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短篇中草药故事集 > 第390章 百草堂之鸡蛋花

第390章 百草堂之鸡蛋花(2 / 2)

王宁心中一松,连忙又舀了一勺汤药,喂给孩童:“慢慢喝,喝了就好了。”

周围的村民见状,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之前质疑的老妇人走上前,看着瓦罐中的汤药,喃喃道:“没想到这野花真能治病,真是神了!”

孙玉国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冷哼一声,转身带着刘二悻悻离去。临走前,他回头看了一眼百草堂,眼神中充满了不甘与阴鸷。

张娜端来一碗温水,递给汉子:“先让孩子喝点水,这汤药每隔一个时辰喂一次,明日便能好转。”

汉子连连道谢,对着王宁和张阳师父深深鞠了一躬:“多谢王药师,多谢张师父,你们真是活菩萨!”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青溪镇。原本犹豫不决的村民们纷纷涌向百草堂,希望能得到一碗缅栀解毒汤。王宁与家人、林婉儿分工合作,采摘、清洗、炮制、煎药,忙得不可开交。月光透过窗棂洒在药案上,映照着他们忙碌的身影,瓦罐中汤药咕嘟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咕嘟仁心的故事。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孙玉国并未善罢甘休,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

夜色渐深,青溪镇的石板路被月光浸得发白,百草堂内却依旧灯火通明。药案前,王宁正低头分拣着缅栀子花,指尖划过雪白的花瓣,动作依旧轻柔。张阳师父坐在一旁,眯着眼睛观察着瓦罐中翻滚的汤药,时不时叮嘱一句“火候再调小些,莫要煮焦了药性”。

张娜和王雪正忙着给排队的村民分发汤药,瓷碗碰撞的清脆声响与村民们的道谢声交织在一起。林婉儿靠在门框上,擦拭着腰间的短刀,目光警惕地扫视着门外——经过白日刘二的阻拦,她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孙玉国再耍什么花招。

“王药师,真是太感谢您了!我家老婆子喝了汤药,腹泻已经止住了。”一个老汉端着空碗走来,脸上满是感激之情。

“老人家客气了,按时服药,明日便能痊愈。”王宁抬头笑了笑,眼角的疲惫难以掩饰。从午后到深夜,他几乎没歇过片刻,双手早已被药汁浸泡得发白,月白长衫上也沾满了点点药渍。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几个村民抬着一个汉子闯了进来,汉子口吐白沫,浑身抽搐,面色发青,看起来十分吓人。

“王药师,不好了!他喝了你家的缅栀汤,就变成这样了!”抬人的村民满脸惊慌,声音都在发抖。

众人见状,顿时炸开了锅。正在排队的村民纷纷后退,脸上露出惊恐的神色,之前的感激瞬间被疑虑取代。“怎么会这样?难道这野花真的有毒?”“我就说不能随便吃野草,这下出事了吧!”

孙玉国带着刘二适时出现,他摇着折扇,脸上挂着幸灾乐祸的笑容:“我早就说过,这野花不能当药吃,王宁,你不听劝告,现在闹出人命了,看你怎么收场!”

刘二更是煽风点火:“大家快来看啊!百草堂用毒花害人,这汉子要是死了,王宁就是杀人凶手!”

王宁心中一沉,快步走到那汉子面前,蹲下身子仔细查看。他发现汉子的瞳孔散大,嘴角残留着黑色的药渣,不像是单纯饮用缅栀解毒汤的症状。他伸手搭上汉子的手腕,脉象紊乱急促,带着一丝诡异的寒气。

“这不是缅栀花的药性!”王宁沉声道,“缅栀花性凉,即便不对症,也绝不会让人口吐白沫、浑身抽搐。你是不是还吃了别的东西?”

汉子虚弱地摇了摇头,断断续续地说:“我……我只喝了……你家的汤药……”说完,便昏了过去。

孙玉国立刻喊道:“大家都听到了吧!他只喝了你的汤药就变成这样,你还想狡辩?我现在就报官,让官府来评评理!”

张阳师父走上前,目光锐利地看着孙玉国:“孙玉国,事有蹊跷,你且慢着。这汉子的症状,倒像是中了乌头碱的毒,与缅栀花无关。”

“老东西,你少在这里胡说八道!”孙玉国脸色一变,随即又恢复了镇定,“谁不知道你和王宁是一伙的,你们自然是互相包庇!”

周围的村民被孙玉国的话煽动,纷纷指责王宁。“王药师,你要是给不出说法,我们就砸了你的百草堂!”“快把人交出来,让官府处置!”

张娜紧紧拉住王宁的衣袖,脸上满是担忧:“阿宁,这可怎么办?”

