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觅长生之竹山宗毒圣 > 第491章 十年光阴未闲度,终得明悟赴浪方(一)

第491章 十年光阴未闲度,终得明悟赴浪方(一)(2 / 2)

叶青儿如久旱逢甘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她渴求已久的知识体系,往日摸索中许多模糊不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处豁然开朗,许多凭借直觉行走的弯路被一一指出并纠正。

她仿佛一个拥有了地图的旅人,虽然前路依旧险峻,但至少明确了方向,避免了南辕北辙。

然而,现实的洪流从不因个人的紧迫需求而有片刻停滞。

就在叶青儿沉浸于这道法领悟的海洋,感觉自身对木道的理解每日都有新的进益,距离那层屏障似乎越来越近之时,一个震惊整个宁州修仙界的消息,如同九天惊雷般炸响,瞬间打破了所有的计划与宁静:

公孙世家联合五大宗及白帝楼,正式对外宣布,简化版通明剑阵已圆满完成所有稳定性与效能测试,布设成本大幅降低,即刻起便可于宁州各大关键地域大规模布设,以彻底清除魔神蛊之患!

消息传出,宁州修仙界彻底沸腾了!

各方势力闻风而动,积极筹备。竹山宗作为五大宗之一,辖境广阔,其境内的布设工作自然责无旁贷,且时间紧迫。

这也意味着,他们之前谋划的,关乎未来权力格局的“削枝去叶”之计,必须立刻启动,容不得半分延迟。

那场至关重要的论道,被迫中断。

李青鳞脸上写满了不甘与担忧,他明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不能在布设通明剑阵此事上抢先手,后续计划将步步艰难。

他留下大量心得玉简与一句“师妹安心感悟,宗门之事有师兄周旋”的承诺,便匆匆离去,全身心投入到了那场没有硝烟却至关重要、矛头直指掌门青竹道人的权力博弈之中。

百草洞内,复又只剩下叶青儿一人,以及满室尚未完全消散的道韵余音,还有那一丝突如其来的、令人怅然若失的寂静。

叶青儿站在洞府门口,望着李青鳞化作流光消失在天际,久久不语。

送走李青鳞后,叶青儿并未有任何松懈,反而更加争分夺秒。

她的时间从未如此宝贵过。

她开启了百草洞最深的闭关静室,开始了长达五年心无旁骛的深度闭关,全力消化、吸收、印证从那一个多月密集论道中获得的宝贵知识体系,并将其与自身独特的修行体悟深度融合。

这五年,是她修行生涯中极为纯粹、专注的一段时光。外界风起云涌,宗门内暗流涌动,似乎都与她隔绝。

心湖之中,唯有大道之音回响。她反复揣摩李青鳞讲述的每一个要点,结合自身海外历险、无数次生死搏杀中的种种体悟——尤其是对生机勃发与寂灭消亡的切身感受,不断印证、深化对木之道的理解。

就她自身的感受而言,这五年的收获,确实比从炼气期到元婴期这三百多年间任何一次长时间的闭关感悟都要丰厚、扎实得多。

她能清晰地感觉到自身与天地间木属灵机的联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与敏锐,神识细细扫过,仿佛能“听”到脚下灵脉如江河般奔涌,能“看”到洞外古木年轮中镌刻的岁月与生机流转的轨迹。

甚至能隐约捕捉到那维系万物生灭的、更深层次的法则脉络。丹田内的元婴愈发凝实剔透,周身法力也更加精纯磅礴,运转之间圆融如意。

但,那道无形的、代表着“大道已成”境界的壁垒,依然如同天堑般横亘在前。

它仿佛一层极薄却无比坚韧的纱,能模糊地看见其后那波澜壮阔的法则世界,感受到其浩瀚气息,却始终无法真正触及核心,达到那种法则随心而动、宛若自身肢体延伸般的圆满自如境地。

她知道,到了这一步,已非单纯的知识灌输、经验积累或闭关苦修所能强行突破。这需要某种契机,某种对生命本质、对自然造化、对天地至理更深层次的、源自灵魂的顿悟。这契机虚无缥缈,可遇不可求。

好在,闭关期间,通过倪旭欣定期传来的讯息以及李青鳞偶尔冒险送来的加密玉简,她也对宗门内外的局势发展保持了大致了解,情况大抵是利好居多,这让她能稍安心神,专注于自身修行。

首先,便是通明剑阵的铺开工作,在宁州各大势力的通力合作下,进展极为顺利。由于其所需的核心材料从原本苛刻难寻的五品剑类金属,大幅降低至相对廉价易得的三品金属,布设成本骤降。

使得大规模推广成为可能。五年间,云汐城、天星城、武陵城、广陵城、逸风城这宁州五大仙城,以及离火门、星河剑派、化尘教这三大宗门的辖境核心区域,均已成功布设了简化版通明剑阵。位于宁州西南内陆的金虹剑派,则选择与就近的武陵城内的白帝楼、倪家、灵药堂等势力达成协议,共用其阵法。

至此,笼罩宁州修士头顶不知多少年的魔神蛊阴霾,为之一清,整个宁州的氛围都轻松了不少。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李青鳞在竹山宗内部的行动,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成功。

他凭借在宗门内,尤其是在对青竹道人施政不满的藤派弟子中多年经营的人脉和手腕,围绕着竹山宗辖境内的通明剑阵布设工作,给负责此事的青竹道人制造了层出不穷、看似巧合实则精准的“麻烦”。

