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短篇中草药故事集 > 第388章 百草堂之厚朴花

第388章 百草堂之厚朴花(2 / 2)

老汉闻言,脸上的警惕消散了些,走到近前仔细打量着他们:“清溪村?我知道,前些日子路过你们村,确实看到不少人胸闷腹胀的。这调羹花能治这病,还是我爷爷辈传下来的说法,没想到你们也知道。”

“老丈也认识这药材?”张阳心中一喜,连忙问道。

老汉点点头,伸手摸了摸身边的厚朴树:“这树在深山里不多见,我们叫它调羹花,因为它的花瓣像调羹一样厚实。以前村里有人得了胀气的病,就摘几朵煮水喝,效果挺好。只是这几年进山的人少了,知道的人也不多了。”他顿了顿,又道:“你们运气好,这几株树是我爷爷亲手栽的,平日里我都会来照看,不然早就被野兽糟蹋了。”

“原来如此,多谢老丈照看,不然我们怕是很难找到这么多厚朴花。”张阳连忙道谢,心中感慨万千,没想到这深山之中,竟还有人守护着这珍贵的药材。

林婉儿也松了口气,收起了短弩:“老丈,我们采摘这些花,是为了救治村民,绝不是为了牟利。等村民们康复了,我们一定来感谢您。”

老汉摆了摆手,笑道:“不用谢,行医救人是好事。只是这调羹花采摘有讲究,只能摘花蕾,不能伤了树枝,不然来年就长不出花了。”他说着,走到树前,示范着如何用剪刀剪断花柄,“你看,要从花柄下方一寸的地方剪,这样既不损伤花蕾,也不影响树木生长。”

张阳和林婉儿连忙学着老汉的样子采摘,动作愈发轻柔。老汉在一旁看着,时不时指点几句,还告诉他们,厚朴花采摘后要及时晾晒,去除水分,才能更好地保存药效。

不知不觉间,日头已经升到了半空。张阳和林婉儿的采药篓都装满了厚朴花,散发着淡淡的药香。两人向老汉再次道谢,准备下山。

“老丈,不知您高姓大名?改日我们一定登门拜访。”张阳问道。

老汉摆摆手,笑道:“不用留名,你们能治好乡亲们的病,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他指了指另一条山道,“这条路人少,也平整些,你们从这里下山,能快些回到村里。”

张阳和林婉儿再次谢过老汉,背着沉甸甸的采药篓,沿着他指的山道向山下走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山道上,温暖而明亮。两人脚步轻快,心中充满了喜悦,仿佛已经看到了村民们康复后的笑容。

日头西斜,金色的阳光穿透山林,在蜿蜒的山道上投下长长的光影。张阳和林婉儿背着沉甸甸的采药篓,脚步匆匆地向清溪村赶去。篓子里的厚朴花层层叠叠,棕红色的花被片透着温润的光泽,清苦的药香随着脚步晃动,弥漫在空气中,让两人心中满是踏实。

“张大哥,按这个脚程,天黑前就能到村口了。”林婉儿抹了把额头的汗珠,脸上带着疲惫却兴奋的笑容。她的青色劲装沾了不少泥土,裤脚被荆棘划破了几道口子,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张阳点点头,紧了紧背上的药篓袋子,篓子沉甸甸的,压得肩头有些发酸,却让他心里格外安稳。“嗯,村民们还等着药材救命,咱们得尽快回去炮制。婉儿,你看前面是不是快到山口了?”他指着前方隐约可见的山口轮廓,那里正是通往清溪村的必经之路。

两人加快脚步,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山口的景象渐渐清晰起来。可就在这时,林婉儿突然停下脚步,伸手拉住了张阳的衣袖,声音压低了几分:“张大哥,不对劲,你看山口那边。”

张阳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山口的大槐树下,站着四个身影,为首的正是孙玉国的手下刘二。他依旧穿着那身短打,腰间挎着刀,身旁的三个汉子也都面露凶相,双手叉腰,显然是在特意等候他们。

“是刘二,他们果然来拦截了。”张阳眉头一沉,心中早有预料,却还是忍不住生出几分怒火。“孙玉国为了钱财,竟然连乡邻的救命药材都要抢夺,实在可恶!”

林婉儿握紧了腰间的短弩,眼神冰冷:“张大哥,你带着药材从旁边的小路绕过去,我来拦住他们。这些人只是些地痞无赖,我应付得来。”

“不行,太危险了。”张阳立刻否决,“他们人多势众,你一个人应付不过来。再说,这药材是乡亲们的希望,不能有任何闪失。”他看了看旁边一条狭窄的小路,又看了看山口的刘二等人,沉声道:“这样,我们一起冲过去。你负责开路,我护住药篓,只要闯过山口,到了村里就安全了。”

林婉儿点点头,从背上的篓子里取出短弩,上好弩箭,目光紧紧盯着刘二等人:“好,听你的!等会儿我数到三,咱们就冲过去。”

张阳深吸一口气,将药篓背得更紧了些,双手紧紧抓住篓子的背带,做好了冲刺的准备。

“一、二、三!冲!”

