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八十七回 说秦君卫鞅变法 辞鬼谷孙膑下山

第八十七回 说秦君卫鞅变法 辞鬼谷孙膑下山(2 / 2)

于是秦国出兵攻打楚国,夺取了商于之地,在武关之外,拓展了六百多里的土地。周显王派遣使者册封秦国为方伯,诸侯们都纷纷前来祝贺。

当时,三晋之中只有魏国称王,有吞并韩国、赵国的意图。魏国国君听说卫鞅被秦国任用,感叹道:“真后悔当初没听公叔痤的话!” 此时,卜子夏、田子方、魏成、李克等人都已去世,于是魏国拿出丰厚的财物,招揽四方豪杰。

邹国人孟轲,字子舆,是子思门下的高徒。子思姓孔名汲,是孔子的嫡孙。孟轲从子思那里传承了圣贤的学说,有济世安民的志向。他听说魏惠王礼贤下士,便从邹国来到魏国。魏惠王到郊外迎接他,把他当作上宾,询问他有利于国家的方法。孟轲说:“我在圣人门下求学,只知道有仁义,不知道有利。” 魏惠王觉得他的话迂腐,没有采纳,孟轲于是前往齐国。潜渊有诗写道:

仁义非同功利谋,纷争谁肯用儒流?

子舆空挟图王术,历尽诸侯话不投。

在周朝的阳城,有一处地方叫鬼谷。这里山林幽深,树木茂密,神秘莫测,仿佛不是凡人居住的地方,所以得名鬼谷。在鬼谷中隐居着一位高人,他自称鬼谷子。相传他姓王名栩,是晋平公时期的人,曾在云梦山与宋国人墨翟一起采药修道。墨翟没有妻儿,他发愿要云游天下,专门帮助他人,解救人们的困苦危难。而王栩则一直隐居在鬼谷,人们都尊称他为鬼谷先生。

鬼谷先生学识渊博,知晓天地间的诸多奥秘,有几门学问常人难以企及。其一为数学,对于日月星辰、天象星象的变化,他了如指掌,能预测过去未来,所言之事无不灵验;其二是兵学,他对《六韬》《三略》等兵书研究透彻,战术变化无穷,排兵布阵如同鬼神莫测;其三为游学,他博闻强记,深知事理,善于分析形势,口才出众,一旦开口辩论,无人能敌;其四是出世学,精通修身养性、服食丹药、导引吐纳之术,能治病延年,甚至有望羽化成仙。

鬼谷先生既然懂得仙家飞升之术,为何还要屈身于尘世呢?原来是为了培养几个聪慧的弟子,一同回归仙境,所以才选择在鬼谷隐居。起初,他偶尔到集市上,为人们占卜,所预言的吉凶祸福,精准得如同神明。渐渐地,有人慕名前来学习他的法术。先生根据前来求学之人的资质,看其与哪门学问更为契合,就传授相应的法术。一方面是为了培养人才,供七国任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寻访有仙缘之人,共同探索出世之道。他在鬼谷居住的时间已经无法计算,前来求学的弟子也数不胜数,先生对来者从不拒绝,对离去的也从不挽留。

在众多弟子中,有几位当时非常有名:齐国人孙宾、魏国人庞涓、张仪,以及洛阳人苏秦。孙宾和庞涓结拜为兄弟,一同学习兵法;苏秦和张仪也结拜为兄弟,共同研习游说之术,他们各自钻研不同的学问。

先来说说庞涓,他学习兵法三年多,自认为学有所成。一天,他去打水,偶然走到山下,听到路人传言说魏国正在用丰厚的财物招揽贤才,寻求将相之才。庞涓听后心动不已,想要辞别先生下山,前往魏国应聘。但又担心先生不同意,心中犹豫不决,想说又不敢说。

先生善于观察人的容貌神情,早已猜到庞涓的心思,笑着对庞涓说:“你的时运已经到了,为何不下山去求取富贵呢?” 庞涓听先生这么说,正中下怀,连忙跪地请求道:“弟子正有此意,只是不知道此行能否如意?” 先生说:“你去摘一朵山花来,我为你占卜一下。”

