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斯先生微微一笑:
“至于另一个方面,”
他顿了顿,
“就是艺术倦怠。”
顾安一怔:
“艺术倦怠?”
尼古拉斯先生点头:
“艺术倦怠。”
他看着顾安,眼底深处是理性的清醒: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无数次重复演奏相同的曲目……”
“约书亚,”
“艺术倦怠是每一个职业音乐家都可能会经历的状态。”
顾安安静地听着。
对他而言,音乐是个无比广阔的世界,有太多的曲子等着他去挑战。
尼古拉斯摇摇头:
“尤其是在乐团里。”
音乐是艺术,但乐团是一个运营机构。
对乐手来说,演奏也是他们的“工作”。
他们需要面对固定的工作时间、合同、同事关系、以及一个可能脾气不怎么好的指挥……“班味”在所难免。
“即便是顶尖的乐手,他们也会有状态不佳的一天。”
“身体不适、家庭琐事都可能会让乐手在排练时开启‘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
顾安敏锐地捕捉到这个词,然后在尼古拉斯先生戏谑的眼神中,恍然大悟。
——可不就是自动驾驶!
“最后一种情况,就是乐手们在隐晦地表达对指挥的不满。”
顾安微微睁大眼睛。
尼古拉斯先生轻轻一笑,压低了些声音:
“至少,维克托主导排练的时候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不是吗?”
顾安下意识问道:
“罗杰先生?”
尼古拉斯微微摇头:
“不是对他不满。”
“只是他还太年轻,指挥才能有,但和维克托还有音乐总监相比差得太远,很难充分调动乐手的积极性。”
顾安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尼古拉斯继续解释道:
“知道为什么一个顶级乐团和一位顶级指挥合作,有时效果反而1+1<2吗?”
他含笑看着顾安。
顾安瞬间明白了。
尼古拉斯先生当即笑起来:
“没错,这就是里面的门道。”
“顶级乐手和普通乐手的区别就在于——即使他们偷懒、敷衍,你也挑不出毛病!”
顾安:“……”
尼古拉斯先生收敛了笑意,轻轻叹了口气:
“我们刚才讨论的,都是建立在芝加哥交响乐团这样的顶级乐团基础上。”
“而那些普通,乃至不入流的乐团,乐手们敷衍排练,则是系统性问题。”
“个人技术瓶颈的硬伤;”
“乐团薪酬低、合同不稳定导致乐手缺乏应有的职业荣誉感、认同感;”
“指挥或总监才能不足,无法有效调动乐团的积极性;”
“乐手需要教课、打零工才能维持生计,导致精力不足……”
“在这些乐团里,‘敷衍’是生存状态的体现。”
顾安听着,一时沉默下来。
职业音乐人的光环听起来令人向往,但现实往往比想象中更加复杂,也更加真实。
提到课外教学,
他忽然想起排练间隙偶然听到的几位乐手之间的对话。
他们确实也在从事私人授课,但方式却与他想象的不同。
——那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而更像是一种变相的“推荐信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