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八十一回 美人计吴宫宠西施 言语科子贡说列国

第八十一回 美人计吴宫宠西施 言语科子贡说列国(2 / 2)

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夫差宠爱西施,每天沉迷于游乐,就又和文种谋划。文种说:“我听说‘国家以百姓为根本,百姓以粮食为天。’今年庄稼歉收,粟米价格将会上涨,大王可以向吴国请求借粮,来救济百姓的饥荒。如果上天要抛弃吴国,就一定会答应我们的请求。” 勾践立刻命令文种带着厚重的礼物贿赂伯嚭,让他引见自己去见吴王。

吴王在姑苏台的宫殿里召见了文种,文种再次叩拜请求说:“越国地势低洼,水旱灾害频繁,年成不好,百姓饥饿困苦。希望能从大王这里借太仓的一万石粮食,来解救眼前的饥饿,明年粮食成熟,我们一定按时奉还。” 夫差说:“越王已经向吴国称臣,越国百姓的饥饿,就是吴国百姓的饥饿,我何必吝啬储存的粮食,不去救济他们呢?” 当时伍子胥听说越国使者来了,也跟着来到苏台,得以见到吴王。等听到吴王答应越国借粮的请求,他又劝谏说:“不行,不行!如今的形势,不是吴国占有越国,就是越国占有吴国。我看越王派使者来,并非真的因为饥饿困苦而借粮,而是想让吴国的粮食空虚。借给他们,不会增加他们对我们的亲近;不借给他们,也不至于结仇,大王不如拒绝他们。”

吴王说:“勾践曾被囚禁在我国,在我马前奔走,诸侯们没有不知道的。如今我恢复了他的国家,对他有再生之恩,他也不断向我们进贡,难道还会有背叛的担忧吗?” 伍子胥说:“我听说越王早起晚睡,体恤百姓,培养士人,一心想报复吴国。大王现在又输送粮食帮助他,我担心不久之后,姑苏台就会成为麋鹿出没的地方了。” 吴王说:“勾践已经称臣,哪有臣子攻打君主的道理?” 伍子胥说:“商汤讨伐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王,难道不是臣子攻打君主吗?”

伯嚭在旁边大声斥责伍子胥:“相国说话太过分了,我们大王怎么能和桀纣相比呢?” 接着又上奏说:“我听说葵邱之盟时,有禁止阻止邻国购买粮食的规定,这是为了体恤邻国。何况越国是我们贡品的来源呢?明年粮食成熟,让他们如数偿还,对吴国没有损失,还能对越国有恩德,有什么可害怕而不做的呢?” 夫差于是借给越国一万石粮食,对文种说:“我违背群臣的意见,把粮食借给越国,等年成丰收时,你们一定要偿还,不可失信!” 文种再次叩拜说:“大王怜悯越国,救济我们的饥荒,我们怎敢不遵守约定。”

文种带着一万石粮食回到越国,越王非常高兴,群臣都高呼 “万岁!” 勾践立即把这些粮食分发给国内的贫民,百姓们无不歌颂他的恩德。

第二年,越国粮食大丰收。越王勾践问文种:“我要是不偿还吴国的粮食,就会失信于人;可要是偿还,又会损耗越国而有利于吴国。这该怎么办呢?” 文种回答说:“应该挑选优质的粟米,蒸熟后再还给他们。他们喜爱我们的粟米,就会拿去播种,这样我们的计谋就成了。” 越王采用了这个计策,按照当初借的数量,把蒸熟的谷子还给了吴国。吴王感叹道:“越王真是守信用的人啊!” 又看到这些谷子颗粒粗大,不同于寻常,就对伯嚭说:“越国土地肥沃,他们的种子很好,可以分给百姓去种植。” 于是,吴国国内都用了越国的粟种。结果,这些种子都没有发芽,吴国百姓遭遇了严重的饥荒。夫差还以为是土地不同的缘故,却不知道粟种是被蒸熟了的。文种的这个计策可真是够狠的!(这是周敬王三十六年发生的事。)