庞涓下山寻找山花。当时正值六月盛夏,百花都已开过,没有山花。庞涓在山上四处寻找,找了很久,只找到一根草花,他连根拔起,本想拿给师父看。但转念一想:“这花质地柔弱,身材微小,算不上大器。” 于是就把花扔在地上,又去寻找。奇怪的是,再也没有找到其他花,他只好转身把之前摘的草花藏在袖子里,回去回复先生说:“山中没有花。” 先生说:“既然没有花,你袖子里是什么东西?” 庞涓无法隐瞒,只好拿出来呈上。这花离开土地,又经过日晒,已经半枯萎了。

先生说:“你知道这花的名字吗?它叫马兜铃。这花一开就是十二朵,象征着你荣华富贵的年数。它采自鬼谷,见了太阳就枯萎;鬼字旁边加个委字,就是‘魏’,你的出身之地,必定是在魏国。” 庞涓听后,心中暗暗称奇。

先生又说:“但你不该欺骗我,日后必定会因为欺骗别人的事情,反过来被别人欺骗,你不可不引以为戒!我有八个字,你要记住:‘遇羊而荣,遇马而瘁。’” 庞涓再次下拜说:“师父的教诲,我怎敢不铭记在心!”

临行前,孙宾送庞涓下山。庞涓说:“我与兄长结拜为兄弟,发誓同享富贵。我这次如果有了晋升的机会,一定会举荐兄长,一同建功立业。” 孙宾说:“贤弟这话当真?” 庞涓说:“我若食言,愿死在万箭之下!” 孙宾说:“多谢贤弟深情,何须发如此重誓!” 两人洒泪而别。

孙宾回到山上,先生见他面带泪痕,问道:“你是为庞涓的离去而难过吗?” 孙宾说:“同窗之情,怎能不难过?” 先生说:“你觉得庞涓的才能,足以胜任大将之职吗?” 孙宾说:“承蒙师父教导已久,他怎么会不能胜任呢?” 先生说:“远远不够,远远不够!” 孙宾十分惊讶,询问其中的原因,先生却没有回答。

第二天,先生对弟子们说:“我夜里讨厌听到老鼠的声音,你们轮流值夜,为我驱赶老鼠。” 弟子们都听从吩咐。当晚,轮到孙宾值夜,先生从枕头下取出一卷文书,对孙宾说:“这是你祖父孙武子所着的《兵法》十三篇。当年你祖父献给吴王阖闾,阖闾用这些策略,大破楚国军队。后来阖闾珍惜这本书,不想广泛流传,就把它放在铁柜里,藏在姑苏台房屋的柱子里面。自从越国军队焚烧姑苏台后,这本书就失传了。我从前和你祖父有交情,设法得到了这本书,并亲自为它作了注解;行军打仗的机密,都在这本书里,我从未轻易传授给别人。如今见你心地忠厚,特地把它交给你。”

孙宾说:“弟子自幼失去父母,又逢国家多灾多难,宗族离散,虽然知道祖父有这本书,但实际上并没有传承下来。师父既然有注解,为何不把它传给庞涓,而只传授给我呢?” 先生说:“得到这本书的人,善于运用它就能为天下谋福利,不善于运用就会给天下带来灾祸;庞涓不是品行端正的人,怎么能轻易交给他呢!”

孙宾于是把书带回卧室,日夜研读。三天后,先生突然向孙宾索要原书。孙宾从袖子里取出,交还给先生。先生逐篇询问,孙宾对答如流,一个字都没有遗漏。先生高兴地说:“你如此用心,你的祖父也算后继有人了!”