林婉儿话音刚落,两人便如同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刘二等人见状,立刻围了上来,刘二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张阳,林婉儿,你们以为能带着药材跑掉吗?识相的就把厚朴花交出来,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

“刘二,你别痴心妄想了!这药材是救治村民的,绝不能给你们!”林婉儿一边说着,一边抬手射出一箭,弩箭擦着刘二的耳边飞过,钉在了旁边的槐树上,吓得刘二连忙后退了一步。

趁着这个空隙,张阳跟着林婉儿冲过了刘二的第一道拦截。可另外三个汉子立刻围了上来,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一个高个子汉子伸出手,就要去抢张阳背上的药篓:“把药材留下!”

林婉儿反应极快,侧身挡在张阳身前,抬手一拳打在高个子汉子的胸口。那汉子闷哼一声,后退了几步,捂着胸口露出痛苦的神色。另一个矮胖的汉子见状,从侧面扑了过来,林婉儿抬腿一脚,正中他的膝盖,矮胖汉子惨叫一声,跪倒在地。

“找死!”刘二见状,气急败坏地拔出腰间的刀,朝着林婉儿砍了过来。林婉儿眼神一凛,侧身避开,同时从腰间拔出短刀,与刘二缠斗起来。短刀与长刀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火花四溅。

张阳趁机护住药篓,想要继续向前冲,却被最后一个汉子拦住了去路。那汉子身材粗壮,力大无穷,一把抓住了张阳的胳膊,想要把他拽倒。张阳急中生智,抬手一拳打在汉子的面门上,汉子吃痛,松开了手。张阳趁机推开他,继续向村里跑去。

“想跑?没门!”刘二见张阳要跑,心中焦急,一刀朝着林婉儿的肩膀砍去。林婉儿躲闪不及,肩膀被刀划了一道口子,鲜血立刻渗了出来,染红了青色的劲装。

“婉儿!”张阳回头看到这一幕,心中一紧,想要回去帮忙,却被那粗壮的汉子再次拦住。

林婉儿咬了咬牙,不顾肩膀的疼痛,手中的短刀更加凌厉,死死缠住刘二:“张大哥,别管我,你快带药材回村!”

就在这危急关头,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村民们的呼喊声:“张大夫,我们来帮你!”

张阳抬头望去,只见王雪带着十几个村民冲了过来,为首的正是之前在药铺看病的李伯,他拄着拐杖,身后跟着几个身强力壮的青壮年,每个人手中都拿着锄头、扁担等工具,脸上满是愤怒。

原来,王雪在张阳和林婉儿出发后,就一直留意着孙玉国那边的动静。她派了一个信任的村民去邻村打探,得知孙玉国让刘二带着人去山口拦截,立刻召集了村里信任百草堂的村民,赶来支援。

“刘二,你们太过分了!竟然抢夺救命药材!”王雪跑过来,看到林婉儿肩膀流血,气得脸色通红,对着村民们喊道:“大家一起上,把这些无赖赶跑!”

村民们早已对孙玉国和刘二的行径忍无可忍,闻言立刻冲了上去。刘二等人见状,顿时慌了神。他们平日里欺负单个村民还行,面对十几个愤怒的村民,根本不是对手。

“快跑!”刘二见势不妙,顾不上继续抢夺药材,对着手下的汉子们大喊一声,转身就想跑。可林婉儿怎么会放过他,忍着肩膀的疼痛,快步上前,一脚将他绊倒在地。

村民们立刻围了上来,将刘二和另外三个汉子团团围住。李伯拄着拐杖,指着刘二的鼻子骂道:“刘二,你这个丧良心的东西!孙玉国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就不怕遭天谴吗?”

刘二趴在地上,吓得浑身发抖,脸色苍白:“乡亲们,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求你们放过我吧!”

“放过你?你抢夺救命药材的时候,怎么没想过放过乡亲们?”王雪走上前,眼神冰冷,“今天要是不教训教训你们,你们以后还会为非作歹!”

村民们纷纷附和,对着刘二等人拳打脚踢,发泄着心中的怒火。刘二等人蜷缩在地上,连连求饶。

张阳走到林婉儿身边,看着她肩膀上的伤口,心中满是愧疚:“婉儿,你怎么样?伤得重不重?”