越王听说吴国闹饥荒,百姓困苦,就想趁机出兵攻打吴国。文种劝谏说:“时机还没到,吴国的忠臣还在呢。” 越王又询问范蠡,范蠡回答说:“时机不远了!希望大王加紧训练军队,等待时机。” 越王问:“作战的装备还没准备好吗?” 范蠡说:“善于作战的人,一定有精锐的士卒,而精锐的士卒必须具备过人的技艺。大的方面是熟练使用剑戟,小的方面是精通弓弩。如果没有高明的师傅教导,就无法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我听说南林有个女子,精通剑戟之术;还有个楚国人叫陈音,擅长使用弓矢,大王可以聘请他们来。” 越王于是分别派了两名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处女和陈音。

单说那个处女,没有人知道她的姓名。她生长在深林之中,在荒无人烟的野外长大,没有师傅教导,却天生擅长击刺之术。使者到了南林,传达了越王的命令,处女立刻跟随使者向北出发。走到山阴道上的时候,遇到一位白胡子老翁,站在车前问道:“来的人莫非是南林处女?你有什么剑术,竟敢接受越王的聘请?我想见识见识!” 处女说:“我不敢隐瞒,还请您指教!” 老翁随即折下林子里的竹子,就像摘腐朽的草一样轻松,想用竹子刺处女。竹子折断了,末梢掉在地上,处女马上捡起竹梢,反过来刺老翁。老翁突然飞上树,变成了一只白猿,长啸一声就离开了。使者们都觉得很惊奇。

处女见到越王,越王赐她坐下,询问击刺的方法。处女说:“内心要充满精神力量,外表却要显得安逸闲适。看上去像温柔的女子,发起攻击时却像凶猛的老虎。摆好架势,观察对手的气势,全神贯注地投入战斗。行动敏捷得像飞奔的兔子,身形如同影子般难以捉摸,纵横往来,让人来不及眨眼。掌握了我这套方法的人,一个人可以抵挡百人,百人可以抵挡万人。大王如果不信,我愿意一试。” 越王命令一百名勇士,拿着戟来刺处女。处女接连挡开他们的戟,还把戟扔了回去。越王这才信服,让她去教导军士,接受她教导的军士有三千人。一年多以后,处女告辞回到南林,越王再次派人去请她,她却已经不在了。有人说:“这是上天想要兴越灭吴,所以派神女下凡传授剑术,来帮助越国。”

再说那个楚国人陈音,因为杀了人,为躲避仇家逃到了越国。范蠡看到他射箭百发百中,就向越王推荐,聘请他做射师。越王问陈音:“我想知道弓弩是怎么发明的?” 陈音回答说:“我听说弩是由弓演变来的,弓又是从弹弓发展而来,而弹弓的发明源于古代的一位孝子。在古代,人们生活质朴,饿了就吃鸟兽,渴了就喝露水,死了就用白茅包裹,扔在荒野里。有个孝子不忍心看到父母的尸体被禽兽吃掉,就制作了弹弓来守护。当时还为此编了一首歌谣:‘断木续竹,飞土逐肉。’到了神农皇帝的时候,他把弦绑在木头上做成弧,削尖木头做成箭,以此在四方树立威严。有个叫弧父的人,出生在楚国的荆山,他从小就没见过父母,从儿时起就练习使用弓矢,百发百中。他把这门技艺传给了羿,羿又传给了逢蒙,逢蒙传给了琴氏。琴氏认为诸侯相互征伐,弓矢不足以制服敌人,于是把弓横过来,加上臂撑,安装上机关,增加了发射的力量,这就是弩。琴氏把弩的制作方法传给了楚国的三位诸侯,楚国从此世世代代用桃弓棘矢来防御邻国。我的先辈从楚国学到了这门技艺,到现在已经传了五代了。弩箭所指之处,鸟来不及飞,兽来不及逃。大王可以试试!” 越王也派了三千名士兵,让陈音在北郊之外教导他们。陈音传授了连弩的发射方法,三支箭可以连续射出,让人防不胜防。三个月后,士兵们就掌握了其中的技巧。后来陈音生病去世,越王厚葬了他,还把那座山命名为陈音山。这都是后话了。髯仙有诗叹道:“击剑弯弓总为吴,卧薪尝胆泪几枯;苏台歌舞方如沸,遑问邻邦事有无。”