王宁眼神坚定,没有丝毫慌乱:“大家冷静一点!若这汉子真是喝了我们的汤药中毒,我王宁愿意承担一切责任。但此事疑点重重,恳请大家给我半个时辰,我定能查明真相。”

林婉儿拔出短刀,挡在王宁身前,眼神冰冷地看着孙玉国:“孙玉国,我看这事就是你搞的鬼!你故意找人来陷害我们,阻挠我们救治百姓!”

“你血口喷人!”孙玉国后退一步,色厉内荏地说,“我可没那么大的本事,是他自己喝药中毒,与我无关!”

王宁没有理会双方的争执,转身对王雪说:“雪儿,去取银针来。”又对林婉儿道:“婉儿,你去看看这汉子刚才喝药的碗还在不在,顺便打听一下,他今日除了来百草堂,还去过哪里。”

两人立刻行动起来。王雪很快取来银针,王宁手持银针,精准地刺入汉子的人中、内关等穴位。随着银针转动,汉子的抽搐渐渐减缓,脸色也稍微缓和了一些。

林婉儿则在门外找到了那只空碗,碗底残留着些许汤药,旁边还有一小撮黑色的粉末。她立刻将碗拿回来,递给王宁:“你看,碗底有奇怪的粉末。”

王宁接过碗,凑近鼻尖闻了闻,眉头紧锁:“这是乌头的粉末!乌头有毒,少量便可让人抽搐昏迷,孙玉国,你还有什么话说?”

孙玉国脸色惨白,强装镇定:“我不知道什么乌头粉末,说不定是他自己带来的!”

就在这时,钱多多突然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脸上满是惊慌。他看了看孙玉国,又看了看王宁,颤声道:“我说……我说实话吧。这乌头粉是孙玉国让我给他的,他说要找人假装喝药中毒,嫁祸给百草堂……”

众人闻言,一片哗然。孙玉国又惊又怒,指着钱多多骂道:“你这个叛徒!我没让你这么做!”

“事到如今,你还想狡辩?”钱多多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条,“这是你给我的字条,上面写着要我准备乌头粉,还有给那汉子的赏钱凭证!”

王宁接过纸条,上面的字迹正是孙玉国的。他将纸条举起来,对众人说:“大家都看到了吧!这一切都是孙玉国的阴谋,他为了垄断药材,竟然不惜用毒害人,嫁祸于我!”

村民们终于明白过来,纷纷指责孙玉国。“原来是你在搞鬼,真是太恶毒了!”“亏我们还差点相信你,你根本就是个败类!”

刘二见势不妙,想要偷偷溜走,却被林婉儿一把抓住。“想跑?没那么容易!”林婉儿手腕一用力,刘二痛得嗷嗷直叫。

孙玉国面色灰败,瘫软在地。他没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阴谋,竟然因为钱多多的反水而败露。月光透过窗棂,照在他狰狞而绝望的脸上,显得格外狼狈。

王宁没有理会孙玉国,转身继续为那汉子施针解毒。随着最后一根银针拔出,汉子缓缓睁开眼睛,气息也平稳了许多。“多谢……多谢王药师……”汉子虚弱地说。

张阳师父叹了口气:“孙玉国,你利欲熏心,罔顾人命,终究会自食恶果。”

此时,远处传来了官府的脚步声。原来,张娜早已让人去报了官,想要借助官府的力量还百草堂一个清白。孙玉国和刘二被官府带走,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百草堂内,村民们的疑虑烟消云散,纷纷向王宁道歉。王宁摆了摆手,笑道:“大家也是被蒙在鼓里,不必道歉。只要大家能平安度过这场疫毒,比什么都好。”

灯火下,缅栀子的清香依旧弥漫。经过这场风波,村民们对缅栀解毒汤更加信任,而王宁和他的家人、林婉儿,也更加坚定了救治百姓的决心。只是,他们不知道,这场与疫毒的较量,还未结束,接下来的挑战,或许会更加艰难。

官府带走孙玉国与刘二的脚步声渐渐远去,百草堂内的气氛终于缓和下来。村民们围着王宁连连致谢,之前的疑虑早已化作愧疚与感激。王雪收拾着散落的药碗,看着眼前的景象,鼻尖微微发酸:“哥,总算真相大白了。”

王宁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目光扫过满室的缅栀子花,轻声道:“是这缅栀花有灵,也是大家心里的公道未泯。”他转头看向张阳师父,“师父,如今孙玉国倒台,钱多多愿意配合官府清点囤积的药材,咱们的药材短缺问题总算能解决了。”

张阳师父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眼中满是欣慰:“这不仅是药材的胜利,更是医者仁心的胜利。当年游方僧人留下《岭南采药录》,想必也是希望这些草药能救民于危难,而非成为谋利的工具。”他顿了顿,看向窗外,“不过眼下疫毒尚未完全控制,我们还要加把劲。”

话音刚落,钱多多提着一个沉甸甸的木箱走了进来。他脸上带着愧疚,将木箱放在药案上:“王药师,张师父,这是孙玉国囤积的部分黄连、金银花,我已经让人全部运来了。之前我一时糊涂,助纣为虐,还请你们责罚。”

王宁打开木箱,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封装好的药材,香气纯正,品质上乘。他摇了摇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这些药材能救不少人,你若真心悔改,便留下帮忙分拣药材吧。”

钱多多闻言,连忙拱手道谢:“多谢王药师宽宏大量,我一定尽心尽力!”