再说庞涓告别孙宾后,径直前往魏国,凭借自己的兵法才能去求见相国王错,王错把他举荐给魏惠王。庞涓入朝的时候,正好厨师给魏惠王呈上一只蒸羊,魏惠王刚要拿起筷子,庞涓心中暗自高兴,心想:“师父说‘遇羊而荣’,看来一点都没错。”

魏惠王见庞涓仪表堂堂,放下筷子起身,以礼相迎。庞涓再次下拜,魏惠王扶起他,询问他所学的本领。庞涓回答说:“我在鬼谷先生门下学习,对于用兵之道,颇有心得。” 接着他便比划着详细陈述,把自己心中所学倾囊而出,生怕说得不够详尽。

魏惠王问道:“我国东边有齐国,西边有秦国,南边有楚国,北边有韩国、赵国、燕国,这些国家都与我国势均力敌。而且赵国夺走了我国的中山国,这个仇还没有报,先生有什么计策呢?” 庞涓说:“大王如果不任用我也就罢了,要是任用我为将军,我保证战必胜,攻必取,能够兼并天下,哪里还用担心这六个国家呢?”

魏惠王说:“先生说大话,难道就不怕难以实现吗?” 庞涓回答说:“我自己估量自己的才能,实在是能够掌控这六个国家。如果大王委任我却没有成效,我甘愿领罪。” 魏惠王非常高兴,任命庞涓为元帅,兼任军师之职。庞涓的儿子庞英,侄子庞葱、庞茅,都被任命为列将。

庞涓训练士兵,先攻打卫国、宋国等小国,屡次获胜。宋、鲁、卫、郑等国的国君,相继相约前来朝拜魏国。恰好齐国军队侵犯魏国边境,庞涓又成功抵御,于是他自认为立下了不世之功,大肆吹嘘自己的功劳。

当时墨翟在名山大川中四处游历,偶然经过鬼谷探望朋友,一见到孙宾,和他交谈之后,两人十分投缘。墨翟便对孙宾说:“你的学业已经有成,为什么不出去求取功名,却一直隐居在山林之中呢?” 孙宾说:“我有个同学庞涓,在魏国做官,他和我相约,等他得志的时候,一定会举荐我,所以我在这里等他的消息。”

墨翟说:“庞涓现在是魏国的将军,我为你到魏国去,探探庞涓的心意。” 墨翟告辞后,径直前往魏国,听说庞涓自恃才能,说话狂妄自大,知道他没有举荐孙宾的意思;于是便穿着粗布衣服去求见魏惠王。

魏惠王早就听说过墨翟的名声,走下台阶迎接他,请他讲解兵法。墨翟简要地阐述了一些要点。魏惠王非常高兴,想要留墨翟担任官职。墨翟坚决推辞说:“我生性喜欢山野生活,不习惯官场的繁文缛节。我知道有个孙武子的孙子,名叫孙宾,他才是真正的大将之才,我远远比不上他。他现在隐居在鬼谷,大王为什么不把他召来呢?”

魏惠王说:“孙宾在鬼谷学习,和庞涓是同门,你认为他们二人谁的学问更胜一筹?” 墨翟说:“孙宾和庞涓虽然是同学,但孙宾独自得到了他祖父的秘传,天下无人能与他匹敌,更何况庞涓呢?”

墨翟告辞后,魏惠王立即召见庞涓,问道:“听说你的同学孙宾,独自得到了孙武子的秘传,他的才能天下无双,将军为什么不替我把他召来呢?” 庞涓回答说:“我并非不知道孙宾的才能,但孙宾是齐国人,他的宗族都在齐国。如今如果他来魏国做官,必定会先为齐国考虑,然后才是魏国,所以我不敢进言。”

魏惠王说:“‘士为知己者死。’难道一定要本国的人,才可以任用吗?” 庞涓回答说:“大王既然想要召见孙宾,我马上写信让他来。” 庞涓嘴上虽然这么说,心里却在盘算:“魏国的兵权,都掌握在我一个人手里,如果孙宾来了,肯定会夺走我的恩宠;既然魏王有命令,我不敢不听从,等他来了,我再想办法害他,阻止他得到重用,这样不就好了?” 于是写了一封信,呈给魏惠王。