伍子胥听说越王在训练武艺,就求见夫差,流着泪说:“大王相信越国已经臣服顺从,可如今越国任用范蠡,日夜训练士卒,剑戟弓矢等技艺都非常精良。一旦他们趁我们疏忽进攻,我们国家就大祸临头了。大王如果不信,为什么不派人去侦察一下呢?” 夫差果然派人去探听越国的情况,详细了解了处女和陈音的事情,回来报告给夫差。夫差对伯嚭说:“越国已经归服了,他们还训练军队,想干什么呢?” 伯嚭回答说:“越国承蒙大王赐给土地,没有军队就无法守卫。训练军队,本就是守国的常规之事,大王何必怀疑呢?” 夫差始终放心不下,于是有了出兵攻打越国的想法。

话分两头。再说齐国的陈氏,世代深得民心,早就怀有篡夺国家大权的野心。到陈恒继位后,谋反的意图更加急迫,只是忌惮高氏、国氏的党羽还很多,就想把他们全部除掉。于是,陈恒向齐简公上奏说:“鲁国和我们是邻国,却和吴国一起攻打齐国,这个仇不能忘记。” 齐简公相信了他的话。陈恒趁机推荐国书做大将,高无平、宗楼做副将,大夫公孙夏、公孙挥、闾丘明等人都随军出征。他们出动了一千辆战车,陈恒亲自送军队出征,军队驻扎在汶水边上,发誓要灭掉鲁国才回去。

当时孔子在鲁国,正在删述《诗》《书》。一天,他的弟子琴牢,字子张,从齐国来到鲁国,拜见老师。孔子询问齐国的事情,得知齐国军队已经到了边境,大惊道:“鲁国是我的祖国,如今遭受兵祸,不能不救!” 于是问众弟子:“谁能替我出使齐国,阻止齐国攻打鲁国呢?” 子张、子石都愿意去,孔子没有答应。子贡离开座位问道:“我可以去吗?” 孔子说:“可以。”

子贡当天就告辞出发,到了汶水边上,求见陈恒。陈恒知道子贡是孔子门下的高徒,这次来肯定有游说的话,就预先摆出严肃的脸色等着他。子贡却神态坦然地走进来,旁若无人。陈恒迎接他相见,坐定后,问道:“先生来这里,是为鲁国当说客的吧?” 子贡说:“我来这里,是为齐国,不是为鲁国。鲁国是个很难攻打的国家,相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陈恒说:“鲁国怎么难攻打了?” 子贡说:“鲁国的城墙又薄又矮,护城河又窄又浅,国君软弱,大臣没有才能,士兵不熟悉作战,所以说‘难伐’。依我看,相国不如攻打吴国。吴国城墙又高又厚,护城河又宽又深,武器精良锋利,还有良将守城,这才容易攻打。” 陈恒生气地说:“你说的难易,完全颠倒了常理,我实在不明白。” 子贡说:“请让旁人回避,我给相国解释。” 陈恒于是让随从退下,向前靠近,请教子贡。

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外部,就攻打弱小的国家;忧患在内部,就攻打强大的国家。’我私下观察相国的处境,您和各位大臣并非同心同德。如今攻破弱小的鲁国,功劳都归各位大臣,相国却没有份,大臣们的势力会越来越大,相国您就危险了!要是把军队转移到吴国,大臣们在外面被强敌困扰,相国就能在齐国独揽大权,这难道不是最方便的计策吗?” 陈恒脸色立刻缓和了,高兴地问道:“先生的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可是军队已经到了汶水边上,如果转而攻打吴国,别人会怀疑我,怎么办呢?” 子贡说:“您只要按兵不动,我请求到南方去见吴王,让他救援鲁国,攻打齐国。这样一来,您再和吴国交战,就不愁没有理由了。” 陈恒大喜,就对国书说:“我听说吴国要攻打齐国,我们的军队先驻扎在这里,不可轻易行动。打探好吴国人的动静,必须先打败吴国军队,然后再攻打鲁国。” 国书答应了,陈恒于是回到齐国。

