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八十回 夫差违谏释越 句践竭力事吴

第八十回 夫差违谏释越 句践竭力事吴(2 / 2)

勾践再次进入寝室,叩首说:“囚臣斗胆再次叩拜,恭贺大王。大王的病,到己巳日就会好转,到了三月壬申日便会完全康复。” 夫差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 勾践回答说:“我听医师说过:‘粪便,是谷物消化后的味道。顺应时节之气,粪便就会正常,反之则异常。’如今囚臣私下尝了大王的粪便,味道又苦又酸,正符合春夏时节万物生长的气息,所以我能判断大王的病情。”

夫差听后十分高兴,赞叹道:“勾践真是仁德之人啊!臣子侍奉君主,有谁肯尝粪便来判断病情呢?” 当时太宰伯嚭在一旁,夫差便问他:“你能做到吗?” 伯嚭摇了摇头说:“我虽然非常敬爱大王,但这件事我确实做不到。” 夫差又说:“不仅太宰做不到,即使是我的太子也做不到。” 随即下令让勾践离开石室,就近找地方居住,还说:“等我的病好了,就送你回国。” 勾践再次叩拜谢恩后,才退了出去。

从这以后,勾践租住在民舍,依旧像以前一样从事放牧等劳作。夫差的病果然逐渐痊愈,一切都如同勾践所预测的那样。夫差心中感念勾践的忠心,病好上朝之后,便下令在文台摆下酒宴,邀请勾践赴宴。勾践假装不知情,仍然穿着囚服前来。夫差得知后,立刻让人安排勾践沐浴,并为他更换衣冠。勾践再三推辞,最后才接受命令。

勾践换上新衣后,入宫拜见夫差,再次叩拜稽首。夫差连忙将他扶起,随即下令说:“越王是仁德之人,怎么能长期受辱呢!我打算解除对他的囚禁,赦免他的罪过,放他回国。今日为越王设北面之座,群臣都要以宾客之礼相待。” 于是,夫差请勾践入座,各位大夫也都在一旁依次就座。

伍子胥看到吴王忘记仇恨,以礼相待敌人,心中愤愤不平,不肯入席,拂袖而去。伯嚭趁机进言说:“大王以仁德之心,赦免了仁德之人的过错。我听说‘声音相同就会相互呼应,气息相同就会彼此融合’。今日的宴席,仁德之人应该留下,不仁德之人应该离开。相国是刚勇之人,他不肯入座,大概是自己感到惭愧吧?” 夫差笑着说:“太宰说得有道理。”

酒过三巡,范蠡和越王一同起身,向吴王敬酒祝寿,口中念着祝辞:“皇王在上,恩播阳春;其仁莫比,其德日新。于乎休哉!传德无极;延寿万岁,长保吴国。四海咸承,诸侯宾服;觞酒既升,永受万福!” 吴王听了,非常高兴,这一天众人都喝得大醉才散席。夫差命令王孙雄送勾践到客馆,并说:“三天之内,我就送你回国。”

第二天一早,伍子胥进宫去见吴王,说道:“昨天大王竟然以宾客之礼对待仇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勾践内心怀着虎狼般的野心,外表却装作温恭的样子。大王只贪图一时的阿谀奉承,却不考虑日后的祸患,抛弃忠直之言,听信谗言,沉溺于小仁小义,却养大了仇人,这就好比把毛发放在炉炭之上,却希望它不被烧焦,把鸡蛋扔到千钧重物之下,却期望它完好无损,这怎么可能呢?”

吴王听了,很不高兴地说:“我卧病三个月,相国你没有一句好话来安慰我,这是你的不忠;没有进献一件好物给我,这是你的不仁。作为臣子,不仁不忠,要他有什么用!越王舍弃自己的国家,千里迢迢来归附我,献上他的财物,甘愿做我的奴婢,这是他的忠诚;我生病的时候,他亲自为我尝粪,毫无怨恨之心,这是他的仁德。我如果听从相国的一己之见,诛杀这样的善人,皇天必定不会保佑我。”

伍子胥争辩道:“大王的话怎么如此自相矛盾呢?老虎压低自己的身子,是准备发动攻击;狐狸蜷缩自己的身体,是想要有所获取。越王来吴国称臣,心中必然怨恨,大王怎么能知道呢?他表面上尝大王的粪便,实际上是在蚕食大王的心志。大王如果不察觉,中了他的奸计,吴国必定会被他擒获。” 吴王不耐烦地说:“相国别说了,我的心意已经决定了!” 伍子胥知道无法再劝谏,只好郁郁寡欢地退了下去。

