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巡视组的工作重点是查处医疗腐败,其人员构成需紧密围绕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和腐败高发领域(如药品/设备采购、医保资金滥用、基建工程、人事利益输送等),突出“专业匹配度”和“场景穿透力”。因此阳风知道,巡视组需以下几类核心人才:
一、核心主导:纪检监察与执纪骨干
林正刚书记和阳风综合考虑,由两位资深纪检监察干部卫青和蒋芝担任纪检骨干,由四十岁的卫青担任第一副组长,三十五岁的蒋芝担任第二副组长,另外配备了两个有经验的纪检干部作为纪检力量配备的组员。
他们的关键作用是医疗腐败常涉及“行业潜规则”(如“统方费”“回扣”),需纪检干部结合纪律法规,将隐蔽的利益输送转化为可追责的违纪违法事实(例如,将药品回扣认定为受贿或单位行贿)。
二、医疗行业“内行人”:穿透业务流程的“解码器”,因此巡视组还必须配备资深医疗管理专家,因此省纪委联系了原省人民医院口碑很好的退休老院长房战辉、卫健委中层干部深元芳、医管局监管骨干韩楚玉。
这些人才,他们熟悉医院运作的“暗线”,如科室主任对药品/耗材采购的话语权、设备采购中的“品牌指定”潜规则、新药进院的“门槛费”等,能精准定位腐败高发环节(如门诊药房与药企的合作模式、手术室高值耗材的使用审批)。
另外,还配备了药学/临床专业骨干,他们都是三甲医院退休的药剂科主任、临床药学专家、药检所资深人员等,这些人才能识别药品采购异常(如同一通用名药品价格远高于市场均价、某科室长
期“独宠”某品牌药品);他们能核查“处方回扣”线索(如某医生处方中某类药品占比畸高、与药企代表的异常接触)。
还配备了医疗器械/设备管理专家,他们都来自原医疗器械采购监管部门的干部、大型医院设备科负责人、第三方设备评估机构专家。
这些人才能识破设备采购中的“猫腻”(如虚报设备参数、以旧充新、售后维保捆绑利益输送);可以核查大型设备(如CT、MRI)的投放、使用与收费是否合规(如“合作分成”模式是否涉嫌利益输送)。
另外,还配备了资金与流程核查,堵住“钱袋子”漏洞的专业力量,需要的人才主要是医疗机构财务/审计专家,这些人才的来源是卫健委财务审计处干部、公立医院总会计师、熟悉医院会计制度的注册会计师。
他们的主要职能是核查医院财务账套中的异常往来(如“账外资金”“虚增成本”“套取科研经费”);识别科室承包、合作科室的利益分配漏洞(如私立机构挂靠公立医院“分红”)。
还有就是医保监管与审计骨干,这些人才的来源是医保局基金监管处干部、医保稽核专家、参与过医保飞行检查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