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一个夜晚。
“我才知道,原来乐团里的大家也是……”
顾安对着电话的吐槽停住,突然想起玛莎那句精准的形容,
“哦对,就是‘班味’很重。”
阿尔弗雷德:“……”
顾安也不在意屏幕中阿尔弗雷德微妙的反应,继续一边收拾自己的行李,一边吐槽着自己在乐团的见闻。
光阴如箭,岁月如梭。
三天的时间过得飞快,感觉也就是一睁眼一闭眼的功夫,乐团实习就结束了。
这段日子,顾安在乐团过得很充实,也学到了很多。
——各个方面,各种意义上的很多。
首先第一位的,就是对乐团前辈们的“滤镜”碎了不少。
——原来,这些音乐家们也都是“普通人”。
乐团并不是全天排练,通常只在演出前半天集中练习。
排练也不是整首曲子从头到尾排练,而是一个个片段进行打磨,直到最后整首连排。
至于指挥?
维克托也并不是每次排练都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助理指挥罗杰先生负责排练。
排练厅内。
当又一个片段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
顾安默默地看着这帮乐团的前辈们。
排练某种意义上来说……很“完美”。
从技术层面来说,没有错音,进出整齐划一。
但是……就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他目光扫过一位位乐手。
演奏的时候,感觉这帮人有种脑子空空,只有手在动的感觉。
顾安将这个问题提了出来。
顺便一提,经过这么几天的相处,顾安和同为实习生的几位也有了一点“香火情”。
实习生玛莎听了耸耸肩,精准描述道:
“一股班味?”
顾安:“……?”
她好心解释:
“乐团说到底也就是一份工作。”
“在排练中,‘偷懒’是每一位乐手的必修功课。”
顾安:“……?!”
对此,他大为震惊。
要知道,他每一次练琴可都是认认真真,绝对不会偷懒的。
玛莎’见他这样,噗嗤一声笑了起来,眼神里写满了:
【你还是太年轻了。】
她随即吐槽道:
“也就是芝加哥交响乐团这样的顶级乐团,”
“乐手个个都是顶尖水平,就算‘偷懒’也能靠恐怖的肌肉记忆和职业本能兜底。”
“一些不入流的乐团,”
她说着,不屑地撇了下嘴,
“乐手们排练的时候不认真、敷衍也是常有的事。”
“反正乐团人多,偷懒也不容易被发现。”
顾安恍然大悟。
——滥竽充数?
后来。
首席铜管乔治·尼古拉斯先生给了顾安更全面的解释。
“一方面,这是一种‘选择性专注’和‘精力管理’。”
尼古拉斯先生说。
一场交响乐演出是体力和脑力的双重消耗。
如果从第一次排练就像正式演出一样全力投入,不到一周所有人都会筋疲力尽。
因此,他们需要在漫长的排练季中科学地分配能量。
“当然,这有个前提,”
尼古拉斯先生强调道,
“那就是极高的专业水准和乐团成员间的默契。”
顾安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