到了第三天,吴王又下令在蛇门外摆酒,亲自送越王出城。群臣都捧着酒杯为勾践饯行,只有伍子胥没有来。夫差对勾践说:“我赦免你回国,你应当牢记吴国的恩情,不要记恨吴国的仇怨。” 勾践叩首说:“大王怜悯我孤苦穷困,让我能够活着回到故国,我定会生生世世,竭尽全力报效吴国。苍天在上,可鉴我心,如果我辜负了吴国,皇天也不会保佑我!” 夫差说:“君子一言为定,你就启程吧。努力,努力!” 勾践再次叩拜,伏地不起,泪流满面,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夫差亲自扶起勾践,送他登上车,范蠡驾车,夫人也再次叩拜谢恩,一同上车,朝南而去。(这是周敬王二十九年发生的事情。)史臣有诗叹道:“越王已作釜中鱼,岂料残生出会稽?可笑夫差无远虑,放开罗网纵鲸鲵。”

勾践回到浙江边上,远远望见对岸山川秀丽,天地清朗,不禁感叹道:“我本以为永远告别了越国的百姓,要把尸骨留在异国他乡,没想到还能活着回到国家,继续祭祀宗庙!” 说完,他与夫人相对而泣,身边的人也都感动得流下眼泪。

文种早就知道越王即将归来,率领守护国家的群臣以及城中百姓,在浙江边上跪拜迎接,欢呼声震天动地。勾践让范蠡挑选吉日回到国都。范蠡掐指一算,说道:“奇怪啊,大王所选的日子,没有比明天更吉利的了。大王应该赶快启程,以顺应这个吉日。” 于是,众人快马加鞭,连夜赶回都城。回国后,告祭宗庙、临朝理政等事,这里就不再赘述。

勾践心中始终牢记会稽之耻,打算在会稽修筑城池,并迁都到这里,以此来时刻警醒自己。他把这件事专门委托给范蠡。范蠡于是观察天文,勘察地理,规划建造新城,把会稽山围在城内。在西北的卧龙山建造飞翼楼,象征着天门;在东南设置漏石窦,象征着地户。外城的周围,唯独缺了西北一角,对外宣称是 “已经向吴国称臣,不敢堵塞进贡的道路”,实际上是暗中为日后进取做准备。

城池建成后,忽然城中涌出一座山,周围数里,形状像乌龟,山上天生草木茂盛。有人认出这座山,原来是琅玡的东武山,不知道为什么,一夜之间飞到了这里。范蠡上奏说:“我修筑城池,上应天象,所以上天降下‘昆仑’山,这是开启越国称霸的征兆啊。” 越王听了十分高兴,便给这座山取名为怪山,也叫飞来山,又叫龟山。在山巅建造灵台,修筑三层楼,用来观望灵异之物。一切都准备妥当后,勾践从诸暨迁都到这里,对范蠡说:“我实在没有德行,以至于失去国家,家破人亡,沦为奴隶。如果不是相国和各位大夫的辅佐,怎么会有今天呢?” 范蠡说:“这是大王的福气,并非我们的功劳。只希望大王时刻不要忘记在石室受的苦,那么越国就可以兴盛,吴国的仇也可以报了。” 勾践说:“我一定牢记教诲!”

于是,勾践让文种治理国家政务,让范蠡管理军事,尊重贤能之士,礼遇士人,敬重老人,抚恤贫困之人,百姓都非常高兴。自从勾践尝粪之后,常常患有口臭。范蠡知道城北有座山,山上生长着一种蔬菜,名叫蕺菜,可食用,而且有轻微的气味,于是派人采摘蕺菜,让满朝官员都吃,以此来混淆口臭的味道。后人因此把这座山命名为蕺山。

勾践急于复仇,于是刻苦自励,日夜操劳。眼睛疲倦想要合上时,就用蓼草来刺激;脚冷得想缩起来,就把脚泡在冷水里。冬天常常抱着冰块,夏天则手握着火炭;睡在柴草堆上,不用床褥。还在自己坐卧的地方悬挂一个苦胆,饮食起居,都要取来尝一尝。半夜里常常暗自哭泣,哭完又长啸,口中不停地念叨着 “会稽” 二字。

由于越国经历丧败之后,人口减少,勾践便颁布法令:壮年男子不许娶年老的妻子,年老的男子不许娶年轻的少妇;女子十七岁还不嫁人,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妻,他们的父母都有罪;孕妇将要生产时,要报告官府,官府会派医生守护;生男孩的,赏赐一壶酒和一只狗,生女孩的,赏赐一壶酒和一头小猪;生三个孩子的,官府抚养其中两个,生两个孩子的,官府抚养其中一个。有百姓去世,勾践会亲自前去哭吊。每次出游,他必定在车后载着饭和羹,遇到孩童,必定给他们喂食,询问他们的姓名。到了耕种时节,他亲自拿着农具劳作。夫人亲自织布,与百姓一同劳作,同甘共苦。

勾践七年不向百姓征收赋税。饮食不添加肉食,衣服不追求华丽。只是问候吴国的使者,没有一个月间断过。他又派男女百姓进山采集葛藤,制作黄丝细布,打算献给吴王。还没来得及进献,吴王赞赏勾践的恭顺,派人增加了越国的封地。于是,越国的疆域东至句甬,西至檇李,南至姑蔑,北至平原,纵横八百多里,都成为越国的土地。

