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日军鳖冈村一旅团对汪清县游击根据地发动“讨伐”。而伊田助男所在的辎重队负责输送弹药。借此机会,他执行了那个悲壮的计划——将这批珍贵的弹药,送给濒临绝境的游击队。任务完成后,在无法回归原有生活的绝境下,他选择在河边自尽。】
唐朝,程咬金咋咋呼呼道:“劝不动就自己干!这小子够有种!明知没退路还敢做,比那些光说不练的家伙强多了!”
李世民摇头道:“他不是鲁莽,是深思熟虑后的决绝。若不自尽,要么被鬼子抓住并折磨,要么连累游击队,这是他能想到的最体面、也最有价值的结局。”
【很快,在战斗间歇,我们的游击队员们就发现了一辆日本军用汽车,车上装有许多弹药,汽车的发电机已被破坏。在附近的河边,他们发现了伊田助男的遗体,以及他留下的那封感人至深的信件:】
【“亲爱的中国游击队同志们:我看到你们分散在山谷里的宣传品,知道你们是爱国主义者,也是国际主义者。我很想和你们见面,同去打倒共同的敌人,但我被法西斯野兽们包围着,走投无路。我决心自杀了。我把运来的十万发子弹赠送贵军,它藏在北面的松林里,请你们瞄准日本法西斯军射击。我身虽死,但革命精神永存……”】
天幕之下·汪清县的一处密林。与历史上相比,这次聚集在这的人更多,也更加沉重。
战士们静静的矗立着,为这位给他们带来宝贵物资的英雄默哀。此时此刻,他们好像明白政委教他们的那些关于敌人和朋友的大道理了。
队长对着伊田助男郑重地敬了个军礼。战士们则看着纸条上的字迹,眼眶泛红,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枪托。
在小心收敛遗体后,游击队的政委蹲下身,抓起一把松针土,又松开:“这地方的土,埋着这样一位好人,值了。”
【伊田助男牺牲后,游击队员们将他与牺牲的战友一同安葬,并召开追悼会,将当地小学更名为“伊田小学”以示缅怀。1994年,当地政府在此立碑纪念。】
【而另一边,伊田助男的死也震惊了日本关东军高层。据记载,“日本关东军的领导十分生气,直接将鳖刚村一撤职,并且大骂伊田助男是个叛徒,随后对伊田助男所在的旅团全体人员进行‘思想整训’”。他所在的部队甚至被撤销了建制。】
明朝,郑成功嗤笑一声:“骂人家是叛徒,自己才是祸国殃民的刽子手!撤建制、搞整训,不过是怕更多人学他罢了,心里虚着呢!”
郑成功身边的参将点头,说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们这么折腾,只会让更多人看清他们的真面目,迟早要垮台!”
【伊田助男的选择,与《人狼》中伏一贵的困境形成了深刻而残酷的对比。伏一贵同样身处吞噬人性的庞大体制内,却最终选择了与枷锁共存。而伊田助男,他的反抗虽以自我毁灭为代价,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现实——十万发子弹为游击队提供了宝贵的物资,他的事迹更成为了激励无数人的精神火种。】
天幕下。
政委看向那些年轻的战士们,指了指天幕:“看见没?同样是被这操蛋的社会困住,有人选择低头,跟着那群鬼子干坏事,有人却敢拿命去撞开一条路。而我们现在握着钢枪,就是要这份劲,把小鬼子彻底打垮”。
他抬手,拍了拍一位战士的绑腿:“绑腿绑仔细些,路还长呢。但只要咱心里的火不灭,就一定能赢。”
战士们听后,纷纷用力点头,弯腰将绑腿重新系紧,动作一丝不苟。摸了摸军帽上的五角星,声音坚定:“我记住了。不仅记住他的子弹,更记住他的劲儿。”
【这种最决绝的方式,证明了他这样一位理想主义者个人的意志与尊严。自杀是他对抗法西斯体制的最后武器。在无法改变整个体制的情况下,他至少可以拒绝成为它的一部分。】
天幕下,山风穿过松林,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为这位异国忠魂吟唱挽歌。战士们重新端起步枪,拉动枪栓,清脆的声响在密林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