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蜀滇风云(1 / 2)

华夏二年暮春,西南大地已然硝烟密布,三方势力割据之势愈发鲜明。云南全境为永历小朝廷所据,却实则是大西军余部掌控的天下——永历帝朱由榔被软禁于昆明宫城,不过是孙可望、李定国二人扶持的傀儡,终日惶恐不安,连批阅奏折的权力都握在孙可望手中。秦王孙可望身兼军政大权,手握三万精锐,一半屯驻昆明及滇中腹地,掌控赋税粮草与官吏任免;另一半分守滇东、滇北要隘,牢牢攥着朝廷实权。而“战神”李定国则率两万精兵在外,常年转战滇西、滇南,一边抵御缅甸土司的袭扰,一边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与孙可望面和心不和,军中威望甚至隐隐超过这位“秦王”。

四川、贵州两地大部则是吴三桂的地盘。这位前明降将如今手头拥有两万关宁军旧部、两万陕甘绿营残兵,又强行征召川黔两地一万三千余名青壮,凑起五万三千人的大军,盘踞于成都、贵阳等重镇。只是这支部队良莠不齐,关宁军虽悍勇却水土不服,不少都病死异乡,原本三万多人如今仅剩下两万出头。绿营兵原本战力比较强,但眼见老家陕甘宁都被大中朝廷解放了,就纷纷三心二意,常常出工不出力。强征来的青壮更是毫无战心,手里多是削尖的木棍或锈迹斑斑没人敢用的鸟铳,战斗力不提也罢。

而大中朝的铁蹄已步步紧逼。按照京师划定的战区部署,西南战区司令孙德胜率第五师全编及西南八地保安团,共两万大军从广西西进,连克百色、南宁,直插贵州;西北战区司令王铁牛则在肃清西北残寇后,抽调一万五千精锐骑兵与步兵,借道汉中翻越米仓山,从北面南下四川,两路大军呈南北夹击之势,目标直指吴三桂的五万杂军。

成都经略府内,吴三桂背着手站在舆图前,指腹摩挲着川黔边界的标记,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桌案上的军报堆得老高,全是失利的消息:“贵阳失守,绿营兵溃散,知府王聪携印归降孙德胜”“广元被王铁牛骑兵攻破,守将肇启明战死,残部往绵阳逃窜”“泸州遭大中军夜袭,粮草被夺,三千守军仅余千人突围”。

“废物!都是废物!”吴三桂一脚踹翻案几,茶碗、砚台摔得粉碎,“孙德胜的人马才到贵州多久?贵阳就丢了?绿营兵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副将夏国相跪在地上,额头磕得出血:“将军,孙德胜的部队火器太过厉害,步枪射程能到百二十步之外,还有能打开花弹的大炮、手榴弹、迫击炮,绿营兵的鸟铳根本打不着人家,一触即溃啊!王铁牛的骑兵更是凶悍,来去如风,连发左轮手枪火力太猛,广元守军连阵型都没摆好就被冲垮了!”

吴三桂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怒火:“传我令!收缩防线!绵阳、宜宾的守军即刻回援成都,贵阳残部退守遵义,务必守住成都、重庆一线!再让各地征召的青壮加固城墙,多备滚石擂木,就算拼到最后一人,也得守住成都!”

可军令传出去,却如石沉大海。宜宾守军刚动身,就被孙德胜麾下的先头部队一个营追上,一场激战下来,死伤过半,剩下的干脆扔下兵器投降;绵阳的关宁军倒是拼死突围,可沿途遭到王铁牛骑兵的不断攻击,等抵达成都外围时,已不足三千人。短短半月,成都就被两路大中军团团围住,城外营帐连绵数十里,“中”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战车连的火炮已架设在城外高地上,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城墙。

“开炮!”

