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高粱(2 / 2)

送走杨局长之后,李旭看着面前的两瓶茅台酒,心中一动。

他研究了那么多种植物,从农作物到花卉,从蔬菜到果树,无所不包。

但是,他还没有涉足过酿酒植物的领域。

“我完全可以研究一种特殊的植物种子,专门用于酿酒!”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迅速在他的脑海中扎根。

研究什么植物种子呢?

李旭很快就想到了一种传统的农作物——高粱。

高粱,这种粗犷的粮食,在人们的餐桌上并不受青睐,甚至可以说“不好吃”。

然而,它却是白酒酿造的最佳原料。

这种奇特的矛盾,让李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粱作为一种粮食作物,单独食用时,其口感粗糙,风味单一,确实不被认为是特别美味的食物。

那么,为何这种“不好吃”的谷物,却能成为酿造中国白酒,特别是酱香型白酒的最佳原料呢?

首先,从作物本身的特性来看,高粱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它耐旱、耐寒,对贫瘠的土壤也有很好的适应能力,生长期相对较短,而且收获量高。

这使得高粱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区域,成为了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它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的温饱保障。

其次,从化学成分上分析,高粱与其他谷物相比,富含淀粉、蛋白质和矿物质。

尤其是它的淀粉含量高,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这个特点对酿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粱所含的淀粉颗粒较大,结构独特,这也为其在酿酒过程中释放潜力奠定了基础。

在酿酒过程中,高粱经历了一系列精细而复杂的处理和发酵过程,从而发挥出其作为酿酒原料的最大潜力。

首先,高粱要经过初步的研磨,将坚硬的粮食破碎成细粉或小颗粒。

这一步骤有助于增大高粱的表面积,从而更有效地释放其内部的淀粉。

然后,在酿造中会加入曲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酒曲。

曲菌中含有多种复杂的酶,这些酶能够分解高粱中的淀粉,将其转化为可发酵的糖分。

这是酿酒过程中最关键的糖化环节。

随后,经过一系列的发酵和蒸馏等环节,高粱中的糖分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被转化为酒精,形成白酒的原始液。

在蒸馏过程中,高粱所特有的风味物质也会被保留和提纯,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口感和香气的白酒。

高粱“不好吃”的特点,在酿酒过程中不仅得到了克服,而且它的存在,反而使得白酒具有了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首先,高粱中的淀粉颗粒较大,经过研磨、糖化和发酵后,产生的酒体通常较为浑厚、饱满,入口绵柔,回味悠长。

其次,高粱中相对较低的蛋白质含量,有效避免了酒体在储存和陈酿过程中出现浑浊和混浊的现象,保证了白酒的清澈度。

此外,高粱所含的丰富矿物质,如钾、磷、钙等,以及其特有的单宁物质,也为白酒提供了更加复杂和丰富的风味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