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明末成饿殍 > 第422章 残阳落日的终章

第422章 残阳落日的终章(2 / 2)

夜幕降临,阿瓦城内一片混乱。莽达喇的弟弟莽白见兄长兵败如山倒,又遭此大变,认为时机已到,暗中联络了宫中侍卫统领貌瑞和将领耶辛,发动了政变。深夜,皇宫内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莽白带着人马闯入内殿,一刀斩杀了重伤在身的莽达喇,自立为新的缅甸国王。

莽白刚登基,便深知李定国大军压境的威胁,为求自保,他连夜下令将朱由榔及其家眷的遗体装殓入棺,派使者带着棺椁火速送往李定国军营,妄图以此平息李定国的怒火,暂缓兵锋。

此时的李定国,正驻军在阿瓦城外三十里处,召集孟艮土司刀孟、木邦土司罕虔等首领商议进兵事宜。帐内,李定国眉头紧锁,苦心劝说:“如今缅王弑兄篡位,国内动荡,正是攻破阿瓦城的绝佳时机!陛下尚在城中,我们岂能半途而废?还请诸位以大义为重,再助我一臂之力!”

木邦土司罕虔却连连摆手:“李将军,非我等不愿,只是将士们抢掠已足,思乡情切,实在难以驱策。再说,缅军虽败,仍有守城之力,再打下去胜负难料啊!”其余土司纷纷附和,帐内争论不休。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亲兵赵虎神色惨白,浑身颤抖,跌跌撞撞闯入大帐,跪地便哭:“将军!不好了!缅甸……缅甸新王莽白派使者来了,还……还带来了陛下的……陛下的遗体!”

“什么?”李定国如遭惊雷劈顶,猛地站起身,双目圆睁,声音因震惊而沙哑,“你说什么?陛下他……他还活着对不对?是缅人耍的诡计!”

赵虎泪如雨下,磕头不止:“将军,是真的!棺椁已经运到营外了,缅甸使者说……说陛下和太后、皇后、皇子殿下们,都在狱中暴毙了,疑似中毒……新王怕将军迁怒,特意送来遗体请罪!”

“噗——”李定国只觉得胸口一阵剧痛,气血翻涌,再也压制不住,一大口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身前的帅案。他身子晃了晃,若非身旁的靳统武、刘体仁连忙扶住,险些栽倒在地。多年来支撑他浴血奋战的信念,在看到那具冰冷的棺椁时,彻底崩塌。

那些本就不愿再战的土司,见李定国骤然大病吐血,更是心惊胆战,纷纷以“将士思乡”“粮草不济”为由,连夜率领本部兵马撤兵回国。李定国躺在病榻上,望着窗外远去的土司旗号,又看了看那具停放于营中的棺椁,心中充满了悲凉与无力。他知道,大势已去,再无回天之力。

无奈之下,李定国只得下令撤军,带着残部和朱由榔的遗体,缓缓退回中缅边境。一路上,他病情不断加重,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口中反复念叨着“陛下”“大明”。行至勐腊之时,这位南明最后的擎天柱,终于油尽灯枯,在军中溘然长逝,享年四十二岁。

李定国一死,军中顿时陷入一片死寂。将士们围着他的灵柩和朱由榔的棺椁,哭声震天,悲痛过后,便是深入骨髓的绝望。大帐之内,靳统武、刘体仁等核心将领齐聚,一个个面色灰败,沉默不语。

“唉!”参将刘体仁率先打破沉默,重重叹了口气,声音沙哑,“王爷走了,陛下也没了,咱们这群人,就像没了根的野草,往后该往何处去啊?”

副将靳统武双手紧握,指节发白:“是啊,大明气数已尽,大中朝一统天下已是定局。咱们这点残兵,困在这中缅边境,前有大中军围剿,后有缅甸人提防,粮草日渐匮乏,土司们也各自散去,继续顽抗,不过是白白送死罢了!”