不是运送布阵矿物的大型宗门飞舟队“意外”遭遇来历不明的“流匪”劫掠,损失惨重,延误工期。

就是负责与公孙家阵法师协调的宗门弟子,因各种“琐事”与对方发生激烈“摩擦”,甚至“失手”将几位关键阵法师打得数月下不了床,严重拖延了布阵进度;又或是选定的布阵地点,突然冒出各种“难以解决”的产权纠纷或环境问题……

种种事件,单看似乎都是意外或弟子办事不力,但串联起来,其效果便是让青竹道人负责的布设工作进展缓慢,怨声载道。

不仅公孙家方面颇有微词,宗门内部也对掌门的能力产生了广泛质疑。

虽然最终,老谋深算、根基深厚的青竹道人凭借掌门权威和部分死忠长老的支持,并未完全将主导权交出,但他在宗门内的威望已是一落千丈,命令的执行力度大不如前。

据说,“青竹道人”这个道号,在竹山宗中下层弟子私底下的交谈中,几乎成了“庸碌无能”、“误事败业”的代名词。

反之,李青鳞则在暗中推动一些彰显自身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虽低调,却成效显着,其“实干派”、“顾全大局”的形象悄然提升,声望日益高涨。

此消彼长之下,竹山宗内部的权力天平,已经开始发生微妙的倾斜。

同时,千流岛那里,也已经安插好了只忠于李青鳞,而不忠于全体竹山宗的竹山宗分舵,后路已成。

另一个来自宁州之外的消息,则关乎未来对抗古神教的大局。

叶青儿通过江浅梦的渠道了解到,负责在古神教内部衡州总舵策动奴籍修士大规模暴动的邢浩师侄,行动似乎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挫折——古神教比想象中的要坚挺。

古神教近期加强了内部管控,原定的里应外合计划被迫推迟,预计中的衡州奴籍修士大规模逃亡潮,要比最初预估的时间晚上五到十年。

这虽不算是好消息,意味着彻底解决古神教威胁的时间延后,但也客观上给了宁州各方势力,尤其是正在暗中积蓄力量的叶青儿一方,更多喘息和准备的时间,利弊难言。

直至五年前,叶青儿自觉闭关感悟已到了一个明显的瓶颈,诸多心得已消化殆尽,对木道的理解陷入停滞,再枯坐下去,恐也是徒耗光阴,难有寸进。

她便动了出关之念,打算亲自去寻李青鳞,希望能再次与他深入论道。

然而,就在她结束闭关,准备动身前往李青鳞洞府之时,一位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访客,带着满身风尘与坚定的目光,来到了百草洞外。

来者身形挺拔,面容中带着经年风霜磨砺出的沉稳,正是她的大弟子,莫古。

多年不见,莫古的气质愈发内敛深沉,修为也已臻至金丹中期之境,气息凝练,但他眉宇间却笼罩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色与急切。

见到叶青儿出关,眼中先是闪过一抹欣喜,随即化为更深的恭敬与决然,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弟子莫古,拜见师父!”

叶青儿看着这位自己亲手带入道途、见证其成长的大弟子,心中亦是感慨,温声道:

“莫古,不必多礼。

多年不见,你修为精进不少,看来未曾懈怠。今日前来,神色匆匆,所谓何事?”

莫古深吸一口气,目光清澈而坚定地看向叶青儿,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情感与决绝:

“师父,当年弟子蒙您不弃,收录门下,传道授业,助弟子一步步提升修为,更在之后替弟子了却了家族血海深仇!

此恩此德,重于山岳,徒儿纵是万死,亦难报其万一!”

他语气诚挚,提及往事,眼中亦有波澜闪动,但很快被更强的决心压下:

“这些年来,徒儿深知师恩深重,从未有一日敢忘怀,唯有刻苦修行,砥砺前行,唯盼有朝一日,道法有成,能助师父一臂之力,以报深恩于万一,为师父分忧解难。”

话锋一转,莫古的声音带上了几分沉重与自责:

“然而,徒儿自知资质鲁钝,虽侥幸修行至如今境界,但与师父您如今所要面对的滔天风浪、所要承担的千钧重担相比,仍是微末之力,渺小如尘。

每每思及此,徒儿便深感惶恐不安,夜不能寐,深愧师恩,恨不能立刻拥有通天修为,为师父斩尽前路荆棘!”

叶青儿静静听着,并未打断,她知道莫古此来,必有下文。

莫古顿了顿,继续道,声音愈发恳切:

“近日,徒儿在外历练时,多方听闻,师父您麾下那支曾威震宁州的救世军,因……因军中骨干菁英尽丧,虽框架犹存,但唯一幸存的芈统领,亦因心伤旧部惨亡,思念道侣,无心也无力整顿军务。

致使救世军如今群龙无首,内部涣散,外部质疑之声四起,救世之名,几近烟消云散。

此乃师父您之心血,亦是未来重要臂助,岂能任其就此沉沦?”

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炽热而坚定的光芒,如同燃烧的星辰:

“师父!徒儿今日斗胆请愿!恳请师父准许弟子,加入救世军,但也并非仅仅加入救世军!

徒儿愿毛遂自荐,受救世军统领一职!

徒儿深知自身修为浅薄,资历威望更是远远不足,难服众望!但徒儿有信心,更有决心!愿以此躯,为师父重整救世军!

梳理内部积弊,清除冗惰,招募忠诚可靠之新血,重立规章,再振旗鼓!

恳请师父成全弟子这片心意,给弟子一个报效师恩的机会!”