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那个愁眉苦脸的官员,开口问道:“不知可否将《推背图》借我一观?”
众人都是一愣,没想到这个画道天才,对这谶纬之学也感兴趣。孙敬明立刻命人将自己珍藏的手抄本取来。
徐锋接过书,翻到第四十二象。
他看着图上的画,和那两句谶语,同时开启了“万物洞悉”。
瞬间,无数信息涌入他的脑海。这图和谶语的原始含义,后人是如何曲解的,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去曲解的,一层层的迷雾,在他眼中被尽数拨开。
片刻之后,他抬起头,环视着众人,缓缓开口。
“各位大人,你们,都解错了。”
一句话,让整个宴客厅,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用一种看疯子一样的眼神看着徐锋。
《推背图》流传千年,历代大儒名士的解读早已成为定论,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画师,竟然说所有人都解错了?这是何等的狂妄!
孙敬明也皱起了眉头,觉得徐锋有些太过轻浮了。
“徐小友,此话可不能乱说。《推背图》的解读,乃是无数先贤心血所聚,岂能轻易否定?”
徐锋没有辩解,只是指着书上的图,平静地说道:“各位请看,这图上画的,确实是一个抱着琵-琶的女子。但你们只看到了琵琶,却没看到她抱琵琶的姿势。”
“这姿势,是‘反弹琵琶’。此乃西域敦煌之绝技,中原罕见。‘反弹’,已有点破之意。再看这女子,她来自西方,谶语说‘美人自西来’,这‘美人’,指的并非女子,而是‘美好之事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某种思想或制度。”
“而最关键的是后半句,‘朝中日渐安’。你们都把‘日渐安’,解成了‘日子渐渐安宁’,这是大错特错!”
徐锋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日’,为阳,指代君王。‘渐’,是浸湿,淹没之意。‘安’,在古字中,通‘鞍’,马鞍,有驾驭、控制之意!所以,‘朝中日渐安’,真正的意思是,朝堂之中,君王的权力,被奸臣(马鞍)所控制、所架空!这才是真正的警示!”
“轰!”
徐锋的这番解读,如同平地惊雷,在所有人的脑海中炸响!
反弹琵琶!美人非女!日渐安通“君权被控”!
这……这是一个何等惊世骇俗,却又何等合情合理的解释!它将原本一个关于“红颜祸水”的香艳预言,变成了一个直指“权臣当道,君权旁落”的尖锐政治警告!
在场的所有文人,都是饱读诗书之辈,徐锋所说的古字通假、意象拆解,他们一听便知真伪。这番解读,逻辑之严密,引据之精妙,简直是……天衣无缝!
他们再去看那图,那谶语,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之前所有的困惑和不解,在这一刻,全部烟消云散。
原来,这才是《推背图》的真意!千百年来,所有人都错了!
孙敬明呆呆地看着徐锋,端着酒杯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他看着这个面容平静的年轻人,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画道通神,已是百年难遇之奇才。
如今,连这千年未解的谶纬之谜,都被他一语道破。
这……这哪里是什么画师?
孙敬明猛地站起身,声音因为激动而变得嘶哑,他指着徐锋,颤声问道:
“徐……徐小友!你……你究竟是何人?如此见识,如此才学……绝非凡俗!这等经天纬地之才,堪为……国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