食就白糟蹋了,那样的话,我的心血就白白的浪费了。”
年满十六岁的铭莹,俏皮的应道:“妈,你能不能换句话,老说你的面,你家的粮。哥在家你就不给他吃面了吗?”为了铭阳上高中,铭莹只好辍学在家,一家人为铭阳上学大开绿灯。
金珠只能笑着:“唉,傻孩子,你们咋就不理解做父母的心?就这面粉也不是轻易得到的,那是用汗水换的,这粮食从种到地里,费了多少力气,费了多少道工序,才变成了面粉?”
粮食变成面粉,只有庄稼人明白,这其中受的苦。张良和金珠为着几个孩子的生活,日夜操劳着,拼命干活,一天都不能缺勤。铭莹也帮着父母,不仅在家里养起猪鸡,还帮助干活做饭,还帮助母亲做针线活,为的就是,增加家里的收入,减轻父母的负担。
真是: 女儿长大既能干,帮助父母解忧烦。
农家孩子早当家,面对生活独自担。
上了高中的铭阳,很快出脱成了一个大男孩,高大的个子,略显的单薄的身材,表明他还在发育期。圆圆的脸庞,配上大眼睛,彰显着英俊和帅气,尤其是他的学习成绩,全班名列前茅,受到老师的好评和学校的奖励,在班里女生的眼里,也成了追捧的对象。
同班级有个夏青青的女同学,暗恋铭阳,就和铭阳走的特别近,一到放学,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同学,夏青青还利用晚上,拉的花鞋垫,偷偷的送给铭阳,那是礼轻人意重,针针藏真情。这男女同学在一起,时间长了,感情就升温了,在夏青青心里,今生就认准张铭阳了。
暑假到了,学校放假,铭阳正收拾着自己的东西,准备回家,夏青青就来找铭阳。
“张铭阳在吗?”听到声音,铭阳就知道是夏青青来了,他忙出门迎接。
铭阳就跑上前去,看着夏青青说:“青青,你怎么来了?回家的东西收拾好了没?”
夏青青没有回答问话,反过来问铭阳:“铭阳,我来就是看你什么时候回去?需要帮啥忙?我没啥好收拾的,平常早就整理好了,谁像你这么邋遢,就没养成好习惯。”
铭阳没有生气,笑着答道:“我今天就收拾好了,明天就能回去。青青,你什么时候回家?你没事的话,不如跟着我一起去我老家玩玩,我家在泾河岸边,泾河水老大了,很好玩,去了还能坐船在泾河上游荡。”铭阳说着,也客气的邀请,一脸期待的看着夏青青。
夏青青笑眼看着铭阳,其实,情窦初绽的她,真有点舍不得离开铭阳,听到铭阳邀她一同去看泾河并能坐船,心里有点激动,她立刻答道:“好,我跟你一同去看看泾河。”张铭阳也没想到,他一句客气话,夏青青就这样爽快的答应了,他也是十分开心。
真是: 少年男女情初绽,相互依恋情绵绵。
短暂分别难离开,长相厮守尽情缘。
要回家了,张静怕侄儿铭阳走不了长路,路上也不安全,就让丈夫段玉,雇了个马车,将铭阳送回去,这县城方便,只要出钱,就能雇来马车。
临走时,夏青青跑了来,着急的一头汗,对着铭阳说:“我以为赶不上了,昨晚回家了一趟,今天一大早就赶来了,你等着我,没让你等待的太久吧?”夏青青心情很激动。
张静看愣了,这女孩子跟着男孩跑啥?这丈夫把铭阳送回去,不久就回来了,她去了,后边怎么回家?总不能跟着丈夫,扭头就回来吧?没等铭阳开口,她就对夏青青说:“孩子,你的父母也盼着你回去,你说你跟着来回跑这一百多里地图个啥?还是别去了,坐着车很颠簸。”
铭阳有心领着夏青青,就对着张静央求道:“姑姑,青青就想去咱们那里看看泾河,昨晚回家了,肯定给家里说过了,她在家也没啥事,你就让她跟我去吧,又不耽搁啥事。”
看着夏青青红着脸,低着头,铭阳满眼期待的看着她,求着自己的话都说出口了,张静心软了。
她对着铭阳说道:“你们这些孩子,就是这么任性,不知道父母在家怎样操心着你,等着你回家?既然你们决定要去,那就去吧,去了要注意安全。”张静没有阻拦,毕竟他们都是大孩子了,不像小孩不懂事。给两个孩子开了绿灯,两个人高兴地上了马车,段玉,抡起鞭子,赶车上路。
这两个人,在路上说个不停,没有出过门的夏青青,看到什么都新鲜,铭阳不厌其烦给解释着,这个山头,那个沟壑。说话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使她们感觉路程都短了,马也似乎走的快了。半天的颠簸,终于到了张家堡,铭阳心情有点激动,夏青青更激动。
对没有见过泾河这样大的河流的夏青青来说,感觉很新奇。站在城堡桥头,远远就能看见泾河,看着张家堡的一切,都觉得与众不同,她悄悄的对铭阳说:“你们住的地方,地势险要,过去肯定是个财东人家,还能看见泾河,真是有山有水有美景,就像神仙住的地方,真好。”
夏青青的话,说的铭阳愣了神,这过去是个财东家算是说对了,可现在世道变了,从小到大,他从来没有觉得这个地方有什么好。别的不说,就上学也是费尽力气,半年才回一次家。也许姑姑深有体会,才把铭芳拔离了这片土地。自己上学念书,就是为了走出这里,去往县城。根本原因,就是认为自己的家乡太偏僻了,医疗教育啥条件都没有。而夏青青却和自己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真有点不识泾河真面目了,铭阳不好说什么,给回之一笑。
真是: 看见风景就着迷,怎知生活不单一。
没有负担觉得好,哪知重担压弯脊。
金珠见儿子带回了女同学,那是十二分的热情,嘘寒问暖,把女孩父母都问候了个遍,加之孩子长时间不回来,为了弥补缺失,把积攒的自己都舍不得给河生吃的干果,端出来招待孩子的同学,立刻做刀剺面,招呼段玉和这位客人。心里想,得需好好招呼她,别给孩子丢脸。
段玉要去吃饭,把马拴在路边,让马在路边吃点草,好回家赶路,张良给马吃了点玉米渣,补充了营养,人吃饭,马吃草,两不耽误。
吃过饭段玉要走了,不知铭阳怎么安排他的同学,是否跟着自己回去?看着铭阳,看他如何打算。铭阳自然想留着夏青青,刚来没玩,怎么能走了?
铭阳看住姑父看自己,就给姑父说道:“姑父,辛苦你了,青青来玩两天再回去,你就先回去吧。”铭阳开口了,金珠和张良也没了话,他们只好打发段玉回家了。
铭阳想带夏青青去泾河,看着姑父赶着马车走了,便给父亲说道:“大,青青没坐过船,你能不能满足一下她的愿望,让感觉一下坐船的滋味。”铭阳知道,夏青青没见过大河,那就更谈不上坐船了,带青青来,就是要让夏青青,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她肯定觉得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