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可适回答道:“我是奉旨来此助叔父平定西北祸患的。”
周侗惊讶地说道:“奉旨来此助我平定西北祸患?”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意外。
折可适也惊道:“叔父难道不知此事?”
周侗摇了摇头,神情严肃地说道:“你所说之事,我一概不知。”
折可适接着说道:“前些日子,我正在京中述职。
先是国师神霄派林掌门启奏,说西北昆仑派要勾结吐番、西夏、西域诸国,妄图扰乱我西北边疆。
陛下询问林国师应对之策,林国师举荐叔父带领少林派、华山派铲平昆仑派。
正巧华山派‘无影剑客王万成’当时就在林国师府中作客,所以便定下由华山派和少林派共同发出英雄贴,邀天下英雄在九月九日于崆峒山召开天下武林大会。
届时,由叔父率领天下英雄,荡平昆仑派,而我则暂接嘉峪关防务,协助叔父荡平西北,保大宋西北平安。
半路上,我接到延安府机宜司的消息,说有人看到了‘九转朝阳枪’,我猜测叔父是走了天都山去崆峒山的路。
于是我向北面拐了一下,多走了两日路,碰碰运气。
不想,上天眷顾,今夜有探马回报,说看见了此处有火光。
我一看,此处正是用兵安营的绝佳帅帐之处,所以就奔这边而来,到这儿一看,果然是叔父您。”
折可适说得条理清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讲述了一遍。
周侗说道:“原来如此,怪不得一路上,有这么多江湖人士都奔崆峒山而去。
我听说九月九在崆峒山召开武林大会后,想着时间充裕,也就放慢了行进速度。
所以,你才能赶上我,这一路上也有不少江湖人士奔向崆峒山。
想必现在,已经有更多的英雄经嘉峪关上了崆峒山。”他的分析头头是道,对局势有着清晰的判断。
折可适说道:“叔父,明日,我陪你一起上天都山,等到了崆峒山,我再回嘉峪关接收防务。”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关切。
周侗赶忙说道:“不可,你明早就回嘉峪关,先接管防守。
然后向崆峒山方向,每百里设一军营,每个军营备下充足的粮草,以供各路武林高手使用。
特别是少林派、华山派和丐帮弟子,要多加施舍。”他的安排细致周到,尽显元帅的谋略和担当。
折可适应道:“好的,那我明早就去嘉峪关,按叔父吩咐行事。
只是,明天起,叔父就进了西夏境内,一定要多加小心。”他的眼神中满是担忧。
周侗点了点头,二人又边饮边聊了一个时辰,彼此交流着对局势的看法和应对之策。
之后,折可适率部回平夏城安歇,而周侗则在这西北的夜色中,继续思考着即将到来的武林大会和西北的局势。
次日,周侗三人毅然踏入西夏境内,朝着天都山的方向奔去,一场关乎西北安危的风云变幻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