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请王爷准许王府中德才兼备、受人敬重的女眷,出面担任这羊毛工坊的‘监理’之名。并不需亲自处理庶务,只需在工坊开业之初,亲临巡视,以示王府对此事的重视与支持。相信有王府女眷表率在前,许多流言蜚语,当不攻自破。”
祈瑾玉眼中闪过一丝激赏:“准!李嬷嬷从前伺候过母后,如今在府里颐养天年,明日我便请她相助。”
“王爷英明。”苏子欲继续道,“其二嘛,则是秦军师。届时或许还需您执笔,撰写一篇告全军将士书,以王爷名义发出。只有将士们理解了,他们的家眷,阻力自然会小很多。”
秦无咎一时语塞。
苏子欲此计,不仅巧妙化解了“礼法”和“风气”的质疑,更是将此事拔高到了“稳固军心”的层面,让他先前所有的反对理由都显得苍白无力。
他若再反对,岂不是与全军将士的利益作对?
“此外,”苏子欲最后补充道,“可在工坊外设立蒙学堂,招募一位女先生,凡在工坊做工者,其年幼子女皆可免费入学识字、由工坊统一照看。一来解决女工后顾之忧,二来,这也是给她们的一个盼头。”
祈瑾玉抚掌大笑:“好!环环相扣,思虑周全!便依子欲所言,即刻去办!”
数日后,数道举措并行,效果十分显着。
先是知县夫人亲自陪着王府荣养的李嬷嬷亲临正在修建的工坊巡视,虽只停留片刻,却意义非凡。
坊间立刻流传开“王府女眷和官府都看重此事”的消息。
紧接着,祈瑾玉亲自在军营中激昂陈词,秦无咎攥写的告全军书也贴满了各大营寨和军户聚居区。
前线将士闻讯,无不感念王爷恩德,纷纷修书回家,鼓励甚至“命令”家中符合条件的女眷报名,以解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工坊附设蒙学堂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对于渴望儿女能识几个字、将来有条出路的贫苦家庭而言,吸引力巨大。
王家村。
王三媳妇自然也听到了官府巡视和军中支持这些新消息,最打动她的还是羊毛工坊可以让孩子读书这点。
她紧紧抱着宝儿,原本就坚定的心更加火热。
当招募的衙役再次来到王家村时,王父王母依旧胡搅蛮缠,挡在院门前不许她出门。
王三媳妇只深深看了他们一眼,抱着女儿转身去了厨房,不多时,她再次回来,手里多了一把菜刀。
虽然布满斑斓铁锈,但依旧挡不住菜刀的锋芒,再加上王三媳妇身上那股子破釜沉舟的疯劲儿,吓得王父王母腿都有点站不稳,大声嚎叫着‘儿媳妇疯了,要杀人,不孝...’之类的字眼。
这动静闹得不仅惊动了四周邻居,还招来了招募的衙役。
对于这种事衙役们早就司空见惯,毕竟一路几个村子走过来,几乎都有类似情况,他们呵斥了王父王母,然后给王三媳妇登记,让她按下自己的手印。
临走前,还不忘警告王父王母,若是到时王三媳妇没来,他们就以妨碍公务罪名把他们抓去坐牢。
王三父母吓破了胆,哪怕心里再不甘,面上也不敢再多言语。
寒风依旧,但北疆的土地上,一股新的希望正在破土萌芽。
苏子欲站在工坊外,看着逐渐汇聚而来的女工们,眼神宁静而深远。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