林婉儿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没事,只是皮外伤。药材没丢吧?”

“没丢,都好好的。”张阳连忙检查了一下背上的药篓,见厚朴花都完好无损,松了口气,“我们快回药铺,我给你处理伤口,然后立刻炮制药材。”

王雪也走了过来,看着林婉儿的伤口,心疼地说:“婉儿姐,你受苦了。我们先回药铺,我那里有止血的草药。”

回到清溪村,村民们纷纷围了上来,看到张阳背上的药篓,都露出了欣喜的神色。当他们看到林婉儿肩膀上的伤口和被押着的刘二等人时,又纷纷义愤填膺,对着刘二等人指指点点。张阳让李伯带着大家看住刘二,自己则和林婉儿、王雪、张娜一同回到百草堂。

张娜早已在门口等候,看到林婉儿受伤,连忙拿来止血药和纱布。张阳小心翼翼地为林婉儿处理伤口,王雪烧热水准备泡制药材,张娜则帮忙分拣。张阳将厚朴花摊开在竹席上挑选杂质,用清水清洗后阴干,又取出茯苓、白术研磨成粉,按比例混合分装,每包都仔细标注服用方法。

夜色渐浓,百草堂的灯依旧亮着,而济仁堂里,孙玉国正对着钱多多大发雷霆。钱多多谄媚地提议散布谣言,说厚朴花有毒,阴虚液燥者服用会害人,孙玉国立刻采纳了这个阴招。

天刚破晓,百草堂的门便被早早推开。张阳一夜未眠,却依旧精神抖擞地将药包整齐摆放在八仙桌上。村民们陆续赶来领药,张阳耐心讲解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就在这时,孙玉国带着钱多多和手下赶来,高声造谣说张阳的药有毒,还让钱多多夸大厚朴花的烈性,编造邻村人服药晕倒的谎言。

村民们顿时慌了神,纷纷面露迟疑。张阳又急又气,当即取出药包冲温水一饮而尽,以证清白。片刻后,他神色如常,还说药汁缓解了自己轻微的胸闷。恰在此时,王嫂抱着孩子跑来报喜,说孩子喝药后精神大好,想吃东西了。其他提前服药的村民也纷纷附和,说症状明显缓解。

孙玉国和钱多多脸色惨白,还想狡辩,却被愤怒的村民围住。这时,官府衙役赶到,将他们带走——原来张阳早有预料,提前让王雪报了案。孙玉国等人最终被判刑,发配边疆。

三日后,清溪村的雾气彻底散尽,阳光洒满村落。百草堂前挤满了复诊的村民,每个人气色红润,不复往日憔悴。李伯精神矍铄,王嫂怀里的孩子活泼好动,都对张阳的医术赞不绝口。

突然,有村民慌张来报,说郑钦文突然头晕目眩、浑身乏力。张阳连忙赶去诊治,发现郑钦文是阴虚液燥体质,触犯了厚朴花的用药禁忌,导致燥邪上浮。他立刻让张娜取来麦冬、玉竹熬煮滋阴润燥的药汤,郑钦文服用后很快好转。经此一事,村民们更加敬佩张阳的负责,也牢牢记住了用药禁忌。

不久后,钱多多提着布包来到百草堂赔罪,送来囤积的厚朴花和常用药材,说自己想改邪归正,日后踏实做药材生意。张阳接受了他的道歉,答应日后若有好的地道药材可以合作,但必须保证品质。

村民们为感谢百草堂,自发将村口空地辟为药材园,在张阳指导下栽种厚朴树苗和其他常用药材。栽种那天,全村人齐上阵,热闹非凡。张阳还编了厚朴花的口诀教给大家:“调羹花,形似笔,棕红外皮十二瓣。性微温,归脾胃,宽中理气祛湿浊。胸闷腹胀食不香,三剂见效解烦忧。阴虚液燥需忌用,辨证施药记心头。”

日子一天天过去,药材园里的厚朴树渐渐枝繁叶茂,每年春天花开满枝,清苦的药香弥漫村落。村民们学会了采摘炮制厚朴花,百草堂的口碑也越来越响亮,周边村落的人都慕名而来。张阳坚守医者仁心,张娜、王雪、林婉儿各司其职,药铺里始终充满温暖的烟火气。

钱多多信守承诺,送来的药材都是地道好货,成了百草堂靠谱的合作伙伴。郑钦文康复后,也常来药材园帮忙,还跟着张阳学习基础药理。

多年后,清溪村的厚朴树林愈发茂密,张阳编的口诀在皖南山区代代相传。百草堂的牌匾历经风雨,依旧温润明亮,张阳的儿子继承了衣钵,继续守护乡邻健康。林婉儿嫁给了郑钦文,两人一同打理药材园;王雪成了知名女药师,常年进山采药。