王铁牛一声令下,数十门火炮同时轰鸣,炮弹呼啸着砸在成都城墙上,爆炸声四起,砖石飞溅,烟尘弥漫。城墙之上,吴三桂的守军惨叫着跌落,有的被炮弹直接炸成肉泥,有的被飞溅的砖石砸断手脚,城墙上的垛口很快就被夷为平地。孙德胜则指挥部队在城南架起云梯,士兵们顶着箭雨,踩着同伴的肩膀往上冲。吴三桂的关宁军也真是悍不畏死,冒着猛烈地炮火一批批登城,用鸟铳、虎蹲炮、弓箭、三眼铳拼死还击。

王铁牛麾下的突击部队也是不甘示弱,前排士兵倒下,后排立刻补上,手榴弹不断扔进城墙缺口,炸得清军血肉模糊。

吴三桂也是豁出去了,亲自上城督战,手里的佩刀砍得卷了刃,可看着城下如潮水般涌来的大中军以及城上遍地的残肢断臂,他眼中的绝望越来越深。

守城的青壮们早已吓得魂飞魄散,有的扔下兵器翻墙而逃,有的干脆跪在城墙上举手投降。关宁军旧部虽在拼死抵抗,却架不住大中军的轮番猛攻,上城一批死一批,后面的人逐渐开始胆怯,人数越来越少。

三日后,成都北门被王铁牛的敢死队趁夜炸开一个丈余宽的缺口。总攻的时机成熟了!

王铁牛骑着战马,率先冲入城中,骑兵们挥舞着马刀,肃清残敌。孙德胜的部队也从城南攻入,两路大军在城中会师,沿街追剿逃窜的清军。吴三桂看着身边仅剩的百余亲卫,又听着远处传来的“缴械不杀”的喊话,终于扔下了佩刀,瘫坐在地上。

“罪臣吴三桂,愿降。”当孙德胜走到他面前时,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领,声音里满是颓然。

孙德胜俯身就是一巴掌,怒声道:“你他妈的还有脸说愿降?你这是顽抗到底被俘!就因为你的顽抗,好好一座城就这么毁了!来人,把他拉下去枪毙!”

“将军饶命!我是吴三桂!我还有用……”

“砰!”

……

成都光复,川黔两地的清军残部群龙无首,要么投降,要么溃散,西南半壁江山尽入大中朝版图。捷报传到京师,李明龙颜大悦,鉴于大军猛攻三日弹药储备消耗太大,下旨嘉奖前线将士,令王铁牛、孙德胜大军在成都暂时休整,安抚百姓,待后方补给弹药到后再南下荡平永历小朝廷。

可此时的孙德胜,早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见王铁牛的部队留在成都,心中急于抢功,想成为第一个攻入昆明、活捉永历帝的功臣。

第一旅旅长任强劝他等待弹药补给到后,与王铁牛的骑兵配合,大军携带重炮一路碾压,以保万全。他却摆了摆手:“云南山路崎岖,重炮难行,反而拖累速度。我带一个团的精锐在前开路,轻装简从,凭着单兵携带的步枪、手榴弹和迫击炮,便足以直捣昆明,立下不世之功!”

孙德胜不顾众人劝阻,带上一个团的一千七百二十名精锐步兵,舍弃了重炮和沉重的补给马车,每人只携带一百发子弹、四枚手榴弹,以及各连配属的两门迫击炮和少量炮弹,沿着滇黔古道急速南进。滇境的山路比他想象中还要险峻,悬崖峭壁林立,瘴气弥漫,士兵们走得苦不堪言,不少人染上了疟疾,只能掉队,等待后面的大部队收容。但孙德胜不管,每日强令部队行军必须三十里。

几日后,不少连队因为体力不足,被迫将相对沉重的一些迫击炮、炮弹扔到了路边,以减轻行军负担。

孙德胜的动向,很快就通过细作传到了李定国手中。李定国看着密报,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孙德胜匹夫之勇,竟敢轻兵冒进!看我怎么让他有来无回。”

李定国在地图上研究了整整一个时辰,最后将伏击点选在了磨盘山!他了解磨盘山的地形——那是昆明城以东五十里的一道山脉,山高谷深,林木茂密,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正是伏击的绝佳之地。他当即下令,全军星夜兼程,赶赴磨盘山。

两万大军分成三路,埋伏在山谷两侧的密林和悬崖上,只等孙德胜的部队进入埋伏圈。

三日后,孙德胜的步兵团终于进入了磨盘山峡谷。前哨侦查的骑兵因为翻山越岭,根本骑不了马,所以一路都是步行,因为要沿途探查敌情,上山、下沟早累得跟狗似的。此时真是没力气了,所以对这磨盘山的峡谷小道的探查极为敷衍,并没有发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