勾践于是准备了十万匹葛布、一百坛甘蜜、五双狐皮、十艘晋竹,以此来答谢吴王增加封地的礼遇。夫差非常高兴,赏赐给越王羽毛装饰。伍子胥听说这件事,称病不再上朝。

夫差见越国已经彻底臣服,毫无二心,便对伯嚭的话深信不疑。一天,他问伯嚭:“如今国家四方边境太平无事,我想扩建宫室来让自己享乐,你觉得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 伯嚭上奏说:“在吴国都城范围内,那些高耸的亭台和优美的胜景,没有比得上姑苏的了。然而先王所修筑的姑苏台,规模还不够宏大,无法让大王尽情游览观赏。大王不如重新改建这座台,让它高到可以望见百里之外,宽敞到能够容纳六千人。在上面聚集歌童舞女,这样就可以尽享人间的欢乐了。” 夫差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于是悬赏征求建造宫室所需的大木。

文种得知此事后,向越王进言说:“我听说‘高飞的鸟儿,往往死于美味的食物;深泉里的鱼儿,常常死于芬芳的鱼饵。’如今大王一心想要报复吴国,就必须先迎合吴王的喜好,这样才能掌控他的命运。” 勾践疑惑地问:“就算迎合了他的喜好,难道就能掌控他的命运吗?” 文种回答说:“我用来攻破吴国的方法有七种:一是赠送财物,让吴国的君臣心生欢喜;二是高价购买吴国的粮食和草料,使他们的储备空虚;三是进献美女,迷惑吴王的心智;四是送上能工巧匠和优良木材,让他们大兴土木建造宫室,耗尽他们的钱财;五是安插阿谀奉承的臣子,扰乱他们的谋划;六是迫使吴国敢于直谏的臣子自杀,削弱他们的辅佐力量;七是积蓄财物,训练军队,等待吴国出现弊端时一举进攻。” 勾践称赞道:“好啊!那现在应该先施行哪一种策略呢?” 文种回答说:“如今吴王正要改建姑苏台,我们应该挑选有名山上的神奇木材,进献给他。”

越王于是派三千多名木工进山伐木,然而过了一年都没有收获。工人们思念家乡,都有抱怨不满的情绪,于是唱起了《木客之吟》:“朝采木,暮采木,朝朝暮暮入山曲,穷岩绝壑徒往复。天不生兮地不育,木客何辜兮,受此劳酷?” 每到深夜,他们放声长歌,听到的人都感到十分凄凉。

忽然有一天夜里,山上凭空长出两棵神奇的树木。一棵梓树,生长在山的南面,一棵楠木,生长在山的北面。这两棵树极为粗壮,周长有二十围,长度达到五十寻。木工们看到后十分震惊,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巨大的树木,于是赶紧跑去报告越王。群臣纷纷祝贺说:“这是大王的精诚之心感动了上天,所以上天降下神木,来安慰大王的心意啊。” 勾践非常高兴,亲自前往祭祀,然后才下令砍伐。

这两棵神木经过精心雕琢、打磨,并用丹青绘制出五彩的龙蛇图案。文种带着它们,顺着江水前往吴国,将神木献给吴王,并说道:“东海的贱臣勾践,仰赖大王的庇佑,私下建造了一座小宫殿,偶然得到这两棵巨大的木材,不敢自己使用,所以通过下臣献给大王。” 夫差看到这非同寻常的木材,惊喜不已。

伍子胥却劝谏说:“从前夏桀建造灵台,商纣王建造鹿台,耗尽了民力,最终导致国家灭亡。勾践想要加害吴国,所以献上这些木材,大王千万不要接受。” 夫差不以为然地说:“勾践得到这样的好木材,不自己使用却献给我,这是他的一番好意,为什么要拒绝呢?” 于是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劝谏,用这些木材开始建造姑苏台。收集木材花费了三年时间,建造又用了五年才完工。建成后的姑苏台高达百丈,宽八十四丈,登上台可以望到二百里之外。原来有一条九曲小径可以登山,此时也进行了拓宽。百姓们日夜劳作,因过度疲劳而死的人不计其数。梁伯龙有诗为证:“千仞高台面太湖,朝钟暮鼓宴姑苏;威行海外三千里,霸占江南第一都。”

越王得知后,对文种说:“你所说的‘送上能工巧匠和优良木材,让他们大兴土木建造宫室,耗尽他们的钱财’这个计策已经成功实施了。如今在那高耸的姑苏台上,必定要挑选绝妙的歌舞之人来充实,没有倾国倾城的美色,不足以让吴王心志放纵。你快为我谋划一下!” 文种回答说:“国家的兴亡,由上天注定,既然已经生出神木,还愁没有美女吗?但是在民间大肆搜寻,恐怕会惊扰人心。我有一个办法,可以在国内女子中挑选,任由大王选择。”

不知道文种想出了什么计策,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