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梅超风传奇 > 第7章 粮铺公私博弈

第7章 粮铺公私博弈(1 / 2)

梅超风与程瑶迦离开凤仪镇,沿官道往南行去。这日近黄昏,两人踏入一座名为“安河镇”的集镇。镇子依傍一条大河,岸边停泊着数艘运粮船,码头上粮袋堆积如山,空气中弥漫着谷物的清香。只是镇中心那间挂着“惠民粮铺”匾额的店面外,围满了手持空袋的百姓,议论声此起彼伏,与码头的忙碌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程瑶迦勒住马缰,望着粮铺紧闭的门板:“前辈,这粮铺怎么关着门?看这架势,像是百姓等着买粮呢。”梅超风侧耳细听,人群中夹杂着孩童的哭闹与妇人的叹息,还有人在低声咒骂:“说好的平价粮,怎么说关就关了……”她指尖在马鞍上轻轻一叩:“事有蹊跷,去看看。”

两人挤入人群,只见粮铺门板上贴着一张告示,墨迹未干,上面写着“因库房修缮,暂停售粮三日”。一个穿粗布短打的汉子往地上啐了一口:“修缮库房?我今早还见他们往后门运粮,怕是又要涨价了!”

“张大哥,你这话可当真?”旁边一个老婆婆颤巍巍地问,她手里攥着个布包,里面是攒了半个月的铜钱,“我家孙儿快断粮了,要是再涨价,可怎么活啊……”

张大哥叹了口气:“前阵子县太爷说要开‘惠民粮铺’,让百姓能买到平价粮,谁知道才开了一个月,就三天两头关门。我看呐,是有人不想让咱们好过!”

程瑶迦听得心头火起,正要上前敲门,却被梅超风拉住。“等等,”梅超风示意她看粮铺斜对面的茶楼,“二楼靠窗那个穿蓝衫的,手指关节有厚茧,是常年握算盘的,眼神却总往粮铺这边瞟,不像是寻常茶客。”

程瑶迦望去,果然见一个蓝衫中年正端着茶杯,目光时不时扫过粮铺门口的人群,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他是谁?”

“或许是粮铺的账房,”梅超风淡淡道,“也可能是背后盯着粮铺的人。”

正说着,人群忽然骚动起来。只见一个穿官服的小吏快步走来,手里拿着一卷文书,高声道:“县太爷有令,惠民粮铺即日起由‘裕丰号’接管,明日起恢复售粮,价银按市价的八成计算!”

“裕丰号?那不是镇上最大的私营粮铺吗?”张大哥惊呼,“让他们接管惠民粮铺,还不是想怎么定价就怎么定价?”

小吏瞪了他一眼:“这是县太爷的意思,你敢质疑?”他将文书贴在门板上,转身便走,对百姓的议论充耳不闻。

程瑶迦看着文书上“裕丰号管事林万山”的名字,忽然想起一个民间故事,对梅超风低声道:“前辈,这让我想起‘郑人买履’的故事。郑人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信自己的脚,结果没买到鞋子。这县太爷放着好好的官办粮铺不管,非要交给私营粮铺,不也像那郑人一样,只信规矩,不信民心吗?”

梅超风点头:“不止如此。官办粮铺是‘公’,裕丰号是‘私’,将公器私用,无异于把百姓的生计交到商人手里。《商君书》里说‘利出一孔,则国多物;出十孔,则国少物’,这‘孔’若是为民,便是福;若是为私,便是祸。”

这时,茶楼里的蓝衫中年走了下来,径直走向粮铺后门。程瑶迦与梅超风对视一眼,悄悄跟了上去。后门处停着辆马车,几个伙计正往车上搬粮袋,蓝衫中年正对着一个账房模样的人吩咐:“告诉林掌柜,今晚把库房里的陈粮都换出来,明日按新粮的价卖,差价记在‘修缮费’里。”

账房点头哈腰:“刘先生放心,都安排好了。只是……百姓要是闹起来怎么办?”

“闹?”刘先生冷笑,“县太爷说了,出了事有他顶着。再说,这安河镇就咱们一家有存粮,他们不买也得买。”

梅超风与程瑶迦躲在暗处,听得心头冰凉。程瑶迦刚要冲出去,却被梅超风按住。“硬来没用,”梅超风低声道,“他们有县太爷撑腰,得找到让他撑不住的证据。”

当晚,两人潜入裕丰号的库房。库房建在镇子西头,围墙高耸,门口有护卫把守。梅超风凭借敏锐的听觉,避开巡逻的护卫,带着程瑶迦从一处狗洞钻了进去。库房内灯火通明,十几个伙计正在分拣粮食,一边是饱满的新粮,一边是发潮的陈粮,中间的账册上,赫然记着“以陈换新,溢价三成”的字样。

“果然在做手脚!”程瑶迦气得发抖,刚要去拿账册,却听外面传来脚步声。刘先生带着两个护卫走了进来,手里拿着本厚厚的账簿,对管事道:“这是这个月的‘孝敬’,你送去县太爷府上,告诉他,下个月的分成再多给一成。”

管事接过账簿,笑道:“刘先生真是好手段,既赚了百姓的钱,又讨好了县太爷,一举两得。”

刘先生得意地笑:“你懂什么?这叫‘公私兼顾’。官办粮铺名声好,咱们裕丰号有门路,合在一起,才能利益最大化。等过阵子,再把价提一提,百姓也只能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