每当有人问起清溪村的厚朴花,村民们都会讲述当年那场雨灾里,张阳和伙伴们进山寻药、智斗奸商的故事。那看似普通的调羹花,不仅治愈了病痛,更见证了医者仁心的坚守,传承了中医药文化的智慧。而那片药材园,早已成为清溪村的象征,将“厚质载德、理气护脾”的品性,连同中医药文化的种子,一同播撒在皖南山区的土地上,流传千古,生生不息。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清溪村的厚朴树愈发苍劲挺拔,每年清明前后,棕红色的花蕾缀满枝头,像一串串小巧的毛笔头,又似一个个温润的调羹,在风中轻轻摇曳,清苦的药香飘遍整个山谷。村里的孩子们总爱围着药材园奔跑,口中念着张阳传下的口诀,稚嫩的声音与花瓣飘落的簌簌声交织在一起,成了清溪村最美的乐章。

张阳渐渐老去,鬓角染霜,双手的老茧愈发厚重,却依旧每天坐在百草堂里诊脉、配药。他常对儿子说:“行医如栽树,既要知药材之性,更要明人心之善。厚朴花性温理气,却忌阴虚者用,这是药材的底线;医者救人,不分贫富,不欺老幼,这是行医的底线。”

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将《饮片新参》视若珍宝,更将“厚德载德”四个字刻在心里。他延续着张阳的规矩,每逢雨季,便提前备好厚朴花,为村民预防湿浊之症;遇到家境贫寒的患者,便分文不取,只收一束自家种的草药作为答谢。

林婉儿和郑钦文的孩子,从小在药材园里长大,跟着外祖父认识了各种药材,跟着父亲学习辨识体质,年纪轻轻便懂得“辨证施药”的道理。王雪则带着徒弟们走遍皖南山区,不仅采摘药材,更将厚朴花的种植技艺、炮制方法教给周边村落的村民,让这味救命的药材惠及更多人。

钱多多晚年时,将自己的药材生意交给了儿子,专程回到清溪村,在药材园旁捐建了一座小小的“药香亭”。亭子里刻着厚朴花的药性、禁忌和张阳编的口诀,供来往的人观瞻学习。他常对人说:“当年我被利欲熏心,差点害了乡亲们,是张大夫点醒了我。做药材生意,先做人,再做药,药材的品性,就是做人的品性。”

有一年,皖南再次遭遇连日阴雨,周边几个村落又有村民出现胸闷腹胀的症状。消息传到清溪村,张阳的儿子立刻带着村民们采摘厚朴花,搭配茯苓、白术,分装成一个个药包,让林婉儿的儿子和王雪的徒弟们分头送去。所到之处,村民们接过药包,闻着熟悉的药香,无不感念清溪村的恩情,更敬佩中医药的神奇。

那些曾经受惠于厚朴花的村落,也纷纷种起了厚朴树,渐渐地,皖南山区的厚朴林连成一片,成为当地独有的风景。每当有人问起这树的来历,人们都会说起清溪村的百草堂,说起张阳和他的伙伴们,说起那朵形似调羹、性温理气的厚朴花。

岁月流转,百草堂依旧是清溪村的核心,药香亭里的字迹虽有些斑驳,却依旧清晰可辨。来往的采药人、行医者,都会特意绕到清溪村,看一看这片厚朴林,听一听那段传奇故事,再向百草堂的传人请教几句药理。中医药文化,就这样通过一株株厚朴树、一朵朵调羹花,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口耳相传,在皖南山区扎下了深根。

而清溪村的村民们,早已将厚朴花当成了村里的图腾。每逢丰收之年,他们会采摘最新鲜的厚朴花蕾,酿成药酒,供奉在祠堂里,感念这味药材带来的安宁与富足;谁家添了新丁,长辈会用厚朴花煮水,给孩子洗个药浴,盼着孩子能像厚朴树一样,坚韧正直,福泽绵长。

张阳去世后,村民们将他葬在药材园旁的山坡上,坟前栽了一株新的厚朴树苗。多年后,这株树苗也长成了参天大树,枝繁叶茂,与周围的厚朴林连成一片。每到花开时节,坟前的花蕾开得最盛,药香也最浓,仿佛在诉说着主人一生与药为伴、与善同行的故事。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清溪村的土地上,厚朴林的影子被拉得很长,百草堂的灯光渐渐亮起,药香弥漫在空气中,温暖而治愈。这朵从深山走来的调羹花,不仅治愈了无数人的病痛,更承载了医者仁心的坚守、邻里互助的温情,以及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绽放,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