再说子贡日夜兼程赶到东吴,拜见吴王夫差,说道:“吴国和鲁国联合攻打齐国,齐国恨得咬牙切齿。如今齐国军队已经到了汶水边上,准备攻打鲁国,接下来肯定会打到吴国。大王为什么不攻打齐国,去救援鲁国呢?打败拥有万辆兵车的齐国,再收服拥有千辆兵车的鲁国,威风超过强大的晋国,吴国就可以称霸了。” 夫差说:“之前齐国答应世世代代侍奉吴国,我因此撤兵。可现在他们不来朝贡,我正打算去问罪。但又听说越王勤于政务,训练军队,有图谋吴国的心思,我想先攻打越国,再攻打齐国也不晚。” 子贡说:“不行!越国弱小,齐国强大,攻打越国利益小,放过齐国祸患大。害怕弱小的越国,却躲避强大的齐国,这不是勇敢;追逐小利,却忘记大患,这不是明智;既不勇敢又不明智,怎么能称霸呢?大王要是担心越国,我请求到东方去见越王,让他亲自带着武器,跟随您出征,怎么样?” 夫差非常高兴,说:“要是真能这样,那是我的心愿。”

子贡辞别吴王,向东前往越国。越王勾践听说子贡要来,派人提前清扫道路,到郊外三十里迎接,把他安排在上等的馆舍,恭敬地问道:“我们这个偏僻的东海小国,怎么敢烦劳您这位高贤远道而来呢?” 子贡说:“我是来向您吊丧的!” 勾践再次叩拜,问道:“我听说‘祸与福是邻居’。先生来吊丧,对我来说反而是福,请您说说原因。” 子贡说:“我刚才去见吴王,劝说他救援鲁国,攻打齐国,吴王怀疑越国要图谋他,打算先对越国下手。没有报复别人的想法,却让人怀疑,这是笨拙;有报复别人的想法,却让人知道,这是危险。” 勾践惊讶地直起身子,长跪问道:“先生怎么救我?” 子贡说:“吴王骄傲又喜欢阿谀奉承,太宰伯嚭专权又善于进谗言。您用贵重的器物取悦他们,用谦卑的言辞尽到礼数,亲自率领一支军队,跟随他们去攻打齐国。如果他们战败,吴国从此就会削弱;如果他们战胜,吴王必然会有称霸诸侯的野心,会出兵攻打强大的晋国。这样一来,吴国就会有破绽,越国就可以趁机行动了。” 勾践再次叩拜说:“先生的到来,真是上天的恩赐。就像让死人复活,让白骨长肉,我怎敢不接受您的教导!” 于是,勾践赠送给子贡黄金百镒、宝剑一口、良马二匹。子贡坚决推辞,没有接受。

子贡回去见吴王,报告说:“越王感激大王让他得以保全的恩德,听说大王对他有疑虑,非常恐惧,早晚就会派使者来谢罪了。” 夫差让子贡住在馆舍里,过了五天,越国果然派文种来到吴国,在吴王面前叩首说:“东海贱臣勾践,承蒙大王不杀之恩,得以继续祭祀宗庙,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如今听说大王主持正义,讨伐强国,拯救弱国,所以派我文种,献上先王收藏的精良铠甲二十套,还有‘屈卢’矛、‘步光’剑,来犒劳军吏。勾践想请问出征的日期,他将挑选全国的三千名勇士,跟随您出征。勾践愿意身披战甲,手持兵器,亲自冲锋陷阵,死也无所畏惧。” 夫差非常高兴,就召来子贡,问道:“勾践果然是守信用的人啊。他想率领三千名勇士,跟随我去攻打齐国,先生觉得可以吗?” 子贡说:“不行。征用大量的人,还要役使他们的国君,这太过分了。不如接受他的军队,推辞他国君亲自出征。” 夫差听从了这个建议。

子贡辞别吴国,又向北前往晋国,拜见晋定公,说道:“我听说‘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如今吴国攻打齐国的日子不远了。如果吴国战胜,必然会和晋国争夺霸主之位,您应该整顿军队,休养士卒,等待时机。” 晋侯说:“我一定接受您的教导。” 等子贡回到鲁国的时候,齐国军队已经被吴国打败了。不知道吴国是怎么打败齐国的,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