魏惠王派使者驾着四匹马拉的高车,带着黄金、白璧,拿着庞涓的信,前往鬼谷聘请孙宾。孙宾拆开信一看,大致内容是:

庞涓承蒙兄长的庇护,一见到魏王,就受到重用。分别时我说的举荐之言,我铭记在心。如今特意把你举荐给魏王,请你即刻赶来,一起成就功业。

孙宾把信呈给鬼谷先生。先生知道庞涓已经得到重用,如今写信来聘请孙宾,却没有一个字问候老师,认为他是个刻薄忘本的人,不值得计较。但庞涓生性骄傲嫉妒,孙宾如果去了魏国,两人怎么能和睦相处呢?先生本想不让孙宾去,可又看到魏王的使者态度诚恳,孙宾也已经迫不及待要去,不好阻拦。于是也让孙宾取来一朵花,为他占卜吉凶。

当时是九月,孙宾看到先生的几案上,花瓶里插着一枝黄菊,就拔下来呈给先生,然后又放回花瓶里。先生于是推断说:“这花已经被折过,不再完好;但它耐得住寒冬,经霜也不会凋谢,虽然会遭受残害,但不会有大的凶险;而且它被供养在花瓶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花瓶是用金属铸造的,属于钟鼎之类。你最终会威震四方,声名刻在钟鼎之上。不过这花再次被拔起,恐怕一时难以得意。它仍旧回到花瓶,你的功名,最终还是在故土。我为你改个名字,或许有助于你进取。” 于是把孙宾的 “宾” 字,左边加上月字,改为 “膑”。按照字书的解释,“膑” 是刖刑的名称,鬼谷子把孙宾改为孙膑,显然是知道他日后会有被砍去双脚的遭遇,但天机不可泄露。鬼谷先生难道不是个奇人吗?髯翁有诗写道:

山花入手知休咎,试比蓍龟倍有灵;

却笑当今卖卜者,空将鬼谷画占形。

临行前,先生又交给孙膑一个锦囊,嘱咐他说:“一定要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候,才能打开看。” 孙膑拜别先生,跟随魏王的使者下山,登上马车离开了。

苏秦和张仪在一旁,都露出羡慕的神色,他们一起商量后,来向先生禀报,也想要告辞回去,求取功名。先生说:“天下最难得的就是聪明之士,以你们二人的资质,如果肯潜心学道,有望成为神仙,何苦要在尘世中忙碌,甘愿被虚名浮利所驱使呢!”

苏秦和张仪齐声回答说:“好的木材不会永远腐朽在山岩之下,锋利的宝剑不会永远藏在剑匣之中。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承蒙先生的教诲,也想趁着时机建功立业,让自己名扬后世。”

先生说:“你们两人中,就没有一个愿意留下来陪我吗?” 苏秦和张仪坚决要走,没有人愿意留下。先生无法勉强,叹息道:“寻找仙才竟然如此困难啊!” 于是为他们各自占卜了一卦,推断说:“苏秦先吉后凶,张仪先凶后吉。苏秦先去游说,张仪后发制人。我看孙庞二人,势必不能相容,一定会有相互倾轧的事情发生。你们二人日后,应该互相谦让,成就各自的名誉,不要伤害同学之间的情谊!” 两人叩头接受教导。

先生又取出两本书,分别赠送给苏秦和张仪。苏秦和张仪一看,是太公的《阴符篇》。他们说:“这本书我们早就熟读了,先生今天赐给我们,有什么用处呢?” 先生说:“你们虽然熟读,但还没有领悟其中的精髓。这次去如果不能如意,就深入钻研这篇文章,自然会有所收获。我也从此要到海外逍遥自在,不再留在这个山谷了。”

苏秦和张仪告辞离去后,没过几天,鬼谷子也乘船去蓬莱仙岛游玩,有人说他已经羽化成仙了。不知道孙膑应聘下山后,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