参将刘彤接口道:“可咱们追随王爷多年,岂能就这样束手就擒?只是……只是实在看不到半点希望了。”话语间,满是不甘与绝望。

帐内众人纷纷附和,有的垂头丧气,有的抹着眼泪,一时间愁云密布。就在这时,靳统武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凝重:“诸位,咱们死不足惜,可王爷待咱们恩重如山啊!想当年,多少人走投无路,是王爷收留了咱们,给了咱们一口饭吃,一份安身立命的前程。他南征北战,护着大明,护着咱们,从未亏待过弟兄们。”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如今王爷虽去,但他的幼子李嗣兴还在。咱们就算不为自己,也得为王爷留一脉香火啊!总不能让王爷一生忠勇,到最后却落得个断子绝孙的下场!”

刘体仁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去:“靳将军所言极是,可嗣兴年幼,不过是个孩童,如何能统领大军?咱们又该如何护住他?”

“这正是我要说的!”靳统武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眼下大明已亡,顽抗无益。大中朝如今势大,天下归一已是定局。咱们不如就推举嗣兴为主,以他的名义向大中朝请降!”

帐内众人闻言,顿时一片哗然。有将领急道:“将军!咱们追随王爷与大中军血战多年,如今却要投降仇敌,岂不是辱没了王爷的忠名?”

“不然还能如何?”靳统武红着眼眶反问,“难道要让弟兄们陪着咱们一起送死,让嗣兴也跟着丧命吗?王爷一生为国,所求不过是黎民安宁、大明存续,如今大明已亡,保住他的血脉,才是对他最大的告慰!”

他看向众人,语气恳切:“大中朝若想安抚天下,必定不会为难一个年幼的孩子。咱们以嗣兴的名义归降,一来能保弟兄们有条生路,二来也能让王爷的血脉延续下去。就算不能求得一官半职,起码能让嗣兴平安长大,为王爷留个念想,这总比全员战死、断了香火要强!”

刘体仁沉吟片刻,缓缓点头:“靳将军说得在理。王爷待我等恩重如山,咱们不能让他的后代遭难。归降虽非所愿,但也是眼下唯一的出路。”

其他将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满是挣扎,可想到前路的绝望,想到李定国的恩情,终究还是纷纷点头附和。“就听靳将军的!”“为了王爷的血脉,咱们归降便是!”“只要能保嗣兴平安,我等认了!”

商议既定,众将当即派人将李嗣兴接到大帐,拥立他为大军主帅。年幼的李嗣兴尚不懂其中深意,只是怯生生地看着眼前这些父辈的将领,眼角还挂着丧父的泪痕。

靳统武、刘体仁等人跪在李嗣兴面前,郑重说道:“少主放心,我等定当护您周全,为您谋一条生路!”随后,他们连夜草拟降书,详细写明归降之意,言辞恳切,着重提及李定国的忠勇与李嗣兴的年幼,恳请大中朝念在归降之心,保全李嗣兴的性命。

降书拟好后,众将推举沉稳可靠的参军张胜为使者,带着降书星夜赶往北京。当张胜抵达北京,在金銮殿上向大中皇帝李明递交降书时,李明端坐在龙椅上,接过那份象征着残明余部归降的文书,目光扫过殿外万里晴空,嘴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自李明起兵以来,历经二十余年征战,平定各路割据势力,收服残明余部,终于一统天下。残明的最后一缕余晖,终究还是消散在了缅江畔的风中。自此,天下归一,大中王朝的新时代,正式拉开了序幕。

孤臣泣血缅江畔,

残明落日覆尘埃。

忠魂不逐寒波去,

烈骨犹撑故国台。

战鼓声销蛮瘴起,

旌旗影断客愁来。

江山易主风烟尽,

唯有丹心照劫灰。

(全书完)

ps:本想再写一下李明老年时皇太子李兴和皇长子李国因为争皇位之争联络驻军大打出手,把紫禁城打了火光冲天,重病中的李明也死于兵乱的事儿。期间再讲一下皇后朱梦瑶和贵妃叶青青为了各自儿子,暗中的勾心斗角。但想想写书不易,对李明这个主角多少还是有感情的,英雄以这种方式落幕多少还是有些太悲凉了,所以就此结束吧。感谢定鼎之志、一条偷懒的咸鱼干、炸天帮~霸天、咯呢、爱吃鲜虾海参的江晓正等各位读者大大们的催更、打赏,你们的催更是我分享的动力,祝你们生活愉快。

因为上学时同学们喜欢叫我牛魔王或者康康,所以起了个这个笔名“牛某王康康”,怀念逝去的青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