接下来的几日,青溪镇仿佛被缅栀子的清香笼罩。王宁将缅栀花与黄连、金银花等药材配伍,制成疗效更佳的“缅栀解毒汤”,批量煎制后分发给村民。张阳师父坐镇诊台,为病情较重的村民辨证施治,针灸配合汤药,效果立竿见影。

张娜和王雪负责分发汤药、安抚病患,王雪背上的采药包换了新的药材,双丫髻上别了一朵新鲜的缅栀子花,脸上洋溢着忙碌的喜悦。林婉儿则带着钱多多,每日往返于古寺与百草堂之间,采摘新鲜的缅栀子花,顺便护送钱多多运回官府没收的囤积药材。途中,钱多多主动说起孙玉国的阴谋:“其实孙玉国早就知道缅栀花能解疫毒,他私下让人试过,只是为了垄断药材市场,才故意散布谣言,甚至买通地痞陷害你们。”

林婉儿闻言,冷哼一声:“他机关算尽,终究还是自食恶果。”

随着“缅栀解毒汤”的广泛饮用,青溪镇的疫毒渐渐得到控制。原本卧病在床的村民陆续康复,街道上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孩子们在巷口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门槛上晒太阳,谈论着百草堂的救命之恩。

这日清晨,王宁正在药圃里晾晒缅栀子花,只见老住持带着几位僧人走来,手中捧着一幅卷轴。“王药师,青溪镇疫毒得解,全靠你与缅栀花之力。这幅《缅栀济世图》是老衲亲手绘制,赠与你,聊表谢意。”

王宁接过卷轴,缓缓展开。画面上,傣族古寺的缅栀子树下,药师正在为病患诊脉,僧人采摘花朵,村民们面带笑容,一派祥和景象。画旁题着“医者仁心,缅栀济世”八个大字,笔力遒劲。

“多谢大师厚赠,王宁愧不敢当。”王宁拱手道谢。

老住持微微一笑:“这是你应得的。你不仅救了青溪镇的百姓,更让缅栀花的功德得以彰显。日后,这古寺的缅栀子树,便由百草堂照料,愿它永远护佑一方平安。”

几日后,官府传来消息,孙玉国因囤积居奇、故意伤人等罪名,被判处流放,刘二也受到了相应的惩处,囤积的药材全部没收,分发给各地受灾百姓。

疫毒散尽的那一天,青溪镇的村民们自发来到镇口,种下了一片缅栀子树。男女老少齐动手,挖坑、栽苗、浇水,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间。王宁、张阳师父、张娜、王雪、林婉儿和钱多多也加入其中,每个人手中都捧着一株缅栀子幼苗,小心翼翼地栽种下去。

钱多多看着手中的幼苗,感慨道:“以前我总想着赚钱,却忘了做生意的本分。从今往后,我要做个正经的药材商人,多为百姓办实事。”

林婉儿拍了拍他的肩膀:“知错能改就好,以后有需要采买药材的地方,我陪你去。”

王雪看着栽种好的幼苗,笑着说:“等到来年夏天,这里就会开满缅栀子花,一定很漂亮。”

王宁望着眼前的树苗,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这些树苗不仅是青溪镇百姓对百草堂的感激,更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象征。张阳师父走到他身边,轻声道:“你看,这缅栀子花,白如蛋白,黄似蛋黄,不仅能解暑利湿,更能涤荡人心的贪婪与邪恶。中医药的传承,不仅是医术与药材的传承,更是医者仁心的传承啊。”

王宁点了点头,目光坚定。阳光洒在他的月白长衫上,沾着的药渍与缅栀子花的清香融为一体。他仿佛看到,来年夏天,镇口的缅栀子树开满了雪白泛黄的花朵,花香弥漫整个青溪镇,风吹过花丛,花瓣簌簌飘落,像一场温柔的雨,滋润着这片土地,也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而百草堂的灯火,依旧会在每个夜晚亮起,守护着青溪镇的平安,传承着中医药的智慧与温度。缅栀花下的故事,也将随着花香,在岁月中